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

解读心理健康内涵,祝愿师生健康幸福

录入者:心悦室林小娜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影响教师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也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中,特邀请全校教职工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标准”及其发展倾向和两个常用的版本有一个了解。祝福全体教职工更主动关注并促进自己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欢迎分享!

1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31951年: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解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4青少年心理健康解读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是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智力正常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健康的躯体给人的各项活动以充沛的体能保障。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表达能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社会规范。
3乐于交往,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新朋友,珍惜尊重老朋友,能与各种朋友沟通协作,友好相处。面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胜不骄,败不妥。有了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能确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行动。

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
  自尊的反面就是自卑。自尊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体验、评价和态度。心理学家曾经测定,把自尊作为一个指标,把心理健康作为另一个指标,得到了二者在统计学层面的“高相关”。可见自尊与心理健康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意味着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有三种社会因素会影响自尊:一是对整个社会、学校和自己认同的程度;二是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在工作学习中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这些能力都很强,那么自尊程度会很高,否则就可能走向自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