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教学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31日
《微生物 》一节课的教学
一、本节课的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围绕“细菌的威胁和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总体上“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通过相关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形成结论或认同某种观点的目的。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角度的问题,同一材料中产生的问题往往又是多个的,且在思维层次不断地有所加深,这既完成了相关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各片段设计的得与失:
片段一:(展示材料引入) 05年12月11日,安徽宿州市立医院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后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流脓等症状,诊断为手术感染。13日凌晨入住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根据病情,经病人及家属同意,救治医院对其中9名患者进行患侧眼球摘除手术。
-----摘自人民网安徽视窗
本片段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微生物的威胁,同时又引发后续问题组的思考:
问题组一:
1、患者为什么会被感染?
2、你认为感染眼球的细菌来自于外界,还是眼球中的营养物质自已形成的呢?
3、你能举出支持自已观点的证据吗?
反思本片段的教学,主要取得如下一些效果:
A、认同微生物的危害
B、通过学生观点表达及举证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方法方面的缺陷,为矫正错误或弥补缺陷做好铺垫。
片段二:巴斯德实验
通过巴斯德的肉汤实验结果-------曲颈瓶中的肉汤四年不腐败而直颈瓶中几天就腐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判断出“营养物自已形成细菌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较自然地认同“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这一观点。
这一片段不仅让学生形成这种正确的观点,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对科学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两瓶中肉汤的煮沸处理等)的理解。此外,对巴斯德做该实验时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体验巴斯德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及他对科学的贡献。
反思这种设计的缺陷主要是在教学中耗费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片段二的设计很自然地可以引出“来自细菌的威胁”这一课题。从而也较自然地引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危害方式及什么是感染等。
片断三:(材料展示)美国”9.11事件”后,恐怖分子用炭疽杆菌不断地侵扰美国。此后3年,共发生2万多起与炭疽相关的恐慌事件,多人死亡。美国政府已向国会提出额外拨款15亿美元以购买抗生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和青霉素)等和加强反生物恐怖措施。
问题组二:
4、什么是炭疽?
5、为什么炭疽会如此令人恐慌?
6、为什么美国政府要购买大量的抗生素?
反思片段三所设计的问题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解决,取得了如下的一些效果:
A、帮助学生认识炭疽的病原体、感染途径。
B、帮助学生了解炭疽的感染途径和作用机理。
C、帮助学生了解炭疽令人恐慌的原因-----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从而进一步增强对细菌危害的认识。
D、为“抗生素”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在片段三中的三个问题解决后,教学中又顺利地引出了另外三个问题:
7、你知道哪些抗生素?你使用过抗生素吗?为什么使用这些抗生素?
8、青霉素是否真的有杀菌作用?作用效果如何?
9、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
反思对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思考、表达交流,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体验的回忆,又为青霉素实验的引出做好铺垫,达到“愤”“悱”的目的。此后在教学中重点讨论青霉素的实验目的、设计原理(变量的控制、对照组的设置等)、现象及初步结论等。此处设计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从而较好地突破“青霉素实验的相关原理”这一难点。
片段四:(材料展示)
青霉素的作用原理主要使细菌细胞壁变薄,从而使细菌破裂死亡。它的杀菌本领极强,即使稀释一千倍,也能保持很强的杀菌力。它的价格便宜。它对人和动物的毒害极小。
自1950年到1980年,结核病患者用抗生素治疗好,效果很好。但后来发现其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了。
问题组三:
1、你能猜测青霉素对人和动物毒害极小的原因吗?
2、为什么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治疗效果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反思片段四的设计,取得了如下一些效果:
A、 使学生明白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小的原因。
B、 使学生明白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后果,从而学会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做到更好地保护自已的目的。
此处的设计能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不但达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保护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通过对材料的引用和问题串的设计展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有明显的成效。但是这种设计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在课堂内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表达交流的时间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某些知识的巩固。因此,它比较适合于那些知识要求不高,但学生体验和感受又较深,同时又能够在探究或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方面深入挖掘的内容教学。
郑凌燕
- 上一篇:理综测试34生物部分
- 下一篇:理综生物试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