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理论 |
改变一点点便是改变 |
陈建伟 |
语文月刊 |
201207 |
1 |
|
语文学习型课堂构建之思考之一 |
陈建伟,张芳 |
语文月刊 |
201207 |
4 |
|
语文教学改革的空间在哪里? |
申卫平 |
语文月刊 |
201207 |
7 |
|
选修课程中语文教学价值的探讨 |
黄翠 |
语文月刊 |
201207 |
11 |
|
优质评价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
连晓兰 |
语文月刊 |
201207 |
15 |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读”、“碰”、“拨”四字经 |
王毅 |
语文月刊 |
201207 |
20 |
|
文言深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谢斌 |
语文月刊 |
201207 |
25 |
|
不要“面子”,只求“点子”——浅谈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叶方晓 |
语文月刊 |
201207 |
29 |
|
谈谈农村中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几点做法 |
官彩英 |
语文月刊 |
201207 |
32 |
|
培养思考力,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
杨文芳 |
语文月刊 |
201207 |
35 |
|
改变提问方式,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
黄小敏 |
语文月刊 |
201207 |
38 |
|
京剧的文化品格——傅谨教授访谈录 |
傅谨,黄春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6 |
|
语文试卷评讲模式初探 |
顾小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10 |
|
深化小组合作 打造课堂亮点 |
倪自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12 |
|
从活动单导学实践案例看语文的生成 |
仲彩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14 |
|
语文分享教学策略探究 |
洪丰乔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16 |
|
论语文教学的优化 |
郭志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19 |
|
文学名著的阅读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
祝念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22 |
|
怎样突破朗读教学的瓶颈 |
熊瑞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24 |
|
古今中外变形记 |
叶开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34 |
|
教怠师 不读书 |
方国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54 |
|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弊端 |
汪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56 |
|
对外汉语教学中凝固格式的研究与教学 |
陈淑梅,李银霞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57 |
|
因语文而美丽 |
朱莉萍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60 |
|
模糊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雷家振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66 |
|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对青年语文教师的启示 |
余梦醒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70 |
|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 |
周运涛,刘晓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72 |
|
努力打造三味语文课堂 |
余小丽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73 |
|
赏莫奈作品随感 |
范舒扬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7 |
74 |
|
让思想在“自由发表”中建树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卷首 |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语文教学“兴奋点”与“探究点”的营造与反思 |
莫立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9 |
|
文本解读的界在哪里? |
庄照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11 |
|
课例研究成果的表述 |
纪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13 |
|
摇摆:无为的情节运行方式 |
黄华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74 |
|
语文本当精彩纷呈 |
唐尧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76 |
|
当英雄孤单时,他会想起谁?——如何理解《属相》中杜甫的情感 |
张小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77 |
|
听评优课过程中的断想——从“教师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语法结构说起 |
袁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7 |
79 |
|
“好玩”与“有用” |
郭惠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 |
|
我的心中有芝兰 |
王玉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4 |
|
实施以课本剧为载体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
闫桂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27 |
|
百年语文教育低效原因探析 |
肖建云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3 |
|
重拾朗诵和板书老家当 |
龚海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48 |
|
比喻和诗 |
孙绍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51 |
|
提升语文教育工作的专业尊严 |
韩雪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1 |
|
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魏本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4 |
|
不是每一块砖都要去砌长城——谈教学的多样性兼答王俊鸣先生 |
王开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35 |
|
再说几句 |
王俊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39 |
|
回望,原来那才是本色 |
应永恒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73 |
|
在阅读中前行 |
施恩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78 |
课堂教学 |
披情入文,游刃有余——以《我与地坛》为例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
杨志洁 |
语文月刊 |
2012.7 |
42 |
|
时空建构,情归何处?——从时空的视角谈《石头城》的教学 |
田程 |
语文月刊 |
2012.7 |
46 |
|
论实用类文本“问题情景——阅读探究”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寂静的春天(节选)》为例 |
李宏发 |
语文月刊 |
2012.7 |
48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探究 |
杨玉枝 |
语文月刊 |
2012.7 |
52 |
|
最激烈的冲突存在于人的内心——以《哈姆莱特》为例谈戏剧 |
周剑光 |
语文月刊 |
2012.7 |
56 |
|
《论语》教学教出一点文学味 |
高培圣 |
语文月刊 |
2012.7 |
58 |
|
不要干扰学生阅读 |
朱建清 |
语文月刊 |
2012.7 |
61 |
|
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必须务实 |
张火炎 |
语文月刊 |
2012.7 |
64 |
|
关注课堂细节,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徐新艳 |
语文月刊 |
2012.7 |
66 |
|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 |
张缨,江宏 |
语文月刊 |
2012.7 |
69 |
|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
高美玲 |
语文月刊 |
2012.7 |
75 |
|
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
赵兵 |
语文月刊 |
2012.7 |
78 |
|
对杨绛《老王》的深度解读 |
李彬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26 |
|
《一面》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
管树青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28 |
|
《师说》中师道思想的延伸评析 |
孟凡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30 |
|
《老王》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层面 |
苗庆利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33 |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
张安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16 |
|
美丽与缺憾:课堂观察的不同视角——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有感 |
张全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18 |
|
设问与回应:教学目标达成的两大重要方法——简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
纪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19 |
|
解开语文教学身上的套子——评张安群老师的课例 |
黄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20 |
|
巧入藕花深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后回顾 |
张安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22 |
|
反弹琵琶,品鉴经典——《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
王葱琼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24 |
|
板书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王铄,王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27 |
|
简约: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 |
戴继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28 |
|
课堂补白:一个被忽视的教学细节 |
张长松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0 |
|
隔岸花分一脉香——试析程少堂、董一菲的诗歌教学艺术 |
徐志耀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2 |
|
一架通向古诗意旨的“桥梁”——谈对古诗言外之意的理解 |
魏保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4 |
|
“异文”对读教学策略 |
徐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5 |
|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
何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7 |
|
巧借“唤醒”析情感——例谈《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两处教学设计 |
苏丰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39 |
|
选修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以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学为例 |
陈绍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42 |
|
铅华不御得天真——谈《金岳霖先生》之“真” |
石爱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45 |
|
“吾与点也”新解 |
张锋,吴伟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47 |
|
乱世舞台,大器晚成的绝唱——《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形象探析 |
朱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49 |
|
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谈《项脊轩志》结尾的妙处 |
李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1 |
|
获奖课例《说“木叶”》课例赏鉴 |
陈海滨,冯晓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7 |
|
《咬文嚼字》课例赏鉴 |
刘盛浪,陈跃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1 |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例赏鉴 |
冯红霞,丁亚宏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5 |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例赏鉴 |
杨勇,马东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9 |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例赏鉴 |
黄娅,訾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23 |
|
《我有一个梦想》课例赏鉴 |
张发春,方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27 |
|
《江南的冬景》课例赏鉴 |
隆芳,陆宗成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31 |
|
《故都的秋》课例赏鉴 |
王洁辉,苏朝栋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35 |
|
《我与地坛(节选)》课例赏鉴 |
彭玉华,胡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39 |
|
《小狗包弟》课例赏鉴 |
耿荻秋,段增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43 |
|
《汉家寨》课例赏鉴 |
李蓉,李泽琪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47 |
|
《埃菲尔铁塔沉思》课例赏鉴 |
刘铭,赵福楼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51 |
|
《Kissing the Fire(吻火)》课例赏鉴 |
刘洪梅,钱国利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55 |
|
《游褒禅山记》课例赏鉴 |
张蕾,耿文举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59 |
|
《失街亭》课例赏鉴 |
邢小雷,张春莲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63 |
|
《情真意切释猜嫌》课例赏鉴 |
彭倩,候一农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67 |
|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例赏鉴 |
张广录,程红兵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71 |
|
从“赵盾弑君”看“春秋笔法” |
陈巧梅,π东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75 |
|
《项羽之死》课例赏鉴 |
王兆彬,杨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79 |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例赏鉴 |
徐殿东,贾玲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83 |
|
《归园田居(其一)》课例赏鉴 |
李涛,张瑾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87 |
|
《蜀道难》课例赏鉴 |
许万军,朱焕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91 |
|
《氓》课例赏鉴 |
姜珠,李树泽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95 |
|
《采薇》课例赏鉴 |
张继辉,卢军良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99 |
|
《燕歌行》课例赏鉴 |
张红梅,夏敏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03 |
|
《唐诗三首》课例赏鉴 |
杨子江,谭健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07 |
|
《杜甫诗歌专题阅读》课例赏鉴 |
沈胜方,秦训刚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11 |
|
《锦瑟》课例赏鉴 |
王舒成,朱芒芒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15 |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例赏鉴 |
饶满林,张青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19 |
|
用灵动的思维立意 用精准的语言论述 |
刘海燕,候成宾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7-8 |
123 |
|
把课文变一变,换一换——例谈“变换文本”教学 |
吴长青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37 |
|
如果有雪,一定不让它孤单落下——十二月随笔创作综述 |
李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40 |
|
如何让学生更优秀——普通高中实验班语文教学初探 |
刘开松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43 |
|
诡辩还是雄辩?——《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不能回避的分析 |
林志强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46 |
|
把现代诗当现代诗来教 |
李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10 |
|
教:在学生“自主”之上必须有作为——以《拿来主义》教学为镜子 |
徐江,周宗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14 |
|
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浅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
朱芒芒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17 |
|
古典诗歌解读:旨趣与诗眼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20 |
|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
吴春来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20 |
|
观察者语 |
王鹏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23 |
|
缘何“骑桶”——《骑桶者》虚构艺术解析 |
朱前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40 |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应作何解?——兼评对辛弃疾《菩萨蛮》一词的误读 |
王振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43 |
|
诚信文化的一次精神苦旅——从文章结尾探寻《信客》的主旨 |
刘宏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46 |
|
冷硬的语言背后藏着一颗火热的心——解读《雪》的末句 |
韦存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49 |
|
引导学生进行“文意把握”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1 |
|
个性化:散文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想北平》教学设计例说 |
郑逸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2 |
|
借鉴、验证和深化 |
刘占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5 |
|
教学设计“无非是个例子” |
蔡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5 |
|
“无用”之时方显“大用”——《那树》教学设计 |
师延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7 |
|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感性中培植理性 |
卢军良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59 |
|
沿用与重构:教材内容教学化过程中的两难选择 |
何立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60 |
阅读写作 |
关于阅读教学提问的再思考 |
陈永杰 |
语文月刊 |
2012.7 |
22 |
|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强化学习目标的达成——两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刘文岩 |
语文月刊 |
2012.7 |
71 |
|
细节的真谛 |
魏润身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37 |
|
我们如何来写景 |
蒋光利,董道琼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0 |
|
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如何有机结合 |
王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2 |
|
阅读课中的变式引导初探 |
梅友成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4 |
|
如何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 |
梁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6 |
|
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的策略 |
李智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7 |
|
把握事物作用 突破散文阅读 |
宋国侠,杨志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49 |
|
初中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语境运用 |
冯桂荪,胡龙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50 |
|
多重对话创新阅读 |
王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52 |
|
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 |
罗来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53 |
|
让对话在作文教学中闪光 |
徐国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64 |
|
从“历时”语境到“现时”对话语境——对论述阅读教学内容的思考 |
郭平,杨仕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2 |
|
“阅读与识见提升”之思考与训练 |
邓志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5 |
|
教师下水作文浅谈 |
刘震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8 |
|
作文教学的两翼——实用性写作与文学性写作 |
于军民,薛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7 |
|
作文的批阅与讲评 |
郑桂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11 |
|
写作教学评价的整体策略探究 |
叶海忠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13 |
|
“读书笔记”写作讲评与指导课堂实录 |
柳袁照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16 |
|
赌书,消得泼茶香——柳袁照写作讲评课教学的文化导向 |
唐岚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20 |
|
专题式作文评讲模式例谈 |
周徐兵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23 |
|
阅读教学的“瘦身”策略 |
钱建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28 |
|
汉语思维:让写作洋溢中国味 |
邓彤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31 |
|
比较思维让写作走向深刻 |
姜晓霞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35 |
|
在事例与论点间安上“合页”——怎样剖析出论证事例的本质 |
何宁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26 |
|
动人表情何惧多——一次写作指导课的审视和反思 |
陈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29 |
|
高三社科论文写作12年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33 |
试题研究 |
努力提升高考作文水平 |
周妮迪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67 |
|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说考点 |
马才廷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69 |
|
2012年高考作文三维透视 |
姜有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1 |
|
“三稳四重”考能力“减负增效”查素养——2012年全国课标卷亮点摭谈 |
王吾堂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4 |
|
透过变化看备考——2012年广东卷看2013年备考 |
卢福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7 |
|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2012年高考作文综述及2013年作文备考 |
闫会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9 |
|
美国GRE写作考试对我国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启示 |
钟斌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54 |
|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5年试题分析及前瞻预测 |
张苑勋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7 |
59 |
|
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2012年高考作文题浅论 |
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63 |
|
脱胎换骨 波澜不惊——2012年湖北省新高考语文试题简析 |
阮祥富,秦训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68 |
|
安徽省新课改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与特色探微 |
王尔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70 |
资料参考 |
朝□、朝花、朝华考辨——从鲁迅《朝花夕拾》谈起 |
刘丹 |
语文月刊 |
2012.7 |
40 |
|
由“说”字谈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之辨 |
单志文 |
语文月刊 |
2012.7 |
81 |
|
昆明的雨 |
汪曾祺 |
语文月刊 |
2012.7 |
84 |
|
那一腔质朴的文人情怀——汪曾祺散文《昆明的雨》赏析 |
孟迎新 |
语文月刊 |
2012.7 |
85 |
|
渺渺诗意怅怅情——两首言情词赏析 |
孙善网 |
语文月刊 |
2012.7 |
87 |
|
“我们”的感情色彩 |
孙怀伦 |
语文月刊 |
2012.7 |
89 |
|
如此“乍舌”,令人咋舌 |
杨青山 |
语文月刊 |
2012.7 |
91 |
|
谈谈“等”和“等等” |
王力 |
语文月刊 |
2012.7 |
92 |
|
中国是由戊肝疫苗“诞生”的吗? |
贾平 |
语文月刊 |
2012.7 |
93 |
|
也说“泉香酒冽” |
李世袭 |
语文月刊 |
2012.7 |
10 |
|
“舞蹈”何以“美轮美奂”? |
于颖泓 |
语文月刊 |
2012.7 |
19 |
|
“何况”“而况”与“况且” |
张鑫,陈琳 |
语文月刊 |
2012.7 |
31 |
|
不要再“凭心而论”了 |
曹明法 |
语文月刊 |
2012.7 |
34 |
|
深圳福田不能称“首善之区” |
屈光耀 |
语文月刊 |
2012.7 |
45 |
|
“反戈一击”如何用? |
薛泉海,安淑华 |
语文月刊 |
2012.7 |
68 |
|
“首当其冲”还是用错了 |
章晓勤 |
语文月刊 |
2012.7 |
74 |
|
“南中国”一词当休用 |
乔建军 |
语文月刊 |
2012.7 |
77 |
|
“一铜天下”是什么意思? |
姜敬槐 |
语文月刊 |
2012.7 |
80 |
|
“弹冠相庆”的误用 |
陈千里 |
语文月刊 |
2012.7 |
83 |
|
“良莠不齐”误用举例及原因分析 |
孟祥印 |
语文月刊 |
2012.7 |
94 |
|
此“泥”非彼“泥” |
葛斌昂 |
语文月刊 |
2012.7 |
95 |
|
宋太宗避讳兄名:“匡”改“光” |
陈晓云 |
语文月刊 |
2012.7 |
14 |
|
说“鱼翔浅底”中的“翔” |
宋子伟 |
语文月刊 |
2012.7 |
28 |
|
“青春”原本指“春天” |
胡礼湘 |
语文月刊 |
2012.7 |
47 |
|
《师说》中的“古” |
高永军 |
语文月刊 |
2012.7 |
51 |
|
“学而优则仕”的“优”并非“优秀”之意 |
王叙黄 |
语文月刊 |
2012.7 |
96 |
|
“獭祭鱼”与“掉书袋” |
张凤祥 |
语文月刊 |
2012.7 |
封三 |
|
纽约地铁交响曲 |
汤伟 |
语文月刊 |
2012.7 |
76 |
|
生命与名利 |
戴建业 |
语文月刊 |
2012.7 |
79 |
|
《论语》中的人名文化 |
杨志成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9 |
|
“绝无仅有”用错了吗?——从《清塘荷韵》一处用词谈起 |
胡晓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0 |
|
务观还是务观? |
陆精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61 |
|
“南中国”一词当休矣 |
乔建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6 |
教研活动 |
万紫千红满园春 |
吕晓宝,蔡慧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7 |
62 |
|
四十载沂水春风纵横理论五百期杏坛秋雨探究教学——并贺中语参创刊40周年 |
俞发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7 |
5 |
|
中华第19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7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