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泉州七中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5日
2006-2007学年度泉州七中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备课组 陈力勋
本学期高一历史科采用岳麓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2,是经济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全册八大单元,每一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每一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因此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且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了以下计划:首先, 安排好进度,以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集体备课,继续组织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加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鼓励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时,注重教学的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探讨可操作型课堂教学模式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开学以来,备课组的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期初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到目前为止,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正常。至第14周前,已完成第三、四单元的教学;准备于第15周进行第三、四单元的单元测试。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在期初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经济史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二、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一上午第二、三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制作一个粗略的课件(至少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
此外,能够做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三、对于新课程改革工作,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多十分重视,给予广大一线教师最大限度的支持:定期举行全市范围的高一历史备课活动,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强教学经验交流;邀请教育专家、知名学者为高一教师解答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困惑;积极创设教改交流平台,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成果。具体活动如下:
第2周(3月6日)上午在泉州一中参加市高一历史备课组会。
第3周(3月13日)上午在泉州一中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一单元第1——3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进行课后说课
第4周(3月20日)上午在泉州外国语中学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一单元第4——6课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方法进行课后说课。
第7周(4月10日)上午在泉州培元中学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二单元第7——10课进行课后说课。
第8周(4月17日)上午在泉州外国语中学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二单元第11——14课进行课后说课。
第9周(4月20日)在泉州七中开展必修二专家回访活动.
第11周(5月8日)上午在泉州五中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三单元15——18课进行课前说课。
第12周(5月15日)上午在泉州七中参加校际教研,对第四单元19——22课进行课前说课
第13周(5月22日)上午在泉州城东中学参加校际教研,对第五单元24——28课进行课前说课。
四、鼓励备课组成员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探讨可操作情境式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本学期第5周由陈力勋老师执教《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与来自漳州市的各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长交流。第8周(4月20日)由曾小红老师执教《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陈力勋老师执教《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参加岳麓版历史必修2的专家回访活动,与泉州市市区及各县高一年历史老师交流。第14周(5月9日)由陈力勋老师执教《第25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参加泉州市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通过公开课锻炼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
五、积极组织听课评课。本学期杨晓柳老师参加石狮一中公开教学观摩活动;曾小红、刘舒、杨晓柳老师对泉州现代中学邓晓芳老师执教《第17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进行听课、评课。曾小红、陈力勋老师对泉州现代中学陈惠强老师执教《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进行听课、评课。此外,本组内部教师之间也加强了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抓牢并监督教学过程中诸环节的落实,促使本组教师在以前所取得成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抓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对教师挤占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加强学法指导。
六、加强试题研究,提高备课组成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本学期组织备课组曾小红老师、杨晓柳老师、刘舒老师各做十份高三年综合卷,并参加高三年省质检考试。同时,积极参加命题工作,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由刘舒老师承担第一、二单元测试命题工作;由陈力勋老师承担期中考试命题工作;由杨晓柳老师承担第三、四单元测试命题工作。此我,陈力勋老师参加2006—2007学年度泉州市下学期高一年必修模块水平测试的命题工作。
七、高一年级重在激趣,倡导“做学生愿做的事,做学生该做的事”,探讨解决活动德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问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元智慧与潜能。在教学中,我们不停留于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对教材进行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知识,生活中能碰到的事件、时事新闻等都引入课堂,创设一系列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转化课本中较为枯燥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在高一年我们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06——07年度高一年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中由陈力勋老师指导的高一年13班课题《寻璞——蟳蜅 探寻人文之璞,呼唤保护意识》获开题报告特等奖;曾小红老师指导的高一年16班课题《武则天》获二等奖。此外备课组根据闽南文化特色,申报校本课程《泉州民俗文化》。
总之,本学期备课组本着遵循“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求真务实,质量至上”的原则,重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向科研、教研要质量,努力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切实抓好学科基础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励,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一,必须在培养学生能力、学习观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以适应新课程教学。
第二,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音像等,加强对某一阶段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接解读。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课外书籍、上网、复习初中知识,以便理解高中知识,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进而在学生之间组织和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基本关系,搜集更多史实依据作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使学生得出论从史出的结论和认识,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四,教学中指定每一节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取舍,未必面面俱到。一切教改的核心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识,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所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关键,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第五,重新建构教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方向。传统教学延续多年,有它合理的地方,不能全盘否定,尤其是历史学科,不论是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传统的基本功依然重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课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是教师必备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课件的制作已经应用到了历史课堂,但这只是专业教具在手段上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历史教学的内容。所以加强基本功,更有利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