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反思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31日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标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
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遗传学中的名词是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听起来比较抽象。对这些名词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应用于生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对这些名词的学习中,“相对性状”是比较难理解,且容易被误解的一个,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样的设置符合目前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水平
四、 课程资源开发:
1、观察自己及身边的同学,找一找自己的性状 与其他同学是否一样。2、学生找出自家的全家福进行观察。(最好能同时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照片)3、网络资料的选取整合。
五、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重在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前采用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从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和总结。具体设计为: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
观察比较 主动探究 |
总结表达 |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
反思 |
六、 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对各种性状的观察。比如:什么叫V型发际,什么叫一型发际。
2、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用耳倾听、用嘴发言、用脑思考。培养自身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及与同学沟通交流想法的能力。
七、 教学过程:下面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谈谈本节课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应用。
1、情境导入:性状
处理方法:
①展示姚明的眼睛和罗那尔多的牙齿——形态特征
播放羊、猪、周杰伦的声音——生理特性
②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
③学生大量的举例各类的生物性状。加强对“性状”范畴的理解。
优点:由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明星和动物入手,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既容易理解概念,又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相对性状:
处理方法:
①观察教师和具有典型性状的学生模特,并及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
②引出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③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则插播一道识图题“找出不能表现相对性状的一幅图”。通过这道题提醒大家相对性状的范畴。
④活动:由一个同学报告自身各项性状,其余同学起立,报告者每报告一项,与报告者不同性状的同学坐下,直至班上找不出与之有相同性状的同学。提出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⑤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
优点:通过观察及图片的引导,学生发现人和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加强学生对相对性状这一名词的理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通过全班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一效果显著的活动中发现世界上没有两个生物的性状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安排既将隐蔽的规律浅显化,易发现,易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实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3、遗传和变异现象
处理方法:
①进入这一环节之前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就目前班上所有同学的性状进行观察和比较,这是一种横向的对比;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要研究单个的同学,他、他的爸爸妈妈、甚至他的(外)祖父母,他们之间的性状存在什么关系。这是一种纵向的对比。横向和纵向的这种交叉对比是科学研究中很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探究活动:“找孩子”(在5个孩子中找出三个爸爸各自的孩子)
思考:为什么如此配对?这些父子哪些性状相似,哪些性状不相似?
③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④前后桌同学针对书P101的家庭成员调查或交流全家福,相互讲一讲发生在自己家族中或他生物身上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教师到各个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情况,并从中找出典型例子或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在全班进行交流。
优点:教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由一个小游戏引发思考,层层深入理解。并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寻找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水到渠成的发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究的精神,使他们一些肤浅的生活经验上升的理论的层次。
4、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处理方法:
①欣赏和评价漫画:A、鼻子和断腿有什么不同?B、漫画表达了哪些生物学现象?C、哪幅漫画中的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有的性状可遗传有的不可遗传?
优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本节课所学的各个名词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理解上升的实践应用的层面。同时也为上下一节课的内容打下伏笔。
八、反思
以上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的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的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郑凌燕
- 上一篇:阶段测练5
- 下一篇:对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