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6年12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0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遵循艺术规律,回归作文之道 | 黄健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612 | 4 |
走进现代学校教育的困境 | 阚维 | 中学语文教学 | 卷首 | ||
对“念读”的形式及其习得意义的思考 | 李天嵩 | 语文教学通讯 | 1 | ||
语文,让人在喧嚣中安静 | 傅海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1 | ||
理论研究 | 顿悟:汉语文本教学的重要环节 | 王耀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8 | |
生命在场:文本解读的应有之义 | 袁国超 | 11 | |||
语文教育中的公民教育 | 应超琼 | 15 | |||
人教版与鄂教版小语教材相同篇目课后练习设置比较 | 刘洪祥 | 18 | |||
学情视角:聚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 钟昌馨 | 24 | |||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 | 庞仁甫 | 66 | |||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 成用军 | 77 | |||
王柏心的词学理论与创作 | 程翔章 | 78 | |||
践行课标理念,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 | 中学语文教学 | 4 | |||
突破单篇局限 坚守教学传统 | 王鹏伟 | 4 | |||
“深化”之功,取决于“转化”之力 | 严华银 | 8 | |||
践行课改理念 构建和谐课堂 | 刘志江 | 13 | |||
深入文本 方有天地 | 蒋兴超 | 16 | |||
教学:沉潜的艺术 | 周瑜 | 17 | |||
批注阅读的当代演绎 | 袁菊 | 18 | |||
寻求把语文课堂引向深度学习的路径 | 韦存和 | 20 | |||
阅读之美 贵在涵泳 | 高俣 | 22 | |||
找准关注点:西方小说教学设计的关键——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 周伟 | 24 | |||
依照文本的逻辑性引导去蔽——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说起 | 陈友宝 | 28 | |||
句式的学用与品析 | 余映潮 | 61 | |||
关于古典诗歌欣赏的对话 | 孙绍振,熊芳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4 | ||
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态度的考查 | 赵静宇 | 10 | |||
追求语文共生教学的“生长性” | 14 | ||||
语文共生教学“生长性”特征的体现 | 黄厚江 | 14 | |||
共生原点选择的三重路径 | 薛颖颖 | 16 | |||
在“自我共生”中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 鲍周生 | 18 | |||
语文教室的三种眼光——曹勇军选修教学思想初探 | 石群英 | 29 | |||
在语文项目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 | 任海林 | 72 | |||
精心选点,为课堂教学把脉——以文言文教学为例 | 孙忠华 | 74 | |||
语文微探究教学品质论 | 冯为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4 | ||
探究入“微” 见微知著——以《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例 | 胡云信 | 9 | |||
优化微探究教学的两个关键点 | 芮四保 | 12 | |||
学科与课程:不可混为一谈——兼论“对比”非“修辞格” | 张悦群 | 15 | |||
可教点:微探究教学的发生器 | 丁亚宏,费明富 | 17 | |||
“优质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徐松 | 20 | |||
“学讲达”中“即时即刻”的教学评价 | 张一山 | 23 | |||
共生写作课型之十:活动与思维共生 | 张兰芳 | 27 | |||
文学鉴赏活动之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与创作”学习任务群理解与操作 | 倪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3 | ||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基于西方哲学的框架阐释 | 刘忠 | 6 | |||
从“本色语文”到“共生教学”——为了解决问题的行走和追寻 | 黄厚江 | 10 | |||
语文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纲领 | 黄厚江 | 13 | |||
构建自我共生的学习环境——黄厚江老师《自我提升和再度写作》课例赏读 | 张振海 | 20 | |||
基于深度“教与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讨——以《小狗包弟》为例 | 何永生 | 23 | |||
试论联动一致的语文教学——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为例 | 刘飞 | 27 | |||
词汇规范与高中词语教学 | 陈明学,游绍芳 | 42 | |||
课堂教学 | 《范进中举》:一个社会教育导向失范的问题 | 郑立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7 | |
如何评价《氓》中的“士” | 陈叶珍 | 29 | |||
这只是几个“钱”吗? | 崔益林 | 31 | |||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 | 孟萌 | 33 | |||
让课下注释为古文学习导航 | 任桂华,左金斌 | 35 | |||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话语评价体系的三大标准 | 曹周天 | 37 | |||
培育审美创造 落实核心素养 | 谢立君 | 39 | |||
《外国小说欣赏》的话题设置于教学关注点 | 汤见光,周晓梅 | 40 | |||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 韩涛,刘飞 | 44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祝炎萍 | 46 | |||
《诗三首》课堂实录 | 宋雪花 | 57 | |||
现代诗《井》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 邹小千 | 60 | |||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例及分析 | 张绪凤 | 62 | |||
最平常的事实 最颠倒的画面——《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再理解 | 杨婷 | 中学语文教学 | 41 | ||
《合欢树》里的其他人 | 钟明 | 44 | |||
抓住言语形式,品出《春酒》的醇厚味 | 高继堂 | 46 | |||
口语化让说理更亲近读者——《敬业与乐业》解读 | 杨和平 | 48 | |||
回归原典 识真面目——《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 王春 | 50 | |||
文本解读:角度重要,准确度更重要 | 高冰峰 | 52 | |||
巧用助读,领悟作品内涵 | 钱金涛 | 53 | |||
亲近文字读文言——《诫子书》教学设计 | 刘勇 | 56 | |||
三字得“意” 境界全开 | 向浩 | 59 | |||
一个朴素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 卢军良 | 60 | |||
对话教学的起点和落点——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 | 彭玉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1 | ||
始于“爱”的激发,成于“趣”的人物——从“语文演讲活动”看教室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 姚雅丽 | 27 | |||
课堂提问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 李纪镜 | 27 | |||
赏玩意象神韵,解码生命信息——《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评点 | 李李,汲安庆 | 35 | |||
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亡人逸事》教学重难点探析 | 冯杨 | 39 | |||
为理解而设计——例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三有”原则 | 周健 | 40 | |||
小说教学内容的传统回归——以《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为例 | 李秋华 | 43 | |||
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 沈坤林,王军 | 45 | |||
一个视“点”下的多维度突破——《老人与海》教学谈 | 官炳才,刘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31 | ||
诗序对读看《琵琶行》的叙事艺术 | 肖炳生,温振雄 | 33 | |||
《葡萄月令》教学价值探究 | 沈周宵 | 35 | |||
《金岳霖先生》教学思考 | 张雪 | 38 | |||
曲径通幽寻胜景——教学设计的终极追求 | 梁磊,卫青 | 41 | |||
“问题+”课堂教学的建构研究 | 陆宝初 | 42 | |||
以“疑”立骨——解读《鉴赏家》的问题教学理念 | 丁向红 | 45 | |||
思维:语文课堂的存在感——浅谈语文教学应侧重的三种思维 | 康国军 | 47 | |||
“这一篇”教学应指向整本书——《红楼梦》教学的批判性思考 | 史颖 | 50 | |||
论《品质》中的“年轻人” | 杨大忠 | 52 | |||
略解逍遥第一禅 | 陈兴华 | 54 | |||
阅读写作 | 论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堂引入的艺术处理 | 尹国东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2 | |
阅读,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 | 黄鑫 | 48 | |||
点到关节 理即生色 | 杨红兵 | 51 | |||
咬文嚼字:让作文准确、细致 | 张广银 | 53 | |||
研究报告写作教学的策略 | 周子房 | 中学语文教学 | 31 | ||
学写研究报告 | 王秀兰 | 31 | |||
写作认知技能培养探微 | 李金云,李胜利 | 37 | |||
中学生写作的“民间语文”——以口述实录为例 | 杨蓉蓉 | 语文教学通讯 | 50 | ||
生态维度 生活细度 生命深度——心灵成长引领作文真情实感“三级跳” | 李正浪 | 53 | |||
通过生活实践实现成长类记叙文的创新 | 司晓峰 | 56 | |||
论述文的“一二三四法” | 江海,陈虹 | 58 | |||
言之有“引”,笔下生花——作文的引用技术 | 刘卫平 | 61 | |||
从常见中提炼出有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法 | 苏海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56 | ||
《边城》教学资源的发掘 | 应慈军 | 59 | |||
深度阅读中的多重拓展提升 | 刘青 | 62 | |||
反应敏感度:写作教育的另一视角 | 顾海平 | 65 | |||
“主题”与“读写”共徘徊——高中作文读写结合序列化课程建构 | 林岩 | 67 | |||
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的思考 | 郑军亮 | 70 | |||
时评写作教学,不妨一试 | 郑桂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37 | ||
试题研究 |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考查类型及应对策略 | 韩延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70 | |
“四伪”现象: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亟须矫正 | 周日 | 中学语文教学 | 62 | ||
一次作文阅卷印发的思考 | 秦振良 | 66 | |||
高考作文不宜只考议论文 | 戴元枝,张心科 | 语文教学通讯 | 63 |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两个突破口 | 杜德林 | 66 | |||
守则尚序,把准向深——以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谈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 吴蜀郡 | 68 | |||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四点修订再解读 | 王孝玲 | 70 | |||
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审题指津 | 朱文成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73 | ||
图文转换与核心素养 | 肖连珠 | 75 | |||
由破到立:古诗词鉴赏中的思维校准 | 余航 | 77 | |||
“微写作”仍然是写作,不是知识问答——再谈北京卷语文高考中的“微写作” | 漆永祥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58 | ||
资料参考 | 沧浪亭念想 | 程振理 | 中学语文教学 | 76 | |
会得无弦琴上意 | 李锦超 | 78 | |||
谒米芾幕 | 张永峰 | 79 | |||
妩媚:解读魏徵的另一个视角 | 欧阳凯 | 语文教学通讯 | 48 | ||
荀卿为何又称孙卿 | 莫如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80 | ||
教研有得 | 语文:通往佳境的桥梁 | 钱海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69 | |
执着的追梦人 | 黄厚江 | 71 | |||
高中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差异分析 | 杨志刚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47 | ||
开“语文创课”,培养学生的“创客素养” | 徐江等 | 52 | |||
着眼于语文学习提升的论辩活动组织策略 | 郑丽丹 | 55 | |||
资讯 |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第五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纪要 | 懿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81 | |
本刊2016年1-12期总目录 | 82 | ||||
《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年总目录 | 语文教学通讯 | 75 | |||
索引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64 | |||
视窗 | 美国语文教学的特点、启示及反思 | 赵莉 | 中学语文教学 | 73 | |
开卷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翟小宁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1 | |
守望 第一章 会当水击三千里——奥运精神,体育强国 | 尤立增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3 | |
第二章 领异标新二月花——科技科幻,创新发展 | 葛福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12 | |
第三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以美启真,涵养性灵 | 许友超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21 | |
第四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沈坤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30 | |
第五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社会,体察人生 | 王夫成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43 | |
第六章 看似寻常最奇崛——承继传统,开启未来 | 杨邦俊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51 | |
第七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志存高远,雄视世界 | 张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61 | |
第八章 天下兼相爱相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 张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6专刊 |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