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生物>>高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8日

【课题】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习活动】

一、碳循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简示成:

3.1)碳循环的形式:CO2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二、能连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俱全球性--生物圈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达标练习】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A.各种化合物B.各种有机物

C.各种无机物D.各种基本元素

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4.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的碳

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

6.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有(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  B.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单向进行的D.生物能量储存在生物物质中

【课后作业】

1. 若有甲代表大气中,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D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由固氮生物固定B.由光合作用固定

C.有草食动物采食D.由肉食动物捕食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__________形式。

  (2C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则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3B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图解若不能全面表示出碳循环的过程,则因为它缺少某些环节,这些环节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思考】

1)同化有机物(2)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崩溃(3)生产者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把光能变成化学能(4)古代生物通过地质作用变成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