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三第一轮期末综合复习资料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3日

高三第一轮期末综合复习资料

 

高三第一轮期末综合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   

一、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12  

1.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  

   

2)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3)具体:区域化生产;赋税政策调整  

   

2.表现:  

1)商人:出现商帮  

   

2)货币:白银为主,货币经济占主导  

   

3)商品:  

A农产品商品化;  

B劳动力成为商品(资萌)  

   

4)城市:江南市镇兴起  

   

3.影响:  

1)经济:  

A农村:租佃关系盛行  

B城市: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反映出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3)思想:  

A出现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李、黄、顾、王)  

B出现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C小说、风俗画、个性化书法、京剧  

   

【古代世界】  

二、      人文主义精神(13  

1.古代:起源(前 5C )  

1)希腊先哲: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  

   

2)中国先哲: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应关怀人民。  

   

2.近代:  

1)复兴( 14C — 16C ):文艺复兴  

提倡人及人性,反对神,主张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神学世界观  

   

2)发展( 16C ):宗教改革  

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宗教特权,提倡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的宗教统治  

   

3)成熟(1718C):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判断能力,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思想。(矛头既指向天主教的思想和统治,还指向封建专制统治,而且进一步提出新的社会构想  

   

【近代中国】  

一、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各阶级的探索(13)  

 1.19C 40:器物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中体西用  

   

 2.19C 50  

第一次鸦片战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同时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19C 60:器物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地主阶级洋务派(李、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4.19C 90:制度阶段  

  甲午战争、瓜分狂潮——-资产阶级改良派——-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戊戌变法——西体西用  

   

 5.19C 90  

  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扶清灭洋,发动义和团运动  

   

 6.20C 初:制度阶段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封建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发动辛亥革命——西体西用  

   

7.  20C 初(1915):思想阶段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激进派——-通过思想革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发动新文化运动  

   

8.  20C 初: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实业派——-实业救国  

   

二、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921——1949)(1213  

◆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其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革命  

   

1.新民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1919)——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中共诞生(1921——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最高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中共二大:增加民主革命纲领,明确反帝反封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3)发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二七惨案教训: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国民革命(1924——1927——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强调领导权、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1)兴起:国共合作实现(24  

   

2)发展: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农村革命(25  

   

3)高潮:北伐(26  

   

4)失败: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7)——教训:要独立领导、自己武装、要坚持武装斗争  

   

4.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1)武装反蒋(27——31  

A南昌起义创三先8.1):第一枪、独立领导、建军  

   

B八七会议定方针(8.7):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城市为目标);秋收起义  

   

C秋收起义转方向(秋):毛泽东、湘赣边  

    

D井冈山斗争点星火10):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反蒋抗日(31—35):红军长征  

九一八、围剿、左倾——遵义会议、《八一宣言》——成功转移,转危为安,准备抗日  

   

3)联蒋抗日(3536):西安事变——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扭转时  

局的关键  

   

5.抗日战争:(1937——1945——毛泽东《新民主义论》等(成熟)  

1)全面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  

   

2)坚持抗日,在斗争中求团结(解决皖南事变)  

    

6.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1)争取和平与民主:重庆谈判、重庆政协(45——46.6  

   

2)防御(46.6——47.6):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孟良崮战役)  

   

3)战略进攻(47.7——48.9):三军挺进中原——把战争引向国统区  

   

4)战略决战(48.9——49.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长江记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5)渡江作战(49.4.21—23)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  

◆近代工业的概念  

含义: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时空: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近代中国  

类型:外商企业(40)、洋务企业(60)、民族资本主义企业(70  

   

1.自然经济:鸦战后,逐渐解体,依然占主导  

   

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鸦战后开始出现,《马关条约》签订后合法化,以重工业为主  

   

3.官办企业: 19C 60年代,洋务派创办企业为主,属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产生: 19C 70年代前后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刺激——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民资阶级两面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清政府\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列强——  

荣氏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  

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阶  

级基础  

   

3)黄金时期:1912——1919(一战期间)  

一战和辛亥革命的推动——纺织、面  

粉、卷烟;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资阶的新文化运动,无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诞生  

   

4)曲折发展: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日本侵华\三座大山的重压     

   

5)重获新生:1953——1956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赎买)——改造成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近代世界】  

一、工人运动(13  

1.空想到科学: 19C 中  

一工,资本主义发展——1848《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2理论到实践(尝试1871、现实1917  

1)二工——1871,巴黎公社革命——建立工人阶级的尝试失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专政学说和国家学说  

2)一战间——1917,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一国到多国:1945  

  二战后,苏联扶持——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冷战格局  

   

二、归纳世界经济基本情况  

1.资萌(原始积累)阶段:14—— 18C 中  

  重商主义政策——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圈地运动——为了资本、自由劳动力,赤裸裸掠夺——市场开始形成  

   

2.蒸汽时代(工业文明开始): 18C 中—— 19C 中  

  自由放任政策——为了市场、原料,商品输出为主(开口、关税)——市场初步形成  

   

3.电气时代(帝国主义阶段): 19C 中—— 19C 末 20C 初  

自由放任政策,出现私人垄断——为了市场、原料和资本输出产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设厂、修路)——市场最终形成  

   

4.危机时代:1929——194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避免国有化)——缓解危机,维护民主,开创新模式  

   

5.复苏与繁荣:1945——197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发展——国有化、计划经济、财政政策调整;福利国家出现——第二次黄金阶段  

   

6.调整与发展: 20C 8090年代  

  减少干预、减少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发展信息科技  

   

【现代中国】  

一、归纳新中国建设、外交历程(1213  

1.过渡时期:1949——1956  

1)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A一五计划:工业化开端、基础  

B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2)政治:初步确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颁布宪法  

   

3)外交:  

A理论: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外交僵局  

   

B实践:日内瓦会议(1954)、万隆(亚  

非)会议(1955  

   

4)文教:扫盲教育、高等教育初步发展  

   

2.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  

1)经济:曲折发展  

A中共八大:正确探索 1956  

   

B大跃进: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生产力水平  

——挫伤积极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破坏生态,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C八大政策调整:1961  

   

2)政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57  

   

3)文教:  

A双百方针提出 1956  

B教育大革命 1958——1960  

C原子弹(64)、核导弹(66)  

   

3.文革时期(1966——1976  

1)经济:严重破坏  

   

2)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制度破坏殆尽  

   

3)外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A 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1971  

B 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4)文教:  

A“百花凋零”  

B 氢弹(67)、人造卫星(70)、杂交水稻  

73  

   

4.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后)  

1)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1992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家庭经营)  

       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公司,现代企业制度)  

   

C开放:点——线——面——全方位  

   

2)政治:民主制度恢复与发展  

A平反冤假错案  

   

B加强民主建设:改进人大和政协制度;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  

   

C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比较完备法律体系;提出“依法治国”战略(1997)  

   

3)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A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经济组织  

B维护世界和平:地区性组织、联合国  

C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  

   

4)文教:  

A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B 恢复高考(77)、三个面向(83)、义务  

教育(86)、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  

希望工程(9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90  

后)  

C神五(2003  

D形成邓小平理论(97)、三个代表(2002  

   

【现代世界】  

一、战后格局演变  

1.冷战格局形成(1945——1960  

1)欧洲冷战  

A政治对抗  

美:杜鲁门主义   1947  

苏: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  

   

B经济对抗:  

美:马歇尔计划   1948  

——目的:援助西欧,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苏: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C军事对抗  

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  

苏:华沙条约组织   1955 ——标志两极格局也正式形成。  

   

2)亚洲的“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  

   

2.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20C 6070  

年代):欧共体、不结盟、日本、中国  

   

3.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主流  

【能力训练1  

安徽省寿县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训练  

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从1904年到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360人左右。自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2万人。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  

A.支持中国国民革命   B.上海有俄国租界  

C.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D.受到法西斯威胁  

3.康熙帝统一台湾后,“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为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说明  

A.中央政府首次正式设置管辖台湾的地方机构  

B.台湾实行商品经济,并已纳入大陆统一经济市场  

C.产于大陆的经济作物在台湾得到大力推广  

D.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10抵达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准备出席原定于11  开始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由于泰国国内局势原因,泰国政府决定推迟会议,另择日期举行。虽然会议未能如期举行,中方仍愿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这充  分表明   

  ①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②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  地区和平与发展③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  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之间关系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约  ⑤朝鲜战争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  

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  

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5分)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 (3)黑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4分)  

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3分)  

②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2分)  

   

   

【能力训练2  

安徽省岳西中学、野寨中学2010届高三联考  

1.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4.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福利的规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6.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问题:  

1)“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6)  

2)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5分)  

3)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D  

6.(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  

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2分)   

2)不适合。(1分)理由: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封建思想顽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不具有实行这种设计的社会基础。(答对其中2点得2分)   

3)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2分)  

   

【能力训练3  

广东省台山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1.“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             

  A.未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5.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再现直接反映出当时江南  

A.地区性社会分工明显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7.【材料一】(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62  

【材料二】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则免于霜矣。  

——《齐民要术》栽树  

【材料三】(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ā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续文献通考》卷3  

【材料四】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十有二曰除盗賊。”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一至材料三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主要信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造成我国古代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3分)  

3)在中国古代,当灾害发生后,材料四的“荒政”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A 6.B  

7.(1)材料一:受害情况、冰雪等灾害、严寒天气、灾害严重,造成人员伤亡(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2分)。  

材料二:治灾措施、防灾措施(手段)、放火升温免霜(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2分)。  

材料三:致灾原因、围湖垦田。(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2分)  

2)第一层次: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植被;围垦河湖,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2分)  

    第二层次:因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过度的封建剥削导致过度垦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分,只要在第一层次上有所拓展,有所分析,即可得3分)  

3)不能(1分)。因为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落后性与脆弱性,它无法抵御天灾人祸;吏治腐败;农耕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毕竟有限。(11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2分,有组织化的语言,再加1分,共3分,围绕小农经济的特点作答,皆可得分。)  

 能(1分)。因为自然灾害毕竟是外因,关键要采取措施减灾防灾;中央集权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荒政措施和发动民间灾荒救助等,很大程度上缓解灾荒;古代中央政府很重视仓储,以丰年之有余补灾年之不足。(11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2分,有组织化的语言,再加1分,共3分,,围绕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作答,皆可得分。)  

(本问为开放性问题,不管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同样赋分,此问共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