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阿多诺的内在批评 |
赵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1 |
名师在线 |
聚焦目标过程覆盖,情境设计落实素养——“学·教·评”一体化下的高中语文作业任务设计的策略与实施 |
刘文岩 |
语文月刊 |
202406 |
6 |
|
让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生根开花——评《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 |
王羽 |
语文建设 |
202406 |
79 |
|
关注青少年写作——范守纲访谈录 |
范守纲,陈晓琼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4 |
|
挥起化“无形”为“有形”的魔法棒——基于新生态理念的“四读三境”法备教《琵琶行并序》 |
蒋文学 |
|
202406 |
110 |
|
语文之美 |
严寅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6 |
1 |
|
“语文亲在”论 |
钱金涛 |
|
202406 |
4 |
|
整体贯通,螺旋层进——谈选修性必修阶段的专题研习之道 |
时剑波 |
|
202406 |
11 |
|
大但愿视域下的单篇教学设计——以《氓》为例 |
张志强 |
|
202406 |
31 |
|
让古代诗歌教学更贴近生活——以《氓》的课堂教学为例 |
祝宇 |
|
202406 |
33 |
|
怀念钱梦龙先生 |
顾之川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4 |
|
想念您,钱老师“不忍开箱检旧衣”——忆钱梦龙老师 |
叶映峰 |
|
202406 |
8 |
理论研究 |
大概念的提取思路 |
沈燕 |
语文月刊 |
202406 |
2 |
|
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匡正 |
左高超 |
|
202406 |
9 |
|
古文字教学对中小学四育培养的渗透路径探究 |
施英源等 |
|
202406 |
51 |
|
从景中“人”的角度切入文外“我”的体味——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的一个角度 |
许姗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9 |
|
“闲笔”的审美意蕴及教学策略 |
张硕 |
|
202406 |
14 |
|
数字赋能“大语文教育”的理论溯源与优化路径 |
邱婕 |
|
202406 |
20 |
|
从“三读杨志”探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路径——《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
邓琴 |
|
202406 |
27 |
|
教学解读视阈下教师在多元阅读方式中的角色定位 |
吕义婷 |
|
202406 |
32 |
|
过场式人物的塑造机理及其文本价值——以《红楼梦》中马道婆形象为例 |
曹俊敏 |
|
202406 |
38 |
|
运用逻辑支架,深化理性思考——以高中语文选修中“文化论著”单元为例 |
王卓 |
|
202406 |
42 |
|
板块式思路:促进学科知识结构化的教学策略 |
李丽萍 |
|
202406 |
48 |
|
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背景及意义 |
王随仁 |
|
202406 |
55 |
|
建构主义与初中语文教学 |
沈健 |
|
202406 |
60 |
|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
邱斌宁 |
|
202406 |
65 |
|
统编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价值探究与实践路径 |
马骏骙 |
|
202406 |
150 |
|
《经典常谈》里的“国学概论”(下) |
陈文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6 |
14 |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迭代——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小说大单元教学路径 |
任明满,刘冬雪 |
|
202406 |
18 |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的偏差原因与应对策略 |
章俊 |
|
202406 |
22 |
|
表现性评价视域下的语文微项目式学习 |
姚尚春 |
|
202406 |
25 |
|
单元教学推行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
王希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15 |
|
基于“真实产品”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以“梁山府农庄包厢设计”为例 |
杜国平,吴小杭 |
|
202406 |
18 |
|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中) |
刘宏业 |
|
202406 |
22 |
|
三重理解论:阅读教学过程本质探析 |
于泽元、王远征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6 |
3 |
|
论语文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
蔡可 |
|
202406 |
8 |
|
媒介融合时代中学新闻读教学变革: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
赵桐,董小玉 |
|
202406 |
12 |
|
搭建大数据评价“云梯”,助力整本书阅读力建构 |
汤美林 |
|
202406 |
15 |
|
数据驱动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以项目式学习为例 |
谭霞 |
|
202406 |
20 |
|
混合式学习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分层教学——以双课堂推进《红楼梦》专题教学为例 |
张婷 |
|
202406 |
23 |
|
观点摘编 相关题录 |
|
|
202406 |
27 |
|
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策略 |
车思超 |
|
202406 |
28 |
|
如何基于学科基本问题设计语文学习任务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
|
学科基本问题: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的立足点 |
刘畅,徐鹏 |
|
202406 |
10 |
|
语文基本问题的设计方法与路径——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
张广录 |
|
202406 |
16 |
|
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内容选择雨组织 |
吴欣歆 |
|
202406 |
21 |
|
语文课堂教学共鸣的实现策略 |
吴艳,李震 |
|
202406 |
25 |
|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为例 |
陈斌 |
|
202406 |
29 |
|
新课标视域下阅读能力的结构层次与教学策略——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
刘洪祥 |
语文建设 |
202406 |
21 |
课堂教学 |
四“一”结合,有效落实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以《大战中的插曲》为例 |
朱少山 |
语文月刊 |
202406 |
14 |
|
四个重视促文史融合——以统编教材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 |
谌艺玲 |
|
202406 |
16 |
|
洞箫谁吹:《赤壁赋》教学的激趣点 |
李晓林 |
|
202406 |
20 |
|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语文演讲课的实践研究 |
陈美霞 |
|
202406 |
24 |
|
“名以正体”:小说中人名所起的作用——《大卫·科波菲尔》和鲁迅小说对比阅读 |
张明剑 |
|
202406 |
28 |
|
四“读”:有效推进外国小说阅读的教学方式——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为例 |
李莉 |
|
202406 |
32 |
|
高中作文教学中“单元写作任务”如何落实? |
陈春丽 |
|
202406 |
37 |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情景与解决任务——以汇报课《老人与海》(第二课时)为例 |
车国恩 |
|
202406 |
40 |
|
忽略与使用:《再塑生命的人》四处教学点“透析” |
黎炳晨 |
|
202406 |
69 |
|
何以批判?——《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所包含的社会批判性研读 |
马芸 |
|
202406 |
73 |
|
别有幽情寄深远——《项脊轩志》两处疑难辨析 |
黄佳敏 |
|
202406 |
76 |
|
“也”连连,意绵绵,情款款——《荀子·劝学》第三自然段中“也”字释义新探 |
段园睿,祝振全 |
|
202406 |
78 |
|
为什么是天姥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几组关系解读 |
张根明 |
|
202406 |
81 |
|
“怀王竟听郑袖”中的“竟”究竟作何解? |
楼举国 |
|
202406 |
84 |
|
高堂兴叹 壁上图画——《将进酒》开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山来”奥义新解 |
邱嘉峪 |
|
202406 |
85 |
|
高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整合点”的选择策略 |
区惠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87 |
|
“实用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实践 |
徐幸良 |
|
202406 |
90 |
|
《
<论语>
十二章》的读法与教法
论语> |
李卓 |
|
202406 |
94 |
|
人物通讯三维剖析——以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三篇文章为例 |
马月亮 |
|
202406 |
98 |
|
巧借生活真境,开启“舌尖”智慧——例谈情境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
陈梅芳 |
|
202406 |
102 |
|
中学诗歌阅读的意象——情感教学法 |
王爱玲 |
|
202406 |
106 |
|
抓逻辑关联,品三重超越——部级精品课《兰亭集序》品赏 |
黄曼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6 |
41 |
|
自然而质朴,自由而伟大——部级精品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品赏 |
李霞 |
|
202406 |
44 |
|
星空有界,求索无涯——部级精品课《宇宙的边疆》品鉴 |
执教:田畦耘,观察:倪江 |
|
202406 |
48 |
|
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何以体现?——部级精品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品赏 |
倪佳颖 |
|
202406 |
51 |
|
考古天文,究辨天人——部级精品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品赏 |
顾静莹 |
|
202406 |
54 |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部级精品课《古诗词诵读》品鉴 |
执教:杨夏月,观察:周曼云 |
|
202406 |
57 |
|
“落后”人物也精彩——《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联读教学反思 |
杨轶群,寇永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26 |
|
百年复兴路 强国你我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 |
陈梅 |
|
202406 |
29 |
|
搭建支架 传承经典——陈梅老师课例剖析 |
王玲 |
|
202406 |
31 |
|
一次集会 一场论辩——《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陈晓东,王中宇 |
|
202406 |
32 |
|
《氓》的三重价值探析 |
丁雄 |
|
202406 |
36 |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漫谈 |
徐昌才 |
|
202406 |
39 |
|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实录及设计思路 |
冯为民 |
|
202406 |
41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活动单元教学的基本原则 |
王忠亚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6 |
45 |
|
基于教材建构语文学习情境的迷失与回归 |
王江锋 |
|
202406 |
48 |
|
引入新概念、新话语,催生新质阅读力 |
徐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33 |
|
对话的隐秘:关注形式的阅读——《茶馆(节选)》教学实录 |
汪飞 |
|
202406 |
33 |
|
孟子论辩中的“对方立场”——《齐桓晋文之事》解读 |
刘永胜 |
|
202406 |
51 |
|
《氓》中“淇水”意象作用探析 |
卢重艳 |
|
202406 |
54 |
|
紫色:生命流转与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解读 |
葛小霞 |
|
202406 |
58 |
|
悟透言中意 方见爱之深——《秋天的怀念》平中见奇的语言特色例析 |
杨先武 |
|
202406 |
62 |
|
“小人物”语言的魅力——“凡人微光”学习任务群(第4课时)教学设计 |
蒋兴超 |
|
202406 |
65 |
|
任务群教学的“掘井”路向 |
钱萍,王小东 |
|
202406 |
68 |
|
赏兰亭春色 悟人生至理——《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张玉宝 |
|
202406 |
70 |
|
研究玉拓展:单篇教学“研习”的重要路径 |
刘宏业 |
|
202406 |
72 |
|
追寻简洁文字背后的深意——《登泰山记》教学倾向、内容重构及教学建议 |
童志国 |
语文建设 |
202406 |
25 |
|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视域下的古诗文教学——以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为例 |
纪顺 |
|
202406 |
31 |
|
“寒烟衰草”如何“绿”——汉字研究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应用举隅 |
陈扬,张莉 |
|
202406 |
36 |
阅读写作 |
“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习作评价路径探析 |
季茂旺 |
语文月刊 |
202406 |
45 |
|
阅读“真功夫” |
刘飞燕 |
|
202406 |
48 |
|
漫画作文“现实和梦想之间的鸿沟”导写 |
邢照允 |
|
202406 |
87 |
|
跨越现实鸿沟 直达梦想彼岸 |
段子惠 |
|
202406 |
88 |
|
飞跃鸿沟 奔赴梦想 |
赵佳玉 |
|
202406 |
89 |
|
是愚昧调侃,还是同情愧疚?——以错位理论解读“长毛的故事” |
杨萍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71 |
|
克制的力量 意味的发生——简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姿态 |
张飞 |
|
202406 |
76 |
|
一则值得细品的任务驱动型课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品读 |
徐地仁 |
|
202406 |
80 |
|
建构古典小说阅读策略,提高文学名著审美品位——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
张占营,吴丹青 |
|
202406 |
141 |
|
改写·对读:文言经典《促织》阅读教学尝试 |
曲宏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6 |
28 |
|
在定义拟写中读懂“乡土”概念——《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 |
吴苗苗,厉行威 |
|
202406 |
36 |
|
语言建构:审美鉴赏的有效路径——以《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为例 |
陈国海 |
|
202406 |
39 |
|
借“境”而为,以评促写——真实情境下的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 |
杨梅 |
|
202406 |
63 |
|
考场作文如何让“高阶思维”亮起来——以南通市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作文题为例 |
袁菊 |
|
202406 |
66 |
|
造“有我”之境,得“青眼”之观——以南京、盐城2023年高三调研测试作文题为例 |
吴纪 |
|
202406 |
69 |
|
基于学习进阶的阅读课堂教学改进 |
张晓毓,王彤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3 |
|
指向学习进阶的写作教学改进——基于考试测评视角分析 |
许静晨 |
|
202406 |
7 |
|
依托过程性评价实现进阶 |
舒芳 |
|
202406 |
10 |
|
聚焦历史思维的意象解读——《项脊轩志》的三种角色分析 |
刘希乐,谈娟 |
|
202406 |
55 |
|
香雪的“英雄之旅” |
王州,周晓燕 |
|
202406 |
58 |
|
激荡思维火花 锤炼思辨精神——《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
王利军 |
|
202406 |
60 |
|
以诗词教学眼光看《长安三万里》 |
张静 |
|
202406 |
64 |
|
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思辨磊关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路径 |
闫佳佳,吴振宇 |
|
202406 |
67 |
|
画家“三染法”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运用及启示 |
张善存 |
|
202406 |
70 |
|
读写一体化支架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
王翔,孙迪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6 |
32 |
|
立足真实情境,涵养公民情怀——建议书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
王楚 |
|
202406 |
37 |
|
小说教学:建构环境多维之网,完善问答互动之连 |
沈亚敏等 |
|
202406 |
40 |
|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中华写作文化传统回归 |
类延勇,左高超 |
|
202406 |
52 |
|
基于语言概括的逻辑思维发展探究——以论述类文本阅读学习为例 |
张旭 |
|
202406 |
56 |
|
立足学习证据,开展写作学习活动 |
王从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40 |
|
《提出思辨性中心论点》教学实录 |
邱超君 |
|
202406 |
40 |
|
微专题: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
康慧娟,徐飞 |
|
202406 |
47 |
|
把握作者立场,提升思辨性阅读品质 |
郑桂华 |
语文建设 |
202406 |
4 |
|
思辨性阅读文本资源的选择与开发 |
陈秀玲 |
|
202406 |
10 |
|
文本评价: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路径 |
王艳芳 |
|
202406 |
16 |
|
如何在议论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
姜春波 |
|
202406 |
70 |
|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适宜性探究——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
洪越 |
|
202406 |
73 |
|
新课标下知识、方法与能力关系再观照——一道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的警示 |
于合长,艾君华 |
|
202406 |
77 |
试题研究 |
“去情境”命题与“设语境”答题——从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谈备考对策 |
李旭山 |
语文月刊 |
202406 |
57 |
|
高考诗歌鉴赏诗评题解题策略 |
唐桂丽 |
|
202406 |
61 |
|
求实导向下论述文“名句引用”问题探讨 |
费毅诚 |
|
202406 |
64 |
|
高中语文情境化命题对教学导向作用的探究 |
吴岚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118 |
|
义教新课标与中考命题的一致性研究——以中考非连续性文本试题为例 |
陈兰燕 |
|
202406 |
124 |
|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命题分析及教学建议——以2021-2023年新高考卷为例 |
易思维 |
|
202406 |
156 |
|
南京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题 |
徐志伟等 |
|
202406 |
72 |
|
评教互通,双向建构——评南京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题 |
孟凡军 |
|
202406 |
76 |
|
文本属性在高考测评中的考查价值——一篇“革命回忆录”文本模拟命题后的思考 |
盛江伟 |
|
202406 |
78 |
|
让教学回归教材 让写作真实发生——2024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述评 |
彭胜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73 |
|
“真实写作”于“思维体操”的双向奔赴——兼谈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题 |
刘晓莉,陈鲁峰 |
|
202406 |
76 |
|
高考语文试题中标点符号的考查 |
文杏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6 |
60 |
|
运用微写作训练学生思辨与说理能力探究 |
姚继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74 |
|
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探究与实践 |
刘秋红 |
|
202406 |
78 |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理论运用——2023年中考语文重庆B卷开放性试题为例 |
余米曲 |
语文建设 |
202406 |
54 |
|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 |
方正,王钰瑶 |
|
202406 |
58 |
资料参考 |
“光风霁月”误作“风光霁月” |
李欣荣 |
语文月刊 |
202406 |
13 |
|
“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 |
唐一龙,吴星 |
|
202406 |
36 |
|
这样用“雨后春笋”,褒贬失当了 |
汤青武 |
|
202406 |
68 |
|
“现在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 |
鲁智勇 |
|
202406 |
80 |
|
“向前”还是“上前”“前进”? |
蔡晓鹏 |
|
202406 |
86 |
|
“结发兄弟”,是什么兄弟? |
舒敬东 |
|
202406 |
94 |
|
巧用“副文本”构建课堂“真实情境”——以《烛之武退秦师》插图“副文本”为例 |
王守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6 |
84 |
|
“为报”如何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辨析 |
黎炳晨 |
|
202406 |
129 |
|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字语连用与间用问题探讨 |
韦奇林 |
|
202406 |
133 |
|
从语义的澄清到思想的澄明——基于语义网络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本解读 |
丁春花 |
|
202406 |
137 |
|
中学语文教科书古诗文注释的历史演进 |
朱于国,李嘉哲 |
语文建设 |
202406 |
48 |
教研有得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 |
牛晓利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6 |
81 |
|
课程视域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
闫佳佳等 |
|
202406 |
83 |
|
指向高品质高中语文第二课堂项目化实施的策略研究——以江苏省海门中学“沈绣社”社团活动为例 |
蔡健华 |
|
202406 |
86 |
|
功已成 名难就——《短歌行》主题背后的心结 |
李旭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46 |
|
谈思维建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为例 |
周宁 |
|
202406 |
50 |
|
为达课时目标而创设情境——《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及简评 |
王俊芳等 |
|
202406 |
53 |
资讯 |
索引 |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6 |
64 |
视窗 |
美国服务性学习: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
张拥航,王雪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85 |
文学追梦 |
数星星的孩子 |
赖安平,指导老师:吴元军 |
语文月刊 |
202406 |
90 |
|
老 |
吴雨峰,指导老师:肖美玲 |
|
202406 |
95 |
|
一次等待 |
廖玉琪 ,指导老师:刘健勇 |
|
202406 |
96 |
|
传统孝道在古诗中的直接抒写——读白居易《慈乌夜啼》和孟郊《游子吟》 |
孙彦君 |
语文建设 |
202406 |
40 |
|
《滕王阁序》中的时空意象构建 |
胡书云 |
|
202406 |
44 |
成长有道 |
特殊的师徒之缘——怀念钱梦龙老师 |
黄厚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6 |
79 |
|
在自我超越中寻求突破 |
白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6 |
82 |
广告书评 |
新教材背景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陆如兵 |
语文建设 |
202406 |
|
|
齐头并进提升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
李耀辉 |
|
202406 |
|
|
高中语文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革新 |
李为华 |
|
202406 |
|
|
文学批评的新问题及理论研究 |
陈霓 |
|
202406 |
|
|
论语智慧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
徐丽丽 |
|
202406 |
|
|
“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
张静 |
|
202406 |
|
|
多维视角开展新时代教育管理工作 |
黄燕 |
|
202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