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春残花渐落——浅谈《红楼梦》的人物之死》 高二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
试看春残花渐落
—浅谈《红楼梦》的人物之死
高二A13苏昕莹 指导老师:曾白婷
德国哲学家费尓巴哈说:“死亡是我们获得存在的知识的工具,死亡确实显现了存在的根由,唯有它才喷射出本质的光焰;存在只有在死亡中显现,因而它也就是在死亡中实现。”死亡,一个让中外古今的诗人与哲学家都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看似简单却饱含真理的词汇。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人结束的一生的标志,有的人却认为这是生命的最高虚无和美的极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生命悲剧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作者曹雪芹用血和泪完成的这部巨作中,无处不存在死亡。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人物的死亡,他们的数量之多,身份之别,年龄之异,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都可以一一看清。甚至有的红学家说,作品的主题就是死亡,死亡就是作品的主要情节。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譬如说,4回的冯渊之死,12回的贾瑞之死,32回的金钏儿之死,69回的尤二姐之死, 98回的黛玉之死,114回的凤姐之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它们贯穿了整部悲剧。
作品中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固然死亡的原因和方式也都不一样。但是,我想所有的人都可以分作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上层的贵族人士,另一类则是下层的平民人物;且经过大量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前者都是抱病而死,后者则是自杀而亡。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平日里笑傲风云、丰衣足食,到最后却总仍带着不舍与悔恨离开人士的贵族们。宁国府当家大奶奶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患病而死;身为荣国府的骄傲的皇上的宠妃贾元春也在四十三岁就暴病而死;叱咤风云的王熙凤在生下巧姐落病,后在贾家和王家都破败后加剧而死;老一辈的贾母、贾敬、贾瑞等等莫不如此。其实,这些贵族抱病而死的原因有着惊人的一致: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受到了挫折甚至是失败,从而造成了心理上郁郁寡欢,久而久之殃及到了身体的健康,白居易曾吟诗:“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增”。
这里,尤以秦可卿为典例。在第十回秦可卿患病的时候,请来的医师张友士为她看病,把脉完的张友士是这么说道:“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意思就是秦可卿身为当家的大奶奶,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是她在打理,打理的事情多了,她的追求就受了一些不如意事情的打击,烦恼积压在心头,长年累月造成了身体上的疾病。同为当家奶奶的王熙凤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也是风风光光的,但在贾府落败之后她的命运也随之凋敝,无论是放高利贷和逼死人命被发现还是贾母的去世使她威严不在,都让王熙凤积虑成疾,并走向死亡。而在描写贵族中的重要人物——黛玉之死的第九十八回中“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是《红楼梦》中的重头戏。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结亲的这个时候。黛玉的追求就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宝玉,当她得知宝玉与宝钗结亲之时,得知自己来到凡世的追求已破灭,加之平日里身体素来不好,“手已经凉了,连目光都散了”,“猛的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瞧,当这些贵族的理想受到挫败,或是尊贵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他们的心理就受到重创和打击,但在当时的背景——清代中晚期的等级制度的庇佑之下,尊贵的身份的保持之下,他们的耳畔一直响着一个声音:“我们是贵族。”所以心理上受到伤害,无力回天的时候,气卧病榻不可避免,但绝对没有一个人会去自杀,末了,结局只能是带着各种的不舍和悔恨离开人世间。
《红楼梦》中的下层人,也是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的他们,命运更是叵测。无论是主子身边的红人,还是府外更加低劣的下人,活着就是为了保有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生活的保障没有了,活着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一种负担,此时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自杀。比如说,虽与贾府有着亲戚关系但仍是下层人士的尤二姐,在贾琏带进贾府之后,王熙凤施计逼迫,最后不堪忍受折磨,终日不得安宁,吞金而死。表面上看起来是为情而死,其实把她逼上死路的是生存的绝境。回到黛玉们的贵族人士,他们就算在追求上受到了波动,但是衣食无忧,所以就算气息奄奄仍是要活下去;而如司棋、晴雯、金钏儿般的下人,生活本就一穷二白,失去爱情和其他追求之后即使身体健康也活不下去,既然内心没有想要生活下去的欲望,加之本无牵挂,竟也是一了百了,随风而去。哲学家黑格尔曾说: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命,而是敢于承当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我想,这可以看做是对这些下层人士的死的深层解析。
死亡,一个终点。死亡,却也是开启另一扇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