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圣贤也平凡》 高二征文三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圣贤也平凡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便奠定了论语不可比拟的地位,孔子亦被世人冠上了圣人的尊称,家喻户晓,推崇备至。  

在于丹眼中,论语朴素而又温暖,而这朴素的起点就是孝敬之道。不可否认,百善孝为先,已是亘古不变,而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就如于丹说的,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这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我们的晚辈——自己的儿女。  

然而,如今的孝,已然停在物质条件上,买房,买车,丰衣足食,又有哪个子女真心问过自己的父母,他们真正要的是什么。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中我们便可看出,孔子对这一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做到真正的孝,首先要有敬的心,对父母深深的敬。不然,为何总将孝与敬连用在一起呢?  

不管是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亦或是忠义之道,孔子以其独到的见解征服了世人。  

在余秋雨眼中,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声声共鸣,我们自豪地牵着下一代稚嫩的手,让他们也去抚摸,去接力。如今的孔子协会遍布世界各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于海外,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敬仰。当你在国外遇见一个外国人,你们畅谈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中华最精致的精神遗传将你们拉在了一起,缩短了你们因国界而形成的隔阂,促进了你们心的共鸣,这该是多么和谐的一道风景啊!  

我们惊叹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也鄙视他唯礼的固执,更同情于他欲展雄途却屡屡不被重用的遭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番话同样适用在孔子身上。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各诸侯没能采纳他的思想,他便将这思想传给了弟子,弟子再传弟子,即便是秦始皇苛政下的焚书坑儒,儒家依旧顽强的留下来,方得有后来汉武帝大兴儒学,从此儒学在皇权的维护下不可撼动。  

但是孔子在诸侯国间亦出现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在阳货的一连串发问下,孔子无言以对,只得“吾将仕亦”论语中亦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不牟畔,子之往也如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白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爪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在孔子的心里,对仕途的渴望亦是急切的,他渴望在拥有权力之后,大力发展儒学,发扬自己的思想,渴望到即使是令他不耻的人请他做官,他也因那份渴望而接受,所以,阳货请他,他去了,佛刖请他,他也去了,可见那份渴望占据着孔子的心,可惜欲兼济天下的梦想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破灭,当时的社会现状抛弃了他,投入了道家和法家的怀抱,这个孤独的老者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继续他的教育,他把希望投向了他的徒子徒孙们,他相信终有一天,有人会采纳他的思想,儒学将大放异彩,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一万个人看论语,就有一万个论语。每个人眼中的论语,亦说是孔子,都是不同的,对于孔子,或褒或贬,就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哪些实例去看待他了,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孔子虽被尊为圣人,但他的理想还在,渴望还在,因此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执著于理想的人。 <!--EndFragment-->t;lL�hix��� G >    西方先哲的话与我们孔圣人的论调遥相呼应。苏格拉底说:“一无所需最像神。”其后,第欧根尼又提出更为完整的说法:“一无所需是神的特权,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诚然,我们都有生存所需,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物质所需限制在真正必要的范围之内,尽量少为伺候身体花费精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所占的比例越大,他离神就越近。  

 

     伊壁鸠鲁曾说:“更多的钱财不会使快乐超过有限的钱财已经达到的水平。”哲人们早已看清了物质快乐的有限,明白精神快乐的无限。我们不妨停下匆匆的步履,好好灌溉我们的精神花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