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3年11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母语清浊兴衰 人人责无旁贷 | 夏传寿 | 语文月刊 | 201311 | 1 |
想象另一种生活的能力 | 周志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1 | |
点燃文学的“火种” | 韦庆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开卷 | |
读唐传奇《谢小娥传》的几种方法 | 王琦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 | |
《发现语文之美》序 | 于漪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1 | |
理论研究 | 试论语文泽学“三态” | 林惠生 | 语文月刊 | 201311 | 4 |
触类引申:深入理解复杂主题的几则案例 | 冯渊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 | |
《论语》学习,不可忽视孔子的处事方法——对深圳市田东中学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一点建议 | 程秀全 | 语文月刊 | 201311 | 11 | |
非文学类文本也要教出语文味 | 梁增红 | 语文月刊 | 201311 | 16 | |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 白银 | 语文月刊 | 201311 | 21 | |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以浙江课改方案为例 | 褚树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4 | |
朱光潜语文理论刍议 | 郑秉成,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11 | |
主题语导读,让教学在简洁中走向高效 | 叶映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15 | |
“挖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 陈桂华,方钧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18 | |
追问:调控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手段 | 张长松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21 | |
教学反思:找一面镜子照自己 | 魏代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77 | |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写日记 | 申延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20 | |
语文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与策略 | 何庄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 | |
“再现”的课堂与“生成”的课堂——构建“生成”的课堂(二) | 李仁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 | |
语文教学:请回到儿童立场 | 陈玉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11 | |
关于“语文课该教什么”的几点看法 | 王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13 | |
基于解构主义阅读的多维文本审视 | 嵇云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15 | |
语文学科的本质是母语学习 | 郑朝晖,蒋文革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44 | |
问题不在表达,关键在于理解——再谈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 | 黄厚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46 | |
语文的“是”与“不是” | 付永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48 | |
起、承、转、合皆见深——评王开东的课堂教学艺术 | 黄小灵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1 | |
语文课堂无痕教学策略 | 周亚丽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16 | |
两种时间在语文教学中的对视 | 陈正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18 | |
语文课堂插话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 葛丽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20 | |
语文假期作业设计探微 | 胡春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24 | |
化整为散与整合教学 | 李钻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26 |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读书规划与行动 | 肖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53 | |
语文教师就该理直气壮地教 | 王春勤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2 | |
有关语文教学机制的反思与探讨 | 毕玉俊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4 | |
论曾祥芹语文教育学科创新的鲜明特色 | 王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2 | |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 陈桂香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4 | |
浅谈小说中人物称呼的妙用 | 周文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5 | |
从许老师到许子——记探究解读经典之路径的平凡岁月 | 许友超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4 | |
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各个版本主编会上的讲话 | 温儒敏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8 | |
高效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在内主体 | 胡家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12 | |
《虞美人》《苏幕遮》学习课实录 | 孙俊琴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15 | |
倡导主动阅读 | 杨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17 | |
高中文言文阅读质量目标研究之二:实施策略与评价 | 孙丽杰,唐忠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18 | |
中学语文阅读核心能力内涵探析 | 周永俐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22 | |
启蒙:语文课程建设的文化使命 | 张毅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25 | |
享受幸福:高中生阅读的追求与选择 | 张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8 | |
让课堂尽显语文之美 | 孙忠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9 | |
陶行知语文教育理念探微 | 郭祥圣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3 | |
关注生活,追求实用——论朱自清作文教学生活化选择 | 唐锋卢、吴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34 | |
“课前5分钟”教学中的“成人”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项香女的“高三学生课前演讲”教学尝试 | 方程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38 | |
这个冬天有点冷——“高三学生课前演讲”教学案例 | 项香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40 | |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分析——以人教版新教材的使用为例 | 盛怡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43 | |
课堂教学 | 散文作品教学札记 | 唐惠忠 | 语文月刊 | 201311 | 33 |
借助“白文诵读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黄泽柳 | 语文月刊 | 201311 | 36 | |
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染艺术 | 杨洋 | 语文月刊 | 201311 | 40 | |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突破口:以“言”促“文” | 陈维坤 | 语文月刊 | 201311 | 44 | |
谈文学类文本的深层涵义的挖掘 | 陈怡 | 语文月刊 | 201311 | 47 | |
小说主题探究的三个“抓手”——以《变色龙》为例 | 王慧慧 | 语文月刊 | 201311 | 50 | |
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教学《白莽作<孩子塔>序》为例 | 李军 | 语文月刊 | 201311 | 52 | |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探讨——小说《荷花淀》的教学体会 | 朱佩琳 | 语文月刊 | 201311 | 54 | |
浅谈语文课前预习的促进策略 | 范鸿虎 | 语文月刊 | 201311 | 57 | |
走近鲁迅,品味经典——为《药》补注兼说其他 | 王汉文 | 语文月刊 | 201311 | 63 | |
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译文商榷 | 张涛 | 语文月刊 | 201311 | 68 | |
桃源探 | 麦艳贤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0 | |
《项脊轩志》读解札记二则 | 谈胜轶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4 | |
“不胜杯杓”之“胜”字注音商榷 | 黄志婷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7 | |
着眼语言形式 培养阅读策略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24 |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 | 丁兆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24 | |
观察者语 | 彭万侠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28 | |
怎样读《拿来主义》 | 钱理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38 | |
诸因互解 以文解文——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 | 王俊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40 | |
在叙事介入中获得自我确证——苏轼《方山子传》的叙事学解读 | 薛海兵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43 | |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体裁和写作特点 | 夏德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47 | |
体察思路 破译语码——以《小石潭记》语言品味例谈 | 马伟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50 | |
《风筝》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 张聪慧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52 | |
抓住文本核心价值 突出主体性学习——《王几何》教学设计 | 王正玲,朱则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57 | |
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 何元俭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59 | |
有效选取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 江菲菲,倪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60 | |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 韩建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62 | |
行人更在春山外 | 王开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63 | |
由浅入深 联类而及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66 | |
用智慧激活智慧——《鸿门宴》片段教学例说 | 龚如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18 | |
教学: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以郑朝晖《老王》课堂教学为例 | 袁向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20 | |
围绕“三告”,做足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思考 | 肖陪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22 | |
变意外为惊喜——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案例 | 陈光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25 | |
家庭及家族(宗族)民俗——《白鹿原》中儒学治下的家族文化 | 张琼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26 | |
品味“有趣”背后的“苦味”——《金岳霖先生》的另一种解读 | 王显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29 | |
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祥林嫂悲剧的另一种解读 | 顾海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33 | |
语助余声 虚词有意——例说《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 | 仲忠诚,金春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35 | |
回归文本 生成问题 收获新知——外国小说解读的捷径 | 蒋叶青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39 | |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怎么上——《晋灵公不君》教学反思 | 蒋龙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41 | |
《祝福》中一边脱落对联细读 | 李晓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28 | |
《我与地坛》的三维目标教学 | 孙勤香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0 | |
《赤壁赋》中东坡与子瞻的精神对话 | 吴成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2 | |
《鸿门宴》不可忽视的一处细节 | 张志强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4 | |
《伤仲永》教学中的成长教育渗入 | 钱海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6 | |
《陈情表》语言表达严密性探幽 | 李永全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8 | |
赛课与评课——答中华语文网记者问 | 顾之川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28 | |
散文教学内容的“四度空间”——《听泉》课堂实录及课例分析 | 胡波,曹玉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29 | |
采用受制于具体文情的教学手段——如何搞好散文阅读教学(三) | 李哲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33 | |
让学生窥见文本的堂奥——确定最佳切入点的四个基本原则 | 金正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35 | |
何以见“获得了暂时的超脱”?——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旧文新教之《荷塘月色》 | 陈欢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37 | |
“文本细读”:培养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 薛新洪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40 | |
吹彻古今的悲风——例谈文本阅读中的生命体认和意义追寻 | 汤丽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43 | |
苏教版必修教材字词摭谈 | 饶满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46 | |
留予旧日画北平 一花一木记真情——品析《想北平》的“微画面”之美 | 沈建忠,杨伟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48 | |
对人教社2007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几点看法 | 杨永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22 | |
语文教学设计的三种类型 | 章桂周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26 | |
聆听先哲的声音——高一校园读《论语》活动设计与实施 | 王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29 | |
语文课堂教学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高中节选课文为例 | 杨宏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31 | |
阅读写作 | “莫言热”带给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 李海霖 | 语文月刊 | 201311 | 16 |
指导写作要“对症下药” | 黄火炎 | 语文月刊 | 201311 | 60 | |
“定义对于论说”如同“决议对于行动”——谈谈从定义开始论证 | 徐江,于丹丹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30 | |
关键知识:叙事写作教学的有效支架——记叙文写作指导案例反思 | 王伟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34 | |
何必敬重高考作文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37 | |
唤醒 涵养 发展——谈经典阅读的三重价值 | 成彦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0 | |
《旅夜书怀》与《阁夜》对比阅读 | 江志勇,朱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3 | |
文本个性化解读之我见 | 王金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5 | |
让深刻在关系中生成——谈如何使议论深刻 | 吴菊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7 | |
拓展对话时空 提升作文个性 | 王经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59 | |
用“肯定法”批改作文 | 陈继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0 | |
让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同行 | 施玉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22 | |
文学作品探究题考查内容及复习策略 | 王世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39 | |
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 陈继英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42 | |
农村中学作文分层教学蠡探 | 吕振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44 | |
合作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 潘文新,邰雨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46 | |
生活化作文教学探索 | 刘冬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49 | |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 席晓丽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50 | |
挖掘隐性信息 提高阅读效率 | 殷成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52 | |
初探写作过程指导的“盲区”——“列纲起草”一环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 王尔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50 | |
回归本真:鼓励学生使用契合主题的生活题材——关于学生作文材料使用的对话及其启示 | 张松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53 | |
议论文中摆事实后怎样讲道理 | 刘天虹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56 | |
学生主体 问题导学——从两节有效作文指导课反思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 | 何丽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58 | |
高中议论文抽象思维的培养 | 李政峰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52 | |
在“破万卷”与“如有神”之间 | 朱晓荔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55 | |
试题研究 | 有关高考诗歌阅读“情景关系”命题分类研究 | 程颖仪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8 |
解答句子衔接类选择题应有的几种意识 | 李群喜 | 语文月刊 | 201311 | 82 | |
一篇高考“热”套作引发的“冷”思考 | 丘警通 | 语文月刊 | 201311 | 85 | |
浅说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 刘跃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67 | |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冷思考——兼谈命题与评卷 | 胡文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70 | |
香港“中国语文及文化”考试给内地语文高考的启示 | 徐娟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62 | |
江苏卷语文附加题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 孙自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65 | |
从高考作文自拟题目说开去 | 鲁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9 | |
高考作文的四种作法 | 姜志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12 | |
考场作文如何夺取高分 | 陈树东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14 | |
坚持 借鉴 创新——近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析 | 王素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0 | |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乙卷语文试题评析 | 吴建财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2 | |
高考题命制严谨性亟待加强 | 张志先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4 | |
把握文体特征,轻松解读小说 | 周小荣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6 | |
分清层次,分类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试题解题方法例谈 | 曹权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7 | |
让学生成为试卷评阅的主人——从高三语文试卷评阅课谈构筑新型“少教多学”试卷评阅教学模式 | 王世录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69 | |
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 | 温儒敏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7 | |
稳健处展新颜,平和中见深意——2013年高考文本阅读探究题新动向 | 黄明勇、殷志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10 | |
201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意图 | 申晓智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12 | |
在坚守和创新之间2013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思考 | 任海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15 | |
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22题答卷情况分析 | 李存仁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18 | |
作文评分“从”类“的标准走向”个“的标准——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评分为例 | 胡根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58 | |
资料参考 | 《沁园春·长沙》不是现代诗 | 邓木辉 | 语文月刊 | 201311 | 28 |
“东海”与“南海” | 黄曼琪 | 语文月刊 | 201311 | 31 | |
无处可藏的眷念和忧伤——读庄因散文《秣陵春》 | 朱献华 | 语文月刊 | 201311 | 89 | |
身即天涯一断鸿——读[宋]真山民诗《泊舟严滩》 | 钱扬珍,钱韬 | 语文月刊 | 201311 | 91 | |
“烟霞满纸”是敬辞 | 韩延明 | 语文月刊 | 201311 | 92 | |
网络新词“奇葩”词义的泛化 | 陈皓钰 | 语文月刊 | 201311 | 94 | |
“反应”“反映”要分清 | 陈千里 | 语文月刊 | 201311 | 15 | |
“树立”与“竖立” | 邓腊祥 | 语文月刊 | 201311 | 20 | |
“面面相觑”的误用 | 刘恒友 | 语文月刊 | 201311 | 27 | |
“毛病”不分好坏 | 丁庆刚 | 语文月刊 | 201311 | 27 | |
佳≠ | 陈晓云 | 语文月刊 | 201311 | 49 | |
也说“怨不在大,可畏唯人” | 李世袭 | 语文月刊 | 201311 | 88 | |
同事吟诗 结果迥异 | 张国学 | 语文月刊 | 201311 | 32 | |
陶渊明是“远古的诗人”吗? | 方德佺 | 语文月刊 | 201311 | 73 | |
“断肠”词义双解 | 曹洪新 | 语文月刊 | 201311 | 81 | |
常见谜格简介 | 闫会才 | 语文月刊 | 201311 | 95 | |
一个语文草根的成长 | 储元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73 | |
草根下面接地气 | 管然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75 | |
台湾高中语文教学特点例谈(上) | 王爱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67 | |
寻找鲁迅——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手记 | 张全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4 | |
有情之路 一路花开 | 蔡健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7 | |
得不偿失的“严谨” | 姚维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79 | |
于漪:我教学生命中的“明灯” | 刘自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311 | 80 | |
朱熹解经之于训诂 | 曹海东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56 | |
病句辨析要警惕两类疑似病句 | 刘绪洲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58 | |
读书 导书 化人 | 李锡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0 | |
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 毕飞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8 | |
追寻沿途的秘密 | 石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0 | |
政教宽宏而民心自顺 | 左晓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6 | |
故乡人物 | 洪鸣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79 | |
认认这45个转正的异体字 | 吕贻晓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0 | |
从文言翻译看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 程永超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1 | |
关于比兴届定的探索 | 李记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3 |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错在何处? | 吴华宝,张传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4 | |
立足文本,寻求细节上的感动——由一道古诗鉴赏题所引发的思考 | 向二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7 | |
到这座山上唱那首歌 | 覃国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11 | 46 | |
教研活动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在京召开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80 | |
中华第20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49 | ||
中华第21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11 | 76 | ||
理解语文 热爱语文 享受语文 | 刘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66 | |
基于区域文化的高中社团文化建设——以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为例 | 臧文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11 |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