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地理>> 高二>>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农业专题复习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8日

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农业是一个重点内容。高考钟情人文考查,更关注对农业的命题。知识的完整性在于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06高考试题,整合初、高中教材,农业专题复习应主要确定以下着力点:  

一、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  

1.地理要素构成:地理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科技、人口、城市、商贸、旅游等。  

2.联系法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共同"改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时要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充分调运所学,建立与其它地理要素的"映射"关系。  

3.构建和优化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基本等同于地理要素,但略有差异。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布局,主要包括地价、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和生活习惯。这是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农业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如林业与渔业,水稻种植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  

4.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力求趋利避害  

区位因素包括有利(优势)和不利(限制)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要明确问题指向,结合区域背景回归题目;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区域要素,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力求趋利避害。在解题中我们常会遇到,某些区位因素既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局部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棉瓜果之乡"的有利条件却是水源--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解决了局部区域缺水的现状。  

106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第(2)问(如图):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解析:区位分析首先是定位问题,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商品棉基地,具体定位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影响商品棉基地布局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棉花生产的特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受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所给答案未涉及政策、科技因素,应该补全。如早期商品棉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育种,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如何抗旱等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  

答案: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二、了解重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区域农业特点进行比较  

1.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  

1)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天至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北方为270天。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质区域重点是: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喜温、喜湿。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  

1)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我国有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南疆。  

2)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其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4)芝麻:优质油料作物,喜温怕涝,生产期较短而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  

5)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  

3.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与比较  

区域农业类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制约。区域农业特点主要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描述和比较农业特点时要抓住农业的主要特征,不是面面具到,而要突出其主要方面。  

2简要说明印度和巴西两地农业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解析:印度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特点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劳动生产率上。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两国主要农业产品的差异。  

答案:印度的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生产潜力较大;主要农产品有棉花、花生等。巴西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园经营为主,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大豆、咖啡、甘蔗、可可。  

三、粮食生产与商品粮基地建设  

1.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粮食生产是农业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是: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多种经营。目前世界粮食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  

2.商品粮基地与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性农业基地选建条件:生产条件好;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连片集中,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鼓励;科技水平高(农业育种、机械化程度)。  

我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就农业地域类型而言,有三种: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其它的是水稻种植业。另外: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泉州、漳州、厦门)和珠江三角洲为我国的出口商品基地,也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发达的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分别是说明美国与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  

解析:影响商品性农业布局的因素更强调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土地租金高低、科技水平、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的广阔程度等。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其生产特点在对象上都以种植业为主,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上,美国是高度的机械化,而且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  

答案:东北开垦较晚,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种植业为主;美国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以种植业为主。共同注意的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四、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  

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  

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塘多种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4.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5.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五、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2.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国外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能源消耗太多(石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施,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大量投施化肥对土壤会造成: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变硬。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 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4.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林、牧、副、渔业没有全面发展,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