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历史 ——读《明朝那些事儿》 高一征文三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这就是历史
——读《明朝那些事儿》
高一
B3
张宇宏
指导老师:陈君平
很早以前就读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了,那个时候拿起前几部,觉得跟易中天,袁腾飞这些学者比,他就像是在书里开历史的玩笑,并无什么水准,我也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的。
直到最后拿起这本书,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戏谑的语言背后,不是浅浅的历史表象,不是走马观花的逛一遍明史街,而背后却藏着那副面容,历史的面容。
是的,历史经常会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只是经常。我们史诗蒙上的一层灰,终将被我们擦干,为我们所见。而当年明月,也许不仅仅想表现大明帝国的三百年,他要传达的,是这样的历史。这样的由私欲,贪婪,卑鄙,阴险,战争等那些争斗,还有一样东西,天道,也就是公平,正义。
大明王朝是中国一个毁誉参半的王朝。历史课本上,明朝八股取士,专制横行,扼杀人才;这么一个王朝,又是为中国的农耕经济起推进,且名人辈出,郑和,徐霞客,袁崇焕,等等。这是中国历史的一角,又是真实而有典型的一角。
不得不佩服作者,科班出身,却能写出如此庞大的著作。历史语言平民化并不坏,能在这样的语言里,又读到历史的沉甸甸,这才是重要的。没有了书卷气,有的只是戏谑和比喻,可他的背景依旧是黑色的历史幕布。
书里的明朝是一个并不是很太平的朝代,靖难之役,土木之变,严嵩,魏忠贤之乱,是这个王朝,阴暗,自私的一面。作者真实的还原了人物的情态心理,如同读小说一般,无半分读史籍的苦涩之味。其实苦涩的历史本身,看到明末的农民军和后金军的混乱,朝政朝纲的无序,便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如同站在西北荒原上,看无数的杀戮,心中不免悲凉。然而这就是历史,或者说这就是人,因为人创造了历史。历史表达的是人的世界观。
可我却相信历史始终不会都如此灰暗。想起了书中的一个桥段,是祸害天下的宦官魏忠贤,在被崇祯赶尽杀绝的情况下,在半夜的歌声里,凄凉的终结了。作者说,那些是迷信于权利,迷信于自己的人,也许有时能权倾一方,如中国历史上无数个奸臣宦官,他们的权力和野心,就会如同这位典型的魏忠贤一样,最后亦埋入历史的尘土,不见踪迹,历史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
现在读这本书,也读到了一点作者的功力。浩浩荡荡的明史,如他说有许多关键人物推进了历史,也有许多不起眼的人物和事件,直接成了导火线,一触即发。我们现在一直认为明末的农民起义,以李自成为典型,是因为明末暴政,让这位闯王走上了流寇之路。可这是真的吗?其实历史真的是如此演绎的。崇祯下令裁减驿卒,减少国库支出。几年后财政更加糟糕,于是他下令撤裁为理此事的官员,停止裁减。而李自成是驿卒出身。于是他号召其他人反对明朝。更要命的,是他的才能,在农民军的乌合之众中出现的一个军事人才,明朝的最后一口气也停了。作者说说,明朝终究是要灭亡的,可李自成的出现却让这一切加速了。而让李自成出现的便是皇帝的那道撤裁令。种种因素如蛛丝般连结,构成了这么复杂的历史。而历史,也不仅仅是一个死死的时间和人名,更多的是鲜活的个性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于是我想起了他笔下的袁崇焕,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寒窗苦读,在地方上勤政爱民,又遇一代名将孙承恩,于是便不断在明史上大放光彩,明朝这个只剩一口气的公司,在他的努力下,总算没有被少数民族长驱直入,让满人听到袁崇焕和关宁铁骑便闻风丧胆,只可惜他独断,自负,又如同历史上岳飞等名将一样缺少政治眼光,竟在敌军前被皇帝拉下狱,在党派斗争中成为牺牲品。还记得他在临赴刑场前看着那些民众,冷漠,鄙夷,地走过。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吧。袁督师在民众谩骂里结束了,他很不甘,可历史给了他够多了。书里有许许多多政治家,军事家,可我却真感觉到历史上的伟人,不是完美的家世,智商。
也许在当今社会,历史戏说,历史穿越,我们习以为常。可当我们看到原汁原味却索然无趣的历史时,是否会漠然?历史有真客,他是人。人创造的历史,因而有各种贪婪邪恶,而也有公道和善良,主持社会运行。跳出教科书,其实还有更精彩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