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初中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以“火星保温居住点的设计和制作”为例 |
鲁露 周嘉麒 |
物理通报 |
202412 |
7 |
综合 |
SCOP教学法在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的探索——以真空的后的与测量实验为例 |
赵晓宁 |
物理通报 |
202412 |
12 |
综合 |
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教学策略——以“气体等温变化”教学为例 |
马玲惠 任虎虎 |
物理通报 |
202412 |
32 |
高中 |
注重观念与思维的发展引领物理核心素养落地——对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8题的赏析 |
费新良 |
物理通报 |
202412 |
78 |
高中 |
从“速度选择”视角求解离子速度分析器问题——对2022-2023年浙江物理选考磁场压轴题的研究 |
徐立海 |
物理通报 |
202412 |
84 |
初中 |
浅谈沉浸式小实验对初中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声音的特性”为例的小实验学案学习 |
陈梓宏 |
物理通报 |
202412 |
94 |
初中 |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
朱文军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24 |
高中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人工智能+物理跨学科系列课程设计与实施 |
张思等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30 |
高中 |
大概念统摄下的“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单元教学设计 |
张秀梅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33 |
综合 |
增进科学本质理解的“问题+”学习方式探析 |
陈伟新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43 |
综合 |
大单元视角下的升华和凝华创新实验设计——以“冰雪小屋”场景实验为例 |
申洁、李艳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50 |
初中 |
基于扎根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师跨学科课程实施能力理解框架建构研究 |
王茹月 于海波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12 |
53 |
初中 |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以“湷水器工程项目”为例 |
李仁文 冯秀梅 |
中学物理 |
202412 |
11 |
初中 |
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基于设计研究方法的物理建模教学 |
高青 周茜等 |
中学物理 |
202412 |
26 |
初中 |
跨学科实践:学科实践的有效途径—3个版本的新版初中物理教材对比研究 |
郭灵叶 朱文军 |
中学物理 |
202412 |
34 |
初中 |
仿真模拟技术支持下的科学建模教学研究—以“物质的三态变化”为例 |
马预龙 |
中学物理 |
202412 |
42 |
初中 |
初中物理家庭实验开展困境、原因和解决策略 |
江耀基 |
中学物理 |
202412 |
50 |
初中 |
聚焦核心素养 引导教学发展—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评析 |
史汉军 邹炽导 |
中学物理 |
202412 |
58 |
高中 |
基于大数据的高中物理学科能力教学评价初探 |
葛亮 陈雪等 |
中学物理 |
202412 |
5 |
高中 |
基于建模能力水平要求的课后作业设计—以“水流导光”情境为载体的作业设计为例 |
曾莲娟 郭纪萌 |
中学物理 |
202412 |
13 |
高中 |
基于导引式建模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磁场 磁感线”为例 |
邹鑫鑫 戚旭东等 |
中学物理 |
202412 |
24 |
高中 |
基于认知诊断的教学设计—关联速度问题 |
徐婷婷 |
中学物理 |
202412 |
43 |
高中 |
核心素养导向的天文与天体物理竞赛试题特色分析与启示—以英国BAAO试题为例 |
殷智琦 陈航燕 |
中学物理 |
202412 |
51 |
高中 |
高中物理整合劳动教育的跨学科实践例研究—以“劈木文化”为例 |
袁明逸 居津 |
中学物理 |
202412 |
56 |
高中 |
单元视域下的教学系列活动设计——以“探究桥梁结构原理”为例 |
刘晓娜 赵屹峰 |
物理教师 |
202412 |
14 |
综合 |
物理跨学科实践何以推进?——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分析 |
荆鹏 刘雨欣 |
物理教师 |
202412 |
32 |
初中 |
融数字技术 破教学困境——以“电功概念的构建”为例 |
刘涛 丁海燕 |
物理教师 |
202412 |
39 |
高中 |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教学的问题与解疑 |
徐将二 |
物理教师 |
202412 |
54 |
高中 |
椭圆轨道中太阳对行星引力公式的几何推导 |
时俪洋 汪飞 |
物理教师 |
202412 |
65 |
综合 |
论李政道物理教育思想——写于一代科学巨擎魂归中国苏州之际 |
赵宇涛等 |
物理教师 |
202412 |
75 |
初中 |
基于CER框架培养科学解释能力 |
王伟红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12 |
1 |
高中 |
素养导向的“教学案”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以“重力势能”为例 |
刘安巍 王安民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12 |
9 |
高中 |
对“漏斗吸乒乓球”现象经典解释的商榷及教学建议 |
任少铎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12 |
28 |
高中 |
单元视域下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实践——以“浮力”教学为例 |
刘福强等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12 |
34 |
高中 |
“球槽模型”的周期及凹槽运动性质的研究 |
冯国军等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12 |
58 |
高中 |
基于“素养立意,深度学习”的教学探索——以“超重和失重”为例 |
贺福 韩田华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6 |
高中 |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电磁感应”教学的一体化设计探讨 |
王菁嵩,陆建隆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25 |
高中 |
追求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动量定理”为例 |
李晓峰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31 |
高中 |
“学习即研究”观点下的物理实验课堂实践——以“气体等温变化”教学为例 |
梅怡楠等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52 |
高中 |
对“速度合成与分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再商榷——以两道典型高考试题为例 |
刘存辉等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58 |
高中 |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以“传感器”为例 |
罗国 顾康平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412 |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