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历史>>高二>>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8日

13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理解加尔文宗教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
能从主张,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异同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层层设问,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辩论中去挖掘观点;在讨论,分析中去理解,去感悟;在积极发言中感受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
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其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含义

二、教学重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三、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5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使人们的世界观从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人”为中心,构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在这一潮流的驱动下,人们才逐渐把斗争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天主教会,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

(二)讲授新课

一、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核心思想

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3.实践活动

1517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4.意义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加尔文 (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加尔文提出先定论,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事先决定,与本人努力无关;上帝的选民注定能得救,上帝的 弃民一定要遭殃。他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反对教阶制,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建立民主的廉俭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  强了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三)巩固小结: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随着天主教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教会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下一阶段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推翻本国世俗封建势力,为夺取政权而发动资产阶级革命了。

(四)课堂练习:课后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反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