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荒唐言,真切的辛酸泪》 高二征文三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
虚假的荒唐言,真切的辛酸泪
高二B2王滢 指导老师:黄少斌
“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老爷太太也不敢十分管教……”,“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字,心里也明白……’”,“老太太便叫做宝玉”。这一位,并不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而是与他具有神似面貌和性格的甄宝玉。
“贾母爱如珍宝”,“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一位才是主人公贾宝玉。贾宝玉,“假”宝玉?甄宝玉,“真”宝玉?太虚幻境上的对联道破了天机:“假作真时真亦假”。
冷子兴眼中的宝玉是“色鬼”无疑,贾政口中的宝玉是“酒色之徒”,王夫人嘴里的宝玉是“混世魔王”……世人眼中的贾宝玉只是一个顽劣异常,偏僻而乖张的孩子。可这样的他,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锐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他觉着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虚伪、丑恶和腐朽的,使他为身为男子而遗憾,因此他才向往少女们的纯洁和美好。就如《西江月》中所说“那管世人诽谤”,作为古代社会的“叛逆者”——贾宝玉,活出了自我,不甘向命运低头,实现了人生的彻悟。贾宝玉,之所以“假”,是因为对于这样的一个封建时代,他只不过是世人眼中的顽石罢了;贾宝玉,之所以“真”,是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品行是曹雪芹最珍贵的,也是这个被蒙蔽的社会下,赤裸裸的真相。
而甄宝玉呢?甄宝玉的“真”,只是世人眼中的真罢了。想要“显亲扬名”、“著书立说”、“言忠言孝”、“立德立言”的他,只是走上了世人向往的仕途道路。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头,一个匍匐在封建礼教中的人还真吗?这就是甄宝玉的“假”了,因为他只是空有肉体,没有灵魂的人而已。
第四回,“护官府”中的“贾不假”;第二回,公差传唤甄老爷时,公人说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真’‘假’……”;第十二回,警幻仙姑的风月宝镜说的“谁叫你们瞧正面?你每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红楼梦》中的种种似乎都暗示着我们要反弹琵琶。
又如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想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再如黛玉之言“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表面上血浓于水的大家族,表面上的其乐融融,都掩盖不了“假”的一面:你争我夺的真相和为一己之私的“真”。
人人眼中的真未必是真,人人眼中的假也未必是假。“甄士隐”即在开始就告诉我们,作者将真事隐藏了,而作者却用假象来道出掩盖的真意。
第十七回中,随贾政游大观园的宝玉行至正殿“心里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哪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由此可知,大观园落成前便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出现了。
大观园自各位女孩的相继入住,已成了一个女儿的世界了。这是一个由女子独享、体现女子价值的女儿王国,在这里的她们青春貌美,在不受任何封锢的情况下,吟诗作画、饮酒品茶、抚琴对弈,享受着人生,张扬着生命。同样的,太虚幻境里的仙姑们过着无忧无虑、宁静和谐的日子,她们亦吃茶抚琴,以姐妹相称。
倘若说曹雪芹的理想王国即太虚幻境,那大观园便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二者都寄托了曹雪芹的理想。在这样一个理想国度中,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却衰败了。太虚幻境上的对联再次道出了真相“无为有处有还无”。
大观园中,女儿们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或屈死,或被逐,或误嫁,或出家,大观园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花柳惨败”“满目凄凉”……似乎是一个瞬间消逝的美梦,令人不禁扼腕。“太虚幻境”虽然也被作者描写成“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可繁华中却透露着浓重的悲凉:从“离恨天”、“灌愁海”、“遣香洞”到“结怨”、“夜怨”、“薄命”再到“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再加上预示着众女儿和家族命运的诗词画曲,可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如此看来,被寄托了理想的大观园,是难以在现世中存在了,而它的本身——太虚幻境也因不完美注定不能成真,无为有处有终无。
既然无法成真,又为何要有幻想呢?曹雪芹倾尽一生所塑造的假象是为了借此来反映社会上层的腐朽没落,也希望借此来给人们敲响警钟。
《红楼梦》,一部警示书,一部盛世危言,道出了虚假的荒唐言,却引出了真实的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