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地理>>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3《地球的圈层结构》

录入者:teacher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3日

 

【导入新课】
“嫦娥奔月”和“西游记”中对天庭的描述,都说明在古时候人们就向往太空,渴望了解太空,而现在人类飞上太空已经经成为现实。
 “封神榜”中的土行孙能入地,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旅行》,都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那么将来人类进入地心将成为现实。 
引入
    目前的科学技术虽然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这半径为6400km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么,既然地下飞船实现不了我们进入地球的愿望,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的结构呢,于是人们想到了许多方法,比如说,
通过钻井技术,将地球内部的物质提取出来
利用火山爆发,通过火山喷出物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组成
利用地壳运动,
供以下材料:(图片+文字)
但是,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
1.最深的钻井是不过12k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2.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km。
3.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km物质到地球表层;
教师归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400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地方法——利用地震波。
 师:大家在平时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是分几层?
生:3层
师:好,由此可见同学们平日里观察生活还是非常的仔细的。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
生:6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内容。
【板书】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情景】师:由于我们平时都吃过鸡蛋,所以同学们都能记得鸡蛋的分层。但是,我们的地球呢?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分组探究】
主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总结】
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4千米。
2、地震波——地球的X射线。
3、有。
(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4)遥感技术
(5)其他的手段
【分组探究】
主题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读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
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请说明原因。
 
3、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你认为横波的破坏大还是纵波?请说明原因。
 
4、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
 
5、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你能简单的说说原理吗?
 
【总结】
1、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

 

 
2、先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晃,与二者的传播速度有关。

 

3、横波破坏大。与地震波的波动方向有关。
4、较为稳定。 
5、如表格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纵波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横波
【讲述】
虽然地震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人们带来深刻的灾难,但它却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是通往地球内部的信史。
【分组探究】
主题三: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
读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它们因何得名?
 
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总结】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 km
 
2900 km
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地幔
上地幔
固态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
 
【分组探究】
主题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读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思考
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是什么?地球从外向内,三个圈层组成物质的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
 
3、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软流层的位置,结合提供的材料掌握软流层的相关知识。 
材料:软流层
由于人类尚未直接接触此层,故对其性质都是推测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性质。在岩石坚硬处传播快,反之慢。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因此被认定较软,并可能有一定流动性,故名。
科学家们推测,此层变软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聚集衰变产热。我们都知道豆子在热时变软,岩石也一样。 软流层经最新的测量,被认为仍是固体。但在热量集中的地方,可能有局部熔融,被认为是岩浆的源地。有人曾根据岩石的导热 
【分组探究】
主题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读图1.27地球外部圈层示意,思考
1、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
 
2、地球外部圈层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3、地球外部圈层之间以及它们和岩石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4、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一层?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如果大气圈、水圈或者岩石圈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对生物圈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性推测软流层的温度,结果发现在100km深度上温度可达1300℃左右,这个温度与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的温度十分接近,这似乎证明:火山熔岩就来自于软流层,换句话说软流层似乎就是岩浆的发源地。
【总结】
圈层名称
特征
物质状态
组成物质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为17KM
固态
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
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固态
硅酸盐类
地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可能为液态
铁、镍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