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营造良好学风(郑木炎老师)
录入者:zhengjiaochu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养成良好习惯营造良好学风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1.“特困生”现象
某一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在B8班抓拍的一组照片
下课时间,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趴在桌上睡觉,其中第一组12位学生只有三人没有睡觉。
2009年初,《课堂内外》杂志开展了“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结果让人揪心:九成孩子睡眠不足,大部分“双休”变“单休”甚至不休。
《课堂内外》杂志调查数据却显示,90%左右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一半高中生每天仅睡6小时,有的甚至不到6小时,有92%的高中生每周是“单休”。
真的印证了那句玩笑话:现在的中小学生,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
2.“特困生”现象归因
绝大多数“特困生”抱怨作业太多,做不完。经过了解,并非所有的学生作业做不完,熬夜。
“要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特困生”现象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太晚睡, |
作业做不完,熬夜
|
做题不熟练,速度慢
|
白天很困,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
|
恶性循环
解决问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做题的速度
教育学家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
2.自学预习的习惯
3.专心上课的习惯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老师就得下岗”
6.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但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7.复习归纳的习惯
8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二、如何激励学生
1.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进行过一个有名的教育实验。有一次他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根据科学检测,他们都是高智商的优秀人才。”从此,被罗森塔尔教授肯定的学生不仅自己认为将来一定有出息,
人们以为罗森塔尔教授有什么特殊的识别“千里马”的本领,于是纷纷向他请教。不料教授说,当年他完全是随意地点了一些学生的名。至于后来他们比别的学生出色,完全是一种心理效应。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充分说明人才需要激励,“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人们通常这样来通俗、形象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其一:成功来自于信任。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尤其需要这种信任,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所以,教师要信任学生能够改变学习态度、能够把学习学得更出色,并且要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对他的这种信任感。
其二:成功来自于赞扬。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学生都有积极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希望表现自己,期望获得教师同学的赞扬,渴望老师的鼓励表扬和肯定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最能鼓舞学生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以此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三:成功来自于师爱。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总而言之,“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扬和爱所创造的。
2案例
参加化学竞赛 |
2008年7月初,学校安排我接新一届高二年化学竞赛,在我接手之前,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退的只剩下八个了,当时高三年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还有十五人,而高二年只剩下八个,明显太少,所以我决定把退出的动员来参加化学竞赛,最后也只成功动员了陈惠民一人。
参加化学竞赛的九位学生,文理分科分班成绩在年段前200名的只有五个,有四个成绩落后较多,其中许永俊在年段排名倒数43名。本想淘汰几个,但考虑到参加的人数太少,所以没有淘汰。培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三位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差,很吃力。要完成纪建灵段长制定的各科“六个省一等奖”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如何完成目标,对于具有三重身份(班主作、化学老师、竞赛辅导教师)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参加工作以来面临的压力最大的一年。
“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卢校长:“校长要给老师信心,老师要给学生信心”
1.为学生树立信心,找一个合适的典范来激励学生
找学生单独谈话,帮助他们查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要求他们今后坚决改正。用杜婷婷和杜远章的事例来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每天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只要努力,方法得当,那么什么事都能办到的。
2.为学生排除学习的心理障碍,错而后通,提高学习兴趣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缺乏自信和心理压抑、焦虑、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自卑”,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怕错”的预后是怕遭到批评或嘲笑。本来,错误在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逐渐使这些错误得到纠正。“学习”可以说就是通过尝试来“克服错误”的过程。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的良性循环。
3.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或评价而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抓住一点点的优点或进步,及时地多表扬、多鼓励。
半个多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在我们学生中间,真的有爱迪生的影子;其实,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