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材知识,有效提取材料信息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6日
考题回放:
结合教材知识,有效提取材料信息
(2007全国文综Ⅰ卷)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略)。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 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鼓, 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父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莲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自《大金国》等)
(1)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4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6分)
解析:
本题提供地图、文字两则不同材料;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在解题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对题目的设问进行解析,必须在设问中找出关键词,弄清命题者“要什么”。本题设问(1)中的关键词是“分界线”,设问⑵中的关键词是“原因”和“影响”。准确理解命题者“要什么”,可以避免答题出现偏差。
第二步,在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回答设问(1)时,要依据材料一提供的地图,找到 “淮水”(地图只标出淮水,大散关需联系教材知识)。回答设问⑵时,可根据材料的分号,按点提取关键词。原因:“上京僻……不便”;“燕都地处雄要……据守”;“燕京地……人……礼之所”;“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影响:“忘旧风……皆习汉风”。答案不能直接引用“文言文”,应转化为现代汉语表述,最好能用历史学科专有名词。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从课本知识中可直接得出设问⑴的答案为“淮水-大散关一线”,并可以与地图相印证。设问(2)的“原因”,依据材料已经可较全面回答,课本知识只作为相互印证;涉及“影响”的材料较少,要结合教材知识,从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对北京地区发展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再考虑:对女真族本身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答案:
⑴ “淮水—大散关”一线。
⑵原因:上京地处偏僻,不利于统治;燕京地区是战略要地,便于控制全局;燕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统治者把控制中原进占南方(南宋)作为目标。
影响:①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②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为此后历代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答促进女真社会文明发展或封建化,应该也可得分)
启示:
当前高考,比较侧重学科能力考查。就基础知识而言,(1)考查对基本史实的掌握;(2)考查对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肖卿贤
单位:泉州七中
- 上一篇:无为而治,推进班级民主化改革
- 下一篇:思路•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