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生物>>高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教学案例

录入者:teacher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1日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能力目标

观察不同的细胞图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教学程序

引言(观察细胞图片,知识回顾)→ 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包括细胞的发现,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学说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建立过程等)

1.引言:展示细胞图片,回顾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了解都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如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在此反问: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呢? 紧接着进行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学习。

2.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P8。教师可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例如,“原核”是指原始的细胞核,“真核”是指真正的细胞核。这两类细胞的“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呢?教师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示。分析结构,强调细胞核的特点:有核膜、核仁、染色质(体),简介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引出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的概念。教师可展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原核细胞的“核”叫拟核,引出原核细胞与原核生物的概念。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列表总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生物类群四方面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

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会表现什么样的特征 ?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请通过阅读教材P9,教师以蓝藻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概括蓝藻的各种特征和性质。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总结:


在以蓝藻为例,补充发菜及水华有关资料,目的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同时树立学生环保的意识。

通过学习知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表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但它们在结构上,都会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现了结构的统一性。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生物体其细胞的形态大小,功能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结构。那么是谁发现了细胞呢?他们是如何发现的呢?下面进入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学习

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提出问题指导自学):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1、此内容可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主要讨论完成“资料分析”中的几个讨论问题[资料分析]学生阅读P10-11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只有哪些特点?

2、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们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细胞学说的建立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1543,比利时,维萨里和他的《人体结构》

18世纪,法国,比夏和他的原始结构”——21种组织

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1665年,英国,虎克和他命名的cell

17世纪,荷兰的列文虎克和意大利的马尔比基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18世纪,德国自然哲学家的纤毛虫聚合体论

18371838,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耐格里的发现

1858年,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说的要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能够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科学发现的特点:

科学合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
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
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4.总结: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5.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二者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

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2)原核细胞的特征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巩固,还需要通过习题练习和日后的实验进一步加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1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简介真核细胞细胞质的细胞器为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的边界>>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要点,这一要点为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的 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由观察细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理性认识的概括能力,再从理性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