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叩响心灵的大门------浅评【资治通鉴】 高一书评征文三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6日
以历史叩响心灵的大门
------
浅评【资治通鉴】
高一1班陈胜鹏
指导老师朱秀珍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度。在中国古典文献的经、史、子、集四个门类中,史占其一,如果按照清代学者章学诚‘‘六经皆史’’[ [文史道义 易上] ]的说法,那么史的领地就更加广袤。中国的史学系统在传统分类上细致而复杂,【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裁录了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实际上还有第十六类,即谱牒,因为自唐以后成为绝学,所以【四库全书】将其删除了。仅就以上品类,即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在全世界传统的史学领域无以伦比。其中的编年史一类,祖肇于鲁【春秋】。这一类史书按照历史事实发生的年份来编写,而年份也一依帝王、诸侯的主政年份为准。这种体例在历代都有著述,【资治通鉴】(下简称 【通鉴】)即是其中地位突出且影响很大的一部。
都说【通鉴】写得好,因为至今品味起来也余味无穷。要说真正去评,实则是夸大了说,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说点什么罢了。
【通鉴】开头‘‘臣光曰’’十分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周纪威烈王,你看此篇,就是自己说的一句,然后‘‘夫以------’’讲述自公元前403年,文王、幽王、厉王在他的笔下,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然‘‘岂不哀哉’’则是对百姓的关忧。史学亦有情。书中多次出现‘‘臣光曰’’这样夹杂自己的观点是明确而明智的,这有利于后人对其观点的评价。每卷起承转合看似不紧密,实则如环相扣,层层相连。‘‘顷之,昭王崩,惠王立’’乃神来之笔,二代更替,八字淡过,实在是妙。‘‘飞鸟皆翔舞而下城中’’讲了田单让人祭祖,鸟都落到城中。这是不足信,试问从何考证 这是不真实的。‘‘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这里叙述性很强,故事极富吸引力,至今让我难以释怀。‘‘‘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往来转徙,时至时去’’’,这里‘‘著’’‘‘徙’’则染上了文学性,所谓者‘‘文史不分家’’矣。这里如何考证,如何得知一定的‘‘不正宗’’,但这种写史之神让人喟然,‘‘真神人矣。’’‘‘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通鉴】何尝不是一个老师,鹤发苍颜,眉目炯乎为我们指路、授术,‘‘术’’乃处世之道。真真‘‘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三国在本书中则是另一番景象,看完【三国演义】再来看此书,亦有所获。一人之力,岂能胜天,【通鉴】之误在所难免,它不说记长体大,融入作者‘‘精力尽于此书’’。我常常被事件所震撼,被人物形象、人物命运所打动。它是美的,文字之美。它是含瑕的,多人修改校勘。朱熹说 ‘‘温公之言【司马光】,如桑麻谷粟’’,何不可。
读史以明智,以良好姿态对待,为野为正已次要。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以史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