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中:文理并重 多元创新 打造未来人才成长摇篮
录入者:depart1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2日
作为泉州的“老牌名校”,泉州七中拥有93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品牌,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如今已发展成福建省名校和全国知名中学。
在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泉州七中已接连斩获多项国家级荣誉: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福建省一等奖、科协主席奖并入围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作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泉州七中一直深受全国众多知名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青睐。泉州七中究竟有哪些独特的魅力?近日,记者走进泉州七中,带你寻找答案。
聚焦“科学创新”核心素养培厚拔尖人才生长土壤
为涵育学生科技创新素养,泉州七中始终秉持“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核心创新理念,推动学生进项目、进实验室、进团队,逐渐形成“兴趣导向—课题研究—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的科创教育路径。科创实践室、艺术创客室、天文活动室、机器人工作室、微生态实验室等10多个创新实验室,以及机器人社、航模社、3D打印社、天文社等10多个科技类社团为学生搭建了高质量的科创成果孵化平台,帮助学生找到符合个人兴趣的“科创小组”。每年举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节,让科创活动走进学生日常生活,为全校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该校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代训,通过竞赛提升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该校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并获国际、全国、省、市各级奖励500余项。其中世界机器人奥赛金牌2项,世界机器人奥赛铜牌1项,专项奖1项;全国金牌23项,银牌14项,铜牌15项;福建省金牌74项,银牌55项,铜牌43项等。同时,学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促进学校科普与学生学术水平双提升。
科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该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创新教育生态。学校除了积极与市科技馆建立馆校合作外,还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共建交流,促进江南校区“院士工作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中心”等科学教育阵地的建设和提升,助力校园科技文化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与“创新之星学校”“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等“国字号”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福建省教育系统“五一先锋岗”。
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形成多元创新育人路径
春秋游学,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青春加冕,让成人礼成为家校共育公开课;艺术节里,每位学生都能走上成长舞台“C”位……“全面发展、文理并重、凸显特长”的办学理念正“润物无声”滋养着七中的学子们。为推进五育融合,泉州七中构建了“德育领创、智育启创、体育助创、美育浸创、劳育践创”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常态化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书香校园等支柱活动,支撑学生多元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文体艺术、国际办学等诸多办学特色。
2024年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
在学科竞赛方面,泉州七中始终坚持竞赛与高考齐头并进,服务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学校在原有学科竞赛教练团队的基础上,大力培养了一批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竞赛的金牌教练,显著提升了团队的竞赛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学科能力。近年来,该校已有75人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斩获奖项。
该校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打造艺术类、文化类育人平台,打造出一系列精品社团,现有文化传承类、体育艺术类、语言表演类等六大类20余个社团,从高端大气到内涵雅致,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的社团均是学子们彰显个性和开发潜能的平台。学生在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下,找寻个人志趣,提升了艺术技能,实现了理想目标。近年来,学校向全国一流名校输送了不少兼具专业技能和美育素养的创新人才。
创设“文理兼修”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多维创新意识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手段。泉州七中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新时代命题,把握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立了分类施教、分层发展的课程实施模式,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有机融通的“金鸡百花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近年来,泉州七中立足办学历史、聚焦现实需求、前瞻未来发展,明确了“‘五育’并举、文理兼修、科创见长、多元发展”的新坐标。在校长吴鹏飞看来,人文与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双翼。他表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不是‘两张皮’,而是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齐头并进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双向渗透,增强理科教师人文教育的意识与自觉,挖掘文科内容隐藏的科学素养与价值,并将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素养写进日常教学的设计里、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每年,该校都会向学生提供近200门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校本选修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开展高端学术讲座,并将德育活动、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为学生未来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按需选学、教师按需施教,多维融合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涯规划的自主性显著提高。
锻造“德才兼备”教师队伍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泉州七中始终致力于锻造一支个体有特长、群体有特色、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严谨科学精神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目前,该校已构建教师职业规划发展体系,建立梯级培养机制,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该校已拥有16个市、区名师工作室,20余位学科奥赛和科技创新金牌教练,其中有5位教师被聘为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同时,该校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有三名老师被评聘为全国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多名老师曾先后获得“全国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员”“福建省十佳科技辅导员”“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优秀辅导员”“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在泉州七中,老师除了要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将发现、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能力。该校鼓励教师用“伯乐”的眼光看待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多元发展之路的“千里马”,同时还积极帮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引导教师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学校还通过健全“外引内培”长效机制,聘请科学副校长、科创“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促进基础研究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推动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深知识的传递,更是创新意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传递。未来,泉州七中将继续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突破口,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未来人才。(陈森森 谢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