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毛笔字、包饺子 洋学生的艰巨任务
录入者:bangongshi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31日
写毛笔字、包饺子 洋学生的艰巨任务
德国学生练起书法有模有样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一进到锦绣庄艺术园内,洋学生们就被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特色产品所吸引。德化瓷器、传统木偶、惠安石雕等,其精致的造型、不菲的价格,都让德国学生啧啧称奇。锦绣庄民间艺术园今年6月揭牌,是闽南文化保护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新基地和闽台旅游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在书法艺术区,一位中国学生现场示范,用毛笔写了“日、月、田、正、木”5个字,让德国学生模仿书写。Jan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场。可这毛笔该怎么拿呢?前不久刚刚领教过筷子难度的德国小伙,眼看又要出洋相了。Jan赶紧抓住旁边的中国学生,请教毛笔用法。口头讲解加上手把手示范,Jan终于把毛笔竖了起来,可在旁人看来,他的姿势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几个手指分得好开,就好像吹笛子时手按音孔的动作。
书法练习勾起了德国学生对中国手艺的莫大兴趣,主办方也特别为他们准备了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包饺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要吃上饺子,还得自己亲手去包。这个任务,不仅难住了德国学生,不少泉州孩子也是一筹莫展。
“平时都是吃速冻饺子,很方便的。家里做的话,也是爸爸妈妈包好煮好的。”一名泉州学生告诉记者,虽然见过人家包饺子,但自己几乎没有动手过,不知道如何下手啊。凭着印象,学生们拿过饺子皮,加一勺肉馅,然后把饺子皮对折,从右到左一点一点捏紧。
德国学生便“依葫芦画瓢”。可毕竟手生,有的人馅儿放多了,捏的时候汤汁都流出来了;有的人则是怎么包都“露馅儿”……(本报记者 叶碧玉实习生 吴蕴琦 通讯员 苏超群 文/图)
德国学生聊成才 65%的高中毕业生愿意读职校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德国人喜欢三五人围成小组,聊共同话题,中国人更倾向众人欢聚一堂,讲究气氛热烈;德国人发表意见直截了当,中国人可能会先客气绕圈子、婉转表述;周末,德国大街上相对冷清,中国大街上人流拥挤;在德国人的家庭里,不会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
几天来,经过“城市游戏”、汉语学习、武术学习,德国学生对泉州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新鲜感之后,他们开始深入生活,探讨中西差异。
在德国,有65%的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读职校。这是为什么呢?昨日,在国际青少年夏令营“中西文化对比”课堂上,德国学生说出了他们的理由:职业教育学费低、动手能力强,毕业后薪金高、待遇好,因此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首选职业教育,其次才选择读大学。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学生读职校,大多是因为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据本次夏令营德国方面的带队老师Marc介绍,德国主要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教学分别在学院和企业里进行,一般3个月轮换一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每月还可以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操作培训,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因此有65%以上的学生选择读职校。”
Marc说,在德国人看来,只要大家都敬业,都能完成本职工作,社会就会发展和进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和门户之别。同时,德国各种职业间的实际收入差距不大,只要诚实劳动,都会有相应的收入和发展空间。“在德国,认真学习一门技能并在社会上立足的氛围甚为浓厚。这也是职业教育能够盛行的重要缘由。”
泉州七中国际部吴老师对此表示,了解、学习国外的教育方式,对国内教学体制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改变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本网记者 叶碧玉 通讯员 苏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