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录入者:teacher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翁凡凡
【教材位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A)提高朗读能力 ,背诵并默写全词。
B) 提高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和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毛泽东年青时的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朗读能力的训练。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崇高的意境,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意象、意境的品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提问讨论法。
3、想象联想入境。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写作背景,把握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下午好!你们可谓是“风华正茂”啊。那么,风华正茂的大家,问一问自己:你有理想吗?你有抱负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伟人的词。这个伟人,我写出他的名字,大家都认识的。
(板书:毛泽东)
师:毛泽东。伟人并不是用来膜拜的,而是用来学习。年轻时候的和你们一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拥有怎样的抱负和情怀呢?好,翻开课本,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沁园春·长沙)
二、初步感知,掌握字词
1、请同学们先在底下各自小声朗读这首词,看一看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不懂得读音或意义的字词,请划出来或者做个记号。
板书“语言卡片”。
出示幻灯。
2、字音掌握:
好,同学们都读了一遍了吧。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几个字的读音。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有些读音课本上是没有的,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一下。
3、字义掌握:
好,解决了字音,我们来看一看字义。我们课本的注释还是比较详细的,相信大家看了都能够理解。下面我们着重注意这样几个字词:
第一个,舸是船只的意思。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字是竞争的竞,这个竟是竟然的竟了。
峥嵘岁月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短语了,意思就是不平凡的日子。两个都是山字旁的。
稠是稠密的稠,是多的意思。
遒是遒劲的遒,强劲有力的意思。
遏是遏制的遏,有阻止的意思。
最后一个,万户侯的侯记住中间是没有一竖的哦。
看一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字词,有没有?
好,没有的话,那么你们就都过了今天的语言关了。
三、听录音范读,再度感知,把握情感。
1、接着,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别人的范读,再次梳理一下词的内容。同时,比较一下别人的范读与你刚才的第一次朗读有什么区别,注意整首词的气势和画面感。
2、问:这首词的总体情感风貌是什么样的呢?
答:豪迈的,激情澎湃的。
没错,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读出其中的豪迈气势,要做到音调高亢激越,吐字要有力量。
四、赏析上阕
1、全班齐读上阕
2、赏析前三句
⑴ 问题一:你能想象出写作这首词时候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姿态吗?
(提示:是坐着还是站着呢?又是怎样的站着呢?)
进一步引导:你是从词中哪句得到这样的信息的?
(“独立寒秋”)
(2)问题二: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了抒情主人公这样的一个特写镜头,那么,你认为“独立”改成“站立”或者“直立”好吗?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3)过渡语:这样的一个特写镜头凸现了毛泽东卓然而立的高大形象,那么接下来镜头将移向哪呢?
(4)老师带领学生读出:“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5)问题三:这是一首记游之作,这三句交代了此游的哪些要素呢?
(人物:独立;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环境:湘江北去)
(6)问题四:这三句的语序和同一般语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请同学调整一下语序,有谁能够按照正常的语序说一说这三句的大意:
(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赏析湘江秋景图:
(1)过渡语: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此时的毛泽东是不是也会像杜甫一样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2)问题五:下面有哪几句是描写景色的句子呢?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3)析“看”:
问题六:如果把这些句子比作雁群,这其中就有一个字是领头雁,哪个字?
(“看”字以下这几个句子都是所看之景,我们称这个“看”为领字。)
(4)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问题七: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图究竟是什么样的?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 勾勒形态:有哪些景物呢,先勾勒出来。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长空、鹰、浅底、鱼、霜天。
② 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③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 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5)问题八:通过想象,你体会到的这幅湘江秋景图具有怎样的特征?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的咏秋诗词的基调有何不同?
充满生机。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
(6)体会用词的精炼:(问题九)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让我们这么有画面感,与它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分不开的。有人把诗歌中用得巧妙的字词比作语言的钻石。在这一段如此绚丽如此盎然的景色描写中,有没有那颗钻石吸引了你呢?
数量词:万→山之多;层→林之密;百→船之多;给人很开阔的境界。
动词:染→树色之奇,比喻;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雄鹰飞之矫健;
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写出了鱼儿的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同时又写出了江水的清澈;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形容词副词:遍→红之广;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
(7)接着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这一写景部分。 模仿诗人当时“独立”饱览秋景时的神情、动作,也就是说,朗读时,根据内容,你认为应该配上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请一位表演你能力强的学生起来进行朗读表演。
(8)问题十:在这一俯一仰之中大家应该体会到了作者写景时视角的变化,视角是怎样变化的?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9)最后总起来说:“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10)小总结: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秋魄。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正是毛泽东宽广的胸襟、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3、赏析上阕后三句:
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
老师带动全班朗读上阕最后三句
明确:自然万物,如此活跃,谁来主宰?社会现实,这般黑暗,谁来掌握?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主沉浮,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由此,我们更见到了一个革命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过渡语:到底谁主沉浮,上阙问而不答,引人深思。下阙是否回答,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看看。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全词,并背诵默写上阕。
2、开始着手收集你喜欢的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请一个同学起来有感情地背诵上阕
2、全班齐读或齐背全词
四、赏析下阕
1、师朗读下阕
2、赏析下阕前两句
问题十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起在结构上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承上启下)
进一步引导:那么我们知道了下面作者将“忆往昔峥嵘岁月”,那是什么样的峥嵘岁月呢?也就是说毛泽东都回忆了哪些人和事呢?谁能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恰同学少年”至结尾)
3、赏析接下来的句子:
(1)明确:“恰”字和上阕的“看”字一样都是领字。
(2)问题十二:这里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
( 年青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贬斥丑恶,弘扬善良,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
(3)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写的是一群青年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这是多么大的气魄啊!在社会洪流中,他们这种激流勇进的顽强意志搏击风云的坚韧精神,不正是主宰沉浮的核心力量吗?
由此,我们知道这三句表面上是设问,其实是很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所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五、梳理词的总体结构
总结:到这里,这首词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再总体梳理一遍。
板书:
上阕:绘景——美丽壮观的湘江秋色 提问
谁主沉浮
回答
下阕:忆事——雄姿英发的革命战士
六、小结:
1、全班再齐读
2、师:读这首词,我们感受到的是英雄的气概、革命的豪情和主宰世界的壮志。“见贤思齐”,在座诸君也是“风华正茂”,也要像毛泽东一样,从小立志,不断奋斗,建功立业之时,你才敢拍着胸脯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生自由朗读背诵五分钟
七、常识拓展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词了是吧。我们现在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词的相关知识。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就像我们现在唱的歌词一样,那么就产生了一些特定的曲调,词人写词时就按照这些曲调来填词。很遗憾的是很多曲调现在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也都不知道怎么个唱法。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同学们在初中时曾经读过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回忆一下,还能背诵吗?(指名背)(《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的词牌名都是“沁园春”,课下同学们可以把这两首词拿来对照一下,你们就会发现这两首词的格式是一致的。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摘录你最喜欢的毛泽东的一首诗词,并写下一段你的赏析,自由发挥,字数不限。
(提示:写出你喜欢的原因,赏析可抓住以下两个角度展开:意象的特征、体现的情感。)
【课后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尤其是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和对字词的赏析,让我惊喜不已。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是我这堂课最大的体会。学生能够自己说出来的就让学生来说,不要你去替代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当然,老师必须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做个示范,并在过程中适当地引导,最后再加以正确的评价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