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书评《哦,中学时代》 高一书评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6日
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
——书评《哦,中学时代》
高一7班蔡英明指导老师:吴锡芳
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正像是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才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摘自《哦,中学时代》
打开冯老的这本书,是在暮霭沉沉的午后。午后是一个适合阅读的时段,思想会变得凝重。哦,中学时代。我不由得心里念了一遍。这个“哦”字,浓缩了冯骥才多少至深的情感,以至于人尽中年后,追忆从前,感叹出一声“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风华正茂的时代,也是冯老所感叹的“多好的时代”。有幸在中学时代,读到《哦,中学时代——冯骥才寄小读者》这本书。无论从语言艺术上,抑或是思想哲学上,都值得为之拜读。
冯骥才是当之无愧的大作家,拜读大家之作想必有同学敬而生畏,望尘莫及。但是无需担心,真正的大师,是可以通俗易懂却又意境隽永的。选入《寄小读者》一书的,都是贴近我们青少年的生活,能为我们引领方向的文章。冯骥才多才多艺,不仅是作家,还是画家。文中收纳了他的插图,颇为生动有趣,童真美妙。
冯骥才的文章不刻意使语言矫揉造作得深奥,而是平民化的口吻,连市井小民也可以在茶余饭后捧着他的书津津乐道。这也反映出冯老文章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没有摆起高高的架子让人不明觉厉,而是和你聊家常一般“庙里好热闹,楼宇一处连一处,香烟缭绕,到处都是棚摊。”“这宫院里和外边一样,也成了年货集市,小贩,香客,有人挤成一团。”仿佛信手拈来,就可以与读者滔滔不绝,谈天论地一般。所以,我打心眼儿觉得《哦,中学时代——寄小读者》绝非小读者才可以看,形形色色的读者都能在此找到乐趣与收获。
冯骥才的语言贴切生活,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就可以提升读者的思考高度了,他不仅仅是和你聊家常,在和你调侃时,也在传授着真谛“回忆不是痛苦的,而是寂寥人间一种暖意的安慰”“个人对信念的恪守和彼此心灵的抚慰是最珍贵的。”这些优美又深刻的句子,适合读者多读几遍,这是冯老用他几十年来生命历程而感悟到的如今,他把这些人生领悟赠与给青少年们,我感受到了一个作家与读者之间情感与思想的连接。其中,有一句话使我异常动容,“最大的事物都是没有阴影的。比如天空和大海。”我很喜欢这句话,浸染着哲学艺术与精神的光芒,我无法形容当我读到此句时,内心的震撼。刹那间,我明白了,这就是共鸣。这是阅读时多美妙的体验啊。
打开冯骥才的书。柴啊,米啊,油啊,盐啊,生活气息错落开来。仿佛打开他的书,就是坐在一辆火车上,驶往远方的轨道,我们在窗内尽收眼底。他描写的书桌,娘娘宫,珍珠鸟,马蜂窝,挑山工,猫婆等栩栩如生地浮现开来。而我们搭上这辆车,看到的风景不仅仅只容纳了这些生活琐事,还有更高远的风景,超越了国界与文化。
冯骥才作为文化交流者,时常到各个国家交流旅游。本书收纳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今日布拉格》《古希腊的石头》《意大利断想》等游记。从出国经历与外国人打交道中,又引发他的思考,揣测解读文化的差异,从而又写了《说美国人》《穿西服的日本人》《西方人与人》《钱和文化》。这点是可贵的,他不单单给我们描绘“比起罗马与佛罗伦萨,威尼斯散发着它独特的浪漫气质”“金碧辉煌的圣马可广场,成千上万的鸽子中间有无数从海上飞来的长嘴的海鸥”“不时会碰到年轻人,船头挂着灯,弹着吉他,唱着情歌,擦穿而过。”面对着伟大遗址与异域文化前,他还深入思考探究“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每一块冰冷的古老的石头都没有死亡”“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我们在伴随着冯骥才的步伐旅欧,在旅欧同时又在旅行着精神世界。我们要感谢冯老,给予我们如此盛大又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我们也同时明白了,旅行,不仅仅是步伐的迁移,更是灵魂的游行。
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这是冯老先生给我们的启迪。因此,在我们一生里盛美的年华之际,我们更要尽其动,“把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努力和刻苦学习”等到我们年老了,也才会同样感叹道“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