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生物>> 高三>>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的评析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3日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的评析

泉州七中      陈金财

2007年福建省高考理综选用全国卷(Ⅰ)。下面结合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以及我省评卷中的考生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

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尤其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语言组织、提取信息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高中必修内容约占60%,选修内容约占40%。整卷试题体现的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如表1。

1: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统计表

题号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要点

章节分布

能力要求

分值

所占比例

1

兴奋的传导

调节

理解能力

6

8.3%

2

特异性免疫

免疫

理解能力

6

8.3%

3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种群数量的变化

微生物

生物与环境

理解能力

6

8.3%

4

发酵工程及应用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6

8.3%

5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

6

8.3%

30

. 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

光合作用

实验与理解、分析能力

11

15.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调节

实验与探究

15

20.8%

31

伴性遗传

遗传与变异

综合运用、实验与探究能力

16

22.2%

1.内容源于教材,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受题量的制约,考查内容覆盖面不是太广,如同前两年,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选择题相对容易,试题内容全部源于教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很快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只有第5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关注现代生命科学内容,加强了对选修教材内容的考核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是《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之一。今年生物卷考查内容中有不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例如,选择题的第2题、第4题、第5题分别是人体免疫、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选择题相对更注重考查高三选修内容以及与高二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应用方面;试题中涉及选修内容约占40%,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高,主要考查免疫、光合作用、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遗传等知识。

3.突出生物学科能力测试

这些年,注意对生物学科能力测试是生物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在今年的试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选择题第5题要求考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从试题的图像中,获取蕴藏着的生物学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又如,非选择题第30题要求考生对某同学已设计的实验进行改进,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这不仅需要考生具备实验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考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再如,非选择题第31题要求考生基于遗传学规律,对遗传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这道题目,需要考生具有综合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和严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生物卷中,对考生的科学语言的表述能力也是能力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第30题、第31题的解答都需要考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述出来。

二、答题情况分析 

30题是一道填空及实验设计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代谢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验设计能力、全面分析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试题得分分布如表2。

2:第30题考生得分情况表

30题

已阅总量

184907份

全样统计平均分

10.52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百分比

2.28

1.15

1.89

2.35

2.83

3.12

3.66

4.43

5.50

6.78

7.88

10.01

11.31

10.5

5.45

6.90

得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百分比

6.40

2.40

2.47

0.87

1.01

0.02

0.02

0.01

0

0

0

 

 

 

 

本题全样统计的平均分为10.52分,难度为0.4。从评卷情况看,考生得分主要来源于第I部分(11分),第II部分(15分)得分较低,一般只得3~5分,说明考生的实验分析设计能力普遍较弱。从表中可知,得8~16分占多数(比例约为70%),得17分以上不足10%。

30题第I部分通过玉米和小麦两种植物叶片的染色实验,让学生理解区分C3植物和C4植物的叶片结构,这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随后通过一种虚拟的植物叶片的染色实验,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如果学生能打破思维定势,回答也不难。从本部分答题情况看,常见错误如下:第1空:错答为维管束细胞;第2空:错答为紫色、砖红;第3空:只要有陈述中有“淀粉”就得分,学生常常没有细致审题,题中问的是染色的原因,学生误为玉米和小麦染色部位不同的原因,从而回答没有出现“淀粉”而失分;或错答为呼吸作用产生淀粉,叶绿体、染色体、蛋白质、有机物、葡萄糖、糖类被染色。上述错误表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从而导致胡乱作答。第6空:错误为只答C3(碳三)或C4(碳四)中一个,这表明学生思维有极强定势,缺乏大胆的科学猜测能力而不敢下结论。

30题第II部分的(1)小题是一道实验方案分析改进题,题中给出两种未知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和蒸馏水的对照实验,结果发现没有差异,由此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其依据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需要适宜的浓度,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因此应该想到题中的两种浓度存在3种可能:都高于适宜浓度,或都低于适宜浓度,或一种高于而另一种低于适宜浓度。所以应分3段(低浓度、高浓度、中间浓度范围)去设置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才能找到适宜浓度。这题回答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实验原理,具有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准确作答。从本部分答题情况看,常见错误如下:1,对原方案的改进学生的错答有——1)原理不明,学生答题时对题中给出的现象“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有两种误解:①从曲线上,理解为可能适宜浓度处于两浓度之间,只设了两浓度之间的实验,只能得3分。②认为两浓度差异太小,不能得出明显现象,因而只是加大两浓度之间的差距而已。(2)审题不细,忽视题中要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而自行设置实验。(3)变量不清。该实验的变量是外界生长素浓度,可能受第2问第1空的影响,学生对实验的改进仅是去掉扦插枝条的顶芽和叶片,避免枝条自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殊不知,成熟叶片分生组织很少,几乎不产生生长素;或过分去强调等量因素,如:温度、湿度等,而忽视了本实验的本质问题。(4)题意理解不透切,没有真正体会题中浓度设置存在问题的3种可能情况,只是简单提出“应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确定适宜浓度”,不能结合原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细致的改进措施。2,关于理论依据,学生的错答有——(1)只是简单答出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具有两重性,没有结合本题实际分析作答。(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浓度过高抑制,但浓度过低不会抑制,只是不能促进。另外若描述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般大学老师认为不准确,应强调“过高浓度抑制”。3,第2问的第1空:错答有——蒸腾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避免枝条自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蒸发失水;蒸馏失水。

31题是一道遗传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遗传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试题得分分布如表3。

3:第31题考生得分情况表

31题

已阅总量

184907份

全样统计平均分

7.91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百分比

3.28

2.51

5.32

6.89

8.17

7.8

8.11

7.03

8.14

6.85

6.28

3.84

3.04

3.56

5.99

5.34

7.76

本题全样统计的平均分为7.91分,难度为0.5。从表中可知,得5分以下占33.97%,从评卷情况看,约1/3强的考生得分如此之低,主要原因跟做题时间不足有关;很多考生在前面题目耗费太多时间,最后仅余短短几分钟来做31题,评卷时可看出卷面相当潦草,不知所言,甚至相当比例考生放空白,一分未得。得12~16分占26.69%,说明也有相当比例的考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扎实,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获得较高分值。本题得分在各个分值的分布比例较为均匀,说明这是一道成功的区分度较高的试题。

31题分为两部分,第I部分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第II部分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注意了难度梯度,先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按要求填写基因型以达到实验目的,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实现另一个类似的实验目的。学生只要按照第一个实验方案的程序,依葫芦画瓢,可较容易达到试题的要求。从本题的答题情况看,常见错误如下:1.遗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遗传规律掌握不好,对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概念等知识理解不透彻。如第I部分,第1空错答为:雄或雄与雌、“雌”错写为“此”或写成其他错别字;第2空错答为:雄或雄与雌、“雌”错写为“此”或写成其他错别字;第3空错答为:Y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第4空错答为:X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2.审题能力差,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如回答第II部分第(1)题时,相当多考生在写基因型时不敢在Y染色体上写基因,虽然题干中已说明果蝇刚毛和截毛由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一方面受前面“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不能进行知识迁移,不明白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面也有等位基因。又如题中要求写雄性基因型的地方,有些考生写成雌性的基因型;而要求写雌性基因型的地方,有些考生却写成雄性的基因型;在回答第II部分第(2)题时,题中要求“最终获得的后代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相当比例的考生却写为“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这些都反映出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受到干扰。3.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如回答第II部分第(2)题时,很多考生在设计遗传实验方案过程中受到题干中“根据需要从上述4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的影响,认为只能从规定的4种果蝇中选择亲本,杂交子代不能作为下一代的亲本,生搬硬套;甚至将题干中提供的4种果蝇两两杂交,胡乱拼凑,根本没有考虑是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4.书写不规范,不熟悉生物学科的基本常识。如写基因型时,“X、Y”写成小写“x、y”;“XBXb”写成“XBXb”或“XXBb”;“XbYB”写成“YBXb”; Y书写不规范写成了像X的,B与b写得模糊不清,让人无法辨认。在写遗传图解4,不写杂交符号×或写成自交符号   ;不写箭号来表示产生子代的;只写基因型不写表现型;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关系写错;将遗传图解写成遗传系谱图摸样的。等等。

三、对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回归教材,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关注细节问题,重视表达的规范性。

从几年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来看,对生物学基础性的、主干性的知识考查的力度是相当突出;从历年高考评卷中考生的答题情况看,超过2/3以上的答题错误源于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不能仅凭几本教辅材料来指学生复习备考;必须注意有效引导学生如何用好三本教材,尤其是选修教材,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图解,相关生物学现象、过程等核心知识有透彻理解与完整掌握,并且能熟练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

另外在高三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表现出的一些细节问题,尤其是表达规范性的问题。评卷中发现有很高比例的考生对生物学专有符号、专业术语的书写,对基因型、遗传图解的书写,错误百出,极不规范、不准确,这是非常不利于考生的。因此在复习教学与测试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表达,发现典型错误,必须及时指出,有力纠正,不能姑息。

2.重视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几年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来看,试题在提供相关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突出了各种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尤其是30、31两道非选择题更是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应引起特别重视。下面给出培养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思路供参考: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思想的训练。

首先要重视教材中单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其次,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教材有很多以文字形式呈现的经典实验,还有许多知识点本身就是实验的结论,复习时要多启发学生从实验角度思考,如何推导结论,如何进行验证与探究?促使学生能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再者,强化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训练。要掌握实验与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解答实验类试题的基本技能。

2)形成答题思维,构建答题模式

对于要用大文字量描述题和实验方法的设计题,往往是学生的难点。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形成一定的答题思路,以求学生寻得通法。如:做实验题时,首要是明确实验目的。从实验目的中可以寻求很多相关的解题信息: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的对象,以及实验的检测指标等。其次是实验的原理,原理是支持完成实验的基本性理论,有时可以是一个简要的实验过程的概括。再者是实验过程的设计,生物实验大多数是对照实验,设计过程可大致为取组编号、变量处理、等量描述、实验结果检测四步完成。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

3.精选精讲试题,强化训练,养成能力。

高考是通过学生答题情况来评价学生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适时适量地做一些试题是十分必要的。在复习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心挑选试题,通过学生精练,巩固其所学基础知识,并在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解题技巧和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精讲试题。通过讲评,将学生思维牵引着和教师一起分析,共同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探索和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优化解题思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各种能力。通过精练精讲,养成学生解题的几个具体能力:(1)仔细甄别试题导向:高考试题每一题考查的内容和能力都是命题者事先考虑到了的。因此,学会分析试题意向,就可以围绕试题提出的问题思考、答题。(2)锁定关键词句:找准关键词句是审题的重要步骤。 (3)排除干扰,提取有效信息。(4)细心找出隐含条件,用全、用足已知条件。(5)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 (6)迅速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本章中的有关知识点加以分析。(7)精心组织答案,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解答、表述。尽量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课本的总结性和结论性语言回答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