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古典钢琴博览 |
全面解析莫扎特之八 |
保罗•巴拉拉-斯柯达、艾娃•巴拉拉-斯柯达 |
钢琴艺术 |
2024.09 |
10 |
音律深秋——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中的心灵独白与音符奇思(四) |
郭煦 |
钢琴艺术 |
2024.09 |
14 |
欧洲大键琴键盘形制及演变研究 |
许金昕 |
钢琴艺术 |
2024.09 |
19 |
教学研究 |
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理论之后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新发展 |
朱迪 |
钢琴艺术 |
2024.09 |
28 |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以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为例 |
刘畅 |
钢琴艺术 |
2024.09 |
31 |
钢琴启蒙教材选用之初探 |
秦关 |
钢琴艺术 |
2024.09 |
3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艺术课程救材:意义、逻辑生成与实现路径 |
王雁、王杰、陈丽琳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5 |
音乐学科大概念的梳理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 |
梁洪来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15 |
你的大单元教学真的“大”吗?一关于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几种现象及思考 |
郝松德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22 |
学术探赜 |
踩街民俗及其音声景观 |
陈燕婷 |
音乐生活 |
2024.09 |
14 |
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地区歌剧音乐创作及审美研究 |
马莉 |
音乐生活 |
2024.09 |
18 |
音乐评论 |
唱片集锦共赏 |
周铭孙 |
钢琴艺术 |
2024.09 |
44 |
纯粹而勇敢——聆听陈必先音乐会有感 |
王子翔 |
钢琴艺术 |
2024.09 |
50 |
修旧如旧常阅常新一《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读后 |
李雨珊 |
音乐生活 |
2024.09 |
23 |
人物 |
植根西北放眼世界——韩兰魁的艺术成就史评 |
王安潮 |
音乐生活 |
2024.09 |
4 |
民族民间音乐 |
兴化民歌的传承推广研究 |
庞宇 |
音乐生活 |
2024.09 |
30 |
兴国山歌的文化空间变迁与重构 |
黄偲 |
音乐生活 |
2024.09 |
33 |
舞蹈音乐 |
芭蕾舞剧《红罂粟》中的“中国和声手法”运用探究 |
智安琪 彭程 |
音乐生活 |
2024.09 |
38 |
浅谈性格舞在芭蕾舞剧中所起到的作用一以《胡桃夹子》为例 |
王思玮 |
音乐生活 |
2024.09 |
43 |
音乐分析 |
论莫什科夫斯基改编曲《波西米亚香颂》的演奏诠释 |
牛燕 |
音乐生活 |
2024.09 |
47 |
基于音乐学理论研究下的西洋歌剧咏叹调分析一一以歌剧咏叹调《你贏得了诉讼》为例 |
张雨菲 |
音乐生活 |
2024.09 |
50 |
浙江本土元素融入当代音乐创作路径研究一以钢琴组曲《畲寨风情》为例 |
杨飞雪 |
音乐生活 |
2024.09 |
53 |
糅合中西:钢琴曲《彩云追月》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
张懿 尹秋力 |
音乐生活 |
2024.09 |
59 |
音乐视野 |
恩师赵如兰教授的学术肖像一《赵如兰音乐研究论文集》前言 |
梁雷 |
音乐生活 |
2024.09 |
62 |
中国古典之美一电视剧《聊斋》主题曲及其插曲的音乐艺术性和传播价值 |
韩伟光 |
音乐生活 |
2024.09 |
65 |
重组竹竹笛材料特性与乐器主体备制 |
张科威 |
音乐生活 |
2024.09 |
70 |
刍议欧洲歌剧艺术的形态特点和美学内涵 |
李芸蝶 |
音乐生活 |
2024.09 |
74 |
音教探索 |
论音乐作品中调式调性在教学中的应用 |
刘谦 王倩 |
音乐生活 |
2024.09 |
78 |
|
内蒙古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
李冬梅 |
音乐生活 |
2024.09 |
81 |
艺术漫谈 |
音乐创造力概念的历史可变性——西方创造性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投射 |
李睿 |
音乐生活 |
2024.09 |
85 |
中国大提琴作品的演奏技法研究 |
梁冬梅 |
音乐生活 |
2024.09 |
89 |
中国公共音乐图书馆联盟建设构想与实现路径研究 |
王恺华 |
音乐生活 |
2024.09 |
94 |
教学实践 |
美育浸润视域下音乐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
王涓、赵骁彤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27 |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一以“草原”为例 |
梁泳敏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34 |
基于交响乐学习的高中生和谐思维培育行动研究 |
何春芬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42 |
课程改革 |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公共声乐教学美育建构 |
陈燕、夏颂涵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50 |
合作学习在高师钢琴集体课中的应用研究 |
刘嘉琪、江媛、王凌洁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58 |
教师教育 |
基于区域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双选修”培训模式研究 |
李磊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65 |
基础研究 |
何以因乐而生一音乐教育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
江瀚森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73 |
多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一-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 |
雷嘉彦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82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理性回归 |
邵萍、周榆童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4.09 |
89 |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学术与研究 |
林散之草书的求变与开新 |
刘灿铭 |
中国书法 |
2024.09 |
4 |
林散之草书风格生成论 |
张爱国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5 |
信手书来 无不珍妙——林散之艺术文献辑选略述 |
邵川 |
中国书法 |
2024.09 |
25 |
林散之临书研究 |
唐楷之 |
中国书法 |
2024.09 |
39 |
北响堂刻经洞佛名、偈赞与经典 |
张总 |
中国书法 |
2024.09 |
49 |
僧安道壹在邺都近畿的刻经活动 |
赖非 |
中国书法 |
2024.09 |
78 |
对响堂山石窟的几点思考 |
项一峰 |
中国书法 |
2024.09 |
94 |
对响堂山刻经为中心试论北齐书风的隶楷融合现象 |
王绍宇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07 |
北齐响堂山石窟造像风格及对民间造像的影响 |
谷圆圆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13 |
南响堂石窟刻经内容与书刊者归属 |
韩猛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21 |
以王羲之与达•芬奇的比较试探中国书法的世界意义 |
(意)毕罗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66 |
将军印的雅化——以沙孟海篆刻为例 |
钱进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68 |
敦煌文献的早期发现与考察——兼议西北简牍书法 |
高少珂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71 |
丛宁波碑志看南宋书法风尚 |
陈园园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74 |
晋唐风流:日本平城京木简行书书风探究 |
赵明 李维海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77 |
北美中国书法史研究的路径转向与融合 |
王子徽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80 |
以书体道:王羲之书法观念的哲学诠释 |
王宏伟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83 |
考证 |
四川江口遗址出水银锭铭文研究 |
马培红 鲁昊 罗元香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34 |
史论 |
丛“抖擞”到“荡桨”——黄庭坚笔法臆说 |
黄修珠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86 |
吴式芬的碑帖收藏与取法实践 |
尚磊明 |
中国书法 |
2024.09 |
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