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地理>>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解题能力提升途径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高考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选拔性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还要有过硬的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呢?    

    1.明确题型的特点以及解题步骤与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有两大类: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试题的特点不同,解题步骤、答题要求也各不相同。    

    (1)选择题的特点及一般答题步骤与思路    

选择题又称客观性试题,它最大的特点是答案简短,评分标准严格、客观,同时具有信息量大、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跨度大等特点,已成为高考的固定题型。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在解答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要仔细阅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明确三方面内容:①试题的题干或图提供的显性和隐性信息;②题干中的关键词限定词;③要选择的内容、方式及要求。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找出主导因素和主控因子,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排除等方法,选出最优答案。    

    第三步看清编码、准确选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下题不要错位;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涂卡时ABCD的位置切忌错位。    

    (2)综合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综合题是一种通过书面表达来展示个性特点、综合技能的题型,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在考试中始终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卷面和分值,成为取胜高考的关键。解答综合题时,应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或图表,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不能答非所问。答非所问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对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理解不清或者疏忽大意。例如,要求简述河套平原凌汛发生的条件,很多同学答成每年初冬,下游河段因气温低已结冰,冰坝堵塞上游来水而形成凌汛。显然这些同学答的是凌汛形成的原因,而非凌汛发生的条件    

    第二,要运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问题。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如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等,与政治、历史联系紧密,可能三个学科都曾学习过,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政治或历史语言,少使用或不使用方言、口语,如不能将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答成有钱,河流上游不要答成河流上流    

    第三,答题时要条理分明,体现层次。主观题最能体现做题者的思维过程,采点给分是评分标准之一,因此,答题时必须把要点写清楚,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前面,次要的观点列在后面;提倡答案要点序号化,每个要点尽可能独占一行(一段)        

第四,认真归纳分析,答全要点,但不能画蛇添足。综合题中简述题较多,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是答案要点不全,或者画蛇添足。例如:区位分析题中要求分析自然条件,可有的同学把自然和人文条件一起答上,这就给阅卷老师造成该生基本理论不清的印象,即使自然条件答得很完整,也会造成失分。    

    第五,注意根据每小题的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由于高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高考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分值,再结合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例如有一小题的分值是6分,我们可以这样估测:如果要点为2个,每个3分;如果要点为3个,每个2分。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回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    

    第六,注意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都会给阅卷者带来心情的愉悦。实践证明,同样的答案,卷面清晰整洁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卷面不整洁或字迹潦草者,因此回答综合题时一定要想清楚思路再动笔,同时注意字迹工整,大小适中,字间距和行间距安排恰当。    

    2.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的串联,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强调双基、突出主干是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原则。高考试题多是创新题,常常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但考查的内容仍然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再难的试题,也会找到突破口。因此在备考中要重点抓住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壳物质循环、地形地貌、水循环与水资源、河流、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洋流与环境等,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环境、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加强知识的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尽量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思维模式的构建为重点,重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考生平时的积累,而地理思维模式构建是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思维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分析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和日期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区位分析模式等。经常把一些貌似不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4.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等是地理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备考中除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规范答题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答题是否规范,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取得高分。因此平日学习中应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即①读题:读题时要把题中的有效信息或关键宇词用笔画出来,试卷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答题的重要信息,因此要细读试卷中的每一个字;②读图:在解读图表信息时,要做到一要看图名表名,图名表名中往往隐含着有用信息,二看图例及分布或坐标图中坐标轴的名称及数值、单位等,三要关注图中城市、山脉、河流、经纬度位置、海陆分布等信息;③审题: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然后调用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④答题:审好题后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答题,并要注意保持卷面整洁;⑤检查:试卷做完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要充分利用来检查答题情况,反思自己的答题过程,减少失误。    

    6.重视练后反思,提升解题能力    

   练后反思是增加体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做过的题,可再做时,仍然出现了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大多是缺少练后反思,。如果把每次测验的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下次考前看一看,提醒自己注意,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今后复习中我们只有抓住重点、热点知识,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并重视审题与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解题能力,赢得高考的胜利    

   

                                                                        来源于 谢丽蓉老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