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8 Lesson 3 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doc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05日
Unit 18 Lesson 3 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三课。由于本课是让学生欣赏英文诗歌的。于是我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主要是押韵。然后就让学生看几首类似绕口令的简短的诗,让学生找出押韵的音,并让学生起来朗读,比比谁读得最流利,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另外刚好课后有一篇关于诗歌及如何欣赏诗歌的文章,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欣赏课文这两篇诗歌之前先把课后这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就为之后学生对诗歌如何欣赏提供了前提。我觉得在今后就是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诗歌以及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在的意思。
四、教学内容:
1.先复习上节课讲到的个别语言点,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2.介绍诗歌的特点,让学生接触一些不同类的诗,比如类似绕口令那一类的,还有就是打油诗。
3.学生阅读课后关于诗歌及如何欣赏诗歌的文章。
4.学生理解后开始欣赏课文的两篇诗歌,边听朗读边看。
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调及押运的音。
5.学生对比两首诗歌,找出不同之处 一个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分别是什么,另一个是表达手法,文字语言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让学生学会体会和归纳。 6语言学习 个别词汇及难句解释。
7.拓展扩充 让学生再欣赏一些课外的英文版的中国诗歌,让他们猜猜是哪一首。 8.小结
五、教学策略
1、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可经常使用这些竞赛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的兴趣。扩充一些学生熟悉的课外知识,学生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
六、课后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例如,先让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然后利用课后的一篇阅读材料,先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诗歌,再来阅读课文的诗歌,然后通过设置题目让学生自己归纳,通过字面理解升华到深层理解。同时对两首诗歌所运用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点进行分析,一个是非谓语的独立主格结构,一个是全倒装的用法。同时自己准备了绕口令和一首打油诗作为引入,时间短且能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结束时又找了一些英文版的中国诗歌,而且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这样学生既觉得有趣,有增加了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因此要适当拓展课堂教学,保持学生兴趣。
不足之处是在快速阅读课后关于诗歌及如何欣赏诗歌的那篇文章时,对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没有完全照顾到,原因是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下课后我了解到有一些学生并未能在短时间内全部理解这篇文章,在以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前布置预习,分几个环节设计练习,针对中下层学生设计些较简单的Yes/No questions或T/F。
- 上一篇:m1 u2
- 下一篇:词汇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