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物理2014年10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6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初中 | “翻转课堂”下的物理概念教学——以“浮力”教学为例 | 叶玲 | 物理教学 | 10 | 42 |
初中 | “浮力与深度无关”的教学探讨 | 胡广形 徐德友 | 物理教师 | 10 | 32 |
初中 | “六步”教学过程模型的应用——以“压强”概念的教学为例 | 寇延臣、房永翠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32 |
初中 | “佩珀尔幻象”的光学原理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解问鼎等 | 物理教师 | 10 | 40 |
初中 | 八种引课方式 各显教学智慧 | 祝常法、田成良 | 中学物理 | 10 | 69 |
初中 | 不容忽视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 史兴连 | 物理通报 | 10 | 35 |
初中 | 初高中物理衔接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浅谈 | 丁霞 | 中学物理 | 10 | 74 |
初中 | 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应用 | 吴继阁、王洋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11 |
初中 |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作用及创新策略微探 | 朱晓洪 | 中学物理 | 10 | 40 |
初中 | 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 季永建 | 中学物理 | 10 | 75 |
初中 |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衔接教育研究现状 | 陈刚、肖晨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4 |
初中 | 初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 王卫 | 中学物理 | 10 | 1 |
初中 | 对一道复合场题及解的辨析 | 李欣 | 中学物理 | 10 | 79 |
初中 | 矿泉水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袁由均、孟万平 | 中学物理 | 10 | 17 |
初中 | 名称相近知识点混合中考题举隅 | 余建华 | 中学物理 | 10 | 72 |
初中 |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 王春明 | 中学物理 | 10 | 34 |
初中 |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 | 徐浩、黄兴国 | 中学物理 | 10 | 48 |
初中 | 浅析初中物理复杂电路简化方法教学 | 吴志英 | 中学物理 | 10 | 44 |
初中 | 实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张吉峰 | 中学物理 | 10 | 5 |
初中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歧义插图引发的思考 | 杨慧迪 | 中学物理 | 10 | 28 |
初中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一课进教学设计 | 刘进利 | 中学物理 | 10 | 51 |
初中 | 中考物理章节复习方法刍议 | 蔡海建 | 中学物理 | 10 | 92 |
高中 | 质点在竖直圆周运动中的脱轨现象探微 | 董光顺 | 物理教师 | 10 | 58 |
高中 | “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 张晓玲 杨秋明 | 物理教学 | 10 | 35 |
高中 | “血月”成因分析 | 张贤哲 肖照明 | 物理教师 | 10 | 66 |
高中 | 2014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 陶昌宏 | 物理教学 | 10 | 55 |
高中 | FCPC方法在计算类锂原子体系时的应用 | 张晓娟、郑维民 | 物理通报 | 10 | 94 |
高中 | 薄膜干涉现象中常犯的几个错误 | 许刚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35 |
高中 |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 | 李贵安等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56 |
高中 | 定势思维引起的错解例析 | 杨杰 | 物理通报 | 10 | 57 |
高中 | 对《按“需要”进行“力的分解”》的商榷 | 邹贵运 | 中学物理 | 10 | 77 |
高中 | 对《光电效应》教学的深入思考 | 郭亚锋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37 |
高中 | 对一道竞赛题的深入探究 | 毛子明 | 中学物理 | 10 | 53 |
高中 | 对一道平抛习题的多种求解方法探讨 | 郑曙辉 | 中学物理 | 10 | 44 |
高中 | 对一道物理高考题错解分析及创新解答 | 金旭统、黄国龙 | 物理通报 | 10 | 91 |
高中 | 对于高考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 郁晓萍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45 |
高中 | 多功能电容器演示仪的设计及运用 | 江立坤、刘世耀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64 |
高中 | 发掘涡流的实用价值 | 任新元、欧阳伟 | 中学物理 | 10 | 89 |
高中 | 发掘与开拓新颖物理习题的教学设计 | 陈钢 | 物理通报 | 10 | 66 |
高中 | 分析高考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考查 | 李佑春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36 |
高中 | 负绝对温度及其物理意义之探讨——基于S-U曲线和“光放大”过程的讨论 | 王德雨等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51 |
高中 |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构建物理有效课堂 | 黄玲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31 |
高中 | 感应起电机正转与反转起电的实验探究 | 崔缨子 | 物理教学 | 10 | 24 |
高中 | 高考相近主题实验试题的结构比较 | 马艳华 魏国强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59 |
高中 |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对策探讨 | 陈国文、廖珊如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68 |
高中 | 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 李亚明 | 物理教学 | 10 | 4 |
高中 | 高中物理力学重要实验分析 | 崔柏冬 | 中学物理 | 10 | 58 |
高中 |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决策略 | 倪谨 | 中学物理 | 10 | 87 |
高中 | 高中物理实验仪器的读数方法再探讨 | 杨宋鹏 | 物理通报 | 10 | 98 |
高中 | 高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 | 李进 | 中学物理 | 10 | 86 |
高中 | 关于“天平最大测量值”教学的思考 | 许丽军 | 物理教师 | 10 | 34 |
高中 | 光现象系列演示实验的改进的改进和创新 | 谢桂英 | 物理教师 | 10 | 35 |
高中 | 机械能教学需要注意的两个易混淆问题 | 于晓丽、吴伟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42 |
高中 | 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概念教学初探——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1)“磁感应强度”为例 | 季正华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37 |
高中 | 减小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方法探讨 | 李红伟、魏勤 | 物理教学 | 10 | 40 |
高中 | 简便实用的霍尔效应演示装置 | 陈江萍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54 |
高中 | 借助新技术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演示效果 | 裘思远 | 物理教师 | 10 | 53 |
高中 | 京粤闽3省市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对比与分析 | 林纯芳 程敏熙 | 物理教师 | 10 | 75 |
高中 | 类比推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周国英 | 中学物理 | 10 | 94 |
高中 | 力的分解模型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 蔡富春 | 中学物理 | 10 | 95 |
高中 | 历年高考题中有关“光电效应”的几个典型问题分析 | 李灵龙 | 物理教学 | 10 | 67 |
高中 | 利用“假设法”分析外力作用下滑块的临界问题 | 王添华 | 物理教师 | 10 | 82 |
高中 | 利用实验探究、突破物理教学的疑难问题 | 俞传辉 | 物理教学 | 10 | 19 |
高中 | 例谈《光的折射》教学实录与反思 | 程帮军 | 中学物理 | 10 | 58 |
高中 | 例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尚雪丽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13 |
高中 | 例谈物理问题中的循环制约关系 | 汪计朝、李兴 | 中学物理 | 10 | 63 |
高中 | 例析电磁学习题中常见的几个错误 | 倪志强、叶晓 | 物理教学 | 10 | 52 |
高中 | 论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 | 周洁 | 中学物理 | 10 | 92 |
高中 |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对创设物理课堂情境的启示——以“力与运动”章节编排为例 | 陈坤 印晓明 | 物理教师 | 10 | 18 |
高中 | 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仪的改进与操作 | 马生仁、海玉梅 | 物理教学 | 10 | 43 |
高中 | 剖析高考命题中的敏感电阻 | 赵继飞、赵训忠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60 |
高中 | 浅谈变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 潘俊伟 | 中学物理 | 10 | 2 |
高中 | 浅谈如何利用鲜活素材充实中学物理课堂文化 | 刁心峰等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23 |
高中 |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 吴华才、王海彬 | 中学物理 | 10 | 83 |
高中 | 倾斜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分析 | 姚天波 | 物理教学 | 10 | 50 |
高中 | 热胀冷缩演示仪的制作 | 高莲花 宋艳芝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50 |
高中 | 师生共做教学具 概念教学更高效 | 韩先煌、李正才 | 中学物理 | 10 | 62 |
高中 | 实像与虚像的可视性刍议 | 江宁 | 物理教师 | 10 | 50 |
高中 | 适度融合学史、巧妙设计实验——《光的偏振》教学设计 | 石睿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76 |
高中 | 思辨型提问让物理课堂灵动起来 | 王爱梅 | 中学物理 | 10 | 33 |
高中 | 探究时间常量的公式含义 | 郑金 | 物理通报 | 10 | 49 |
高中 | 碳粒麦克风性质探讨及制作 | 郭芸嘉等 | 物理教师 | 10 | 46 |
高中 | 提升物理实验复习有效性的五个“怎样” | 于玉和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46 |
高中 | 通过“几何画板”使抽象思维形象化与动态化 | 季卫新 | 物理通报 | 10 | 87 |
高中 | 同样坐标系中的同一关系式 不一样的图象的浅显思考 | 骆宪武 | 中学物理 | 10 | 80 |
高中 | 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环节 | 张海燕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14 |
高中 | 物理教材的个性化演绎 | 张忠一 | 物理教学探讨 | 10 | 28 |
高中 | 物理教材分析的内涵与价值例谈 | 李飞跃、范亚颖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22 |
高中 | 物理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与反思——以《力的分解》为例 | 姜峰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10 | 25 |
高中 | 物理教学中应调动学生“五官”感受领悟物理学中的“美” | 燕红林 | 物理通报 | 10 | 14 |
高中 |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与探究 | 梁毅 | 中学物理 | 10 | 1 |
高中 | 物理试题尽可能贴近实际——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 吴必龙 | 物理通报 | 10 | 2 |
高中 | 物理学习智慧技能障碍的表现及教学建议 | 欧颖贤 张军朋 | 物理教师 | 10 | 20 |
高中 | 习题教学也应突出物理方法教育 | 杨巨环 | 物理教师 | 10 | 10 |
高中 | 洗衣机中的物理知识考查 | 张春花 | 物理教学 | 10 | 78 |
高中 | 斜率——物理图像题的题眼 | 陈连余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47 |
高中 | 研究性学习:利用伏安法探究氯化钠溶液物理特性及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 李德铭 于永建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11 |
高中 | 一道高考题带来的教学启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教学中学生空间智能的培养 | 董刚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30 |
高中 | 一道高考题压轴题的转化 | 石有山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40 |
高中 | 一道易错题引发的思考 | 孙成、高稳 | 中学物理 | 10 | 75 |
高中 |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5例 | 赵应乐 徐晓梅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62 |
高中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 龚新志 | 物理教学 | 10 | 9 |
高中 | 自制“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 | 冯楠、王林 | 物理通报 | 10 | 70 |
高中 | 用运动合成分解的思想来解决高中物理中的一般曲线运动问题 | 顾靖锋 | 中学物理 | 10 | 70 |
高中 | 由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七题看涡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 闫峰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10 | 24 |
高中 | 运用大数据的观点研究高考 | 唐斌、刘同正 | 中学物理 | 10 | 51 |
高中 | 在平面路上转变的自行车为什么要倾斜 | 薛培 | 中学物理 | 10 | 76 |
高中 | 质点沿粗糙圆弧下滑的速度、时间求解 | 祝智浩 朱国强 | 物理教师 | 10 | 91 |
综合 | 谈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 黄利波 | 中学物理 | 10 | 19 |
综合 | 物理教学中关于学生立场的几点思考 | 周晓慧、徐志红 | 中学物理 | 10 | 13 |
综合 | 中学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研究 | 张锦科等 | 物理通报 | 10 | 105 |
综合 | 中学物理课堂探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模型 | 王文清 等 | 物理教师 | 10 | 2 |
综合 | 重新审视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 | 杨志武 | 中学物理 | 10 | 70 |
综合 | 摭谈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途径 | 方晓平 | 物理教师 | 10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