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学术与研究 |
基于博物馆大众公共文化空间的主题书法展览新模式的构建与拓展——关于“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系列活动的思考 |
孟庆星 |
中国书法 |
2022.11 |
47 |
尚意精神与当下书法创作 |
李刚田 |
中国书法 |
2022.11 |
53 |
尚意书风以“苏黄米蔡赵”为代表论 |
徐利明 |
中国书法 |
2022.11 |
60 |
欧阳修与尚意书风——北宋尚意书风思想体系之浅识 |
陈夫州 |
中国书法 |
2022.11 |
66 |
北宋士人书法“平谈”美学观研究 |
李嘉文 曹务龙 |
中国书法 |
2022.11 |
75 |
宋代尚意书风的演进 |
代天才 |
中国书法 |
2022.11 |
88 |
王献之课帖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 |
张曙光 |
中国书法 |
2022.11 |
94 |
宋意风流 |
刘玉宏 |
中国书法 |
2022.11 |
99 |
苏轼的艺术自然观 |
郝峥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04 |
萧散简远与宋代的“尚逸” |
张岩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12 |
诗法与书法:论黄庭坚的草书艺术 |
兰正江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16 |
论“尚意”背景下米书之“趣” |
王晶晶 王书峰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23 |
“引帖为典”与“帖辞入诗”——以苏、黄对《阁帖》的引鉴为中心 |
杜立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27 |
宋四家“崇王”观与尚意书风 |
张东升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32 |
林希的金石情怀与尚意书风 |
耿鑫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40 |
再论书法艺术通感与文学表达(三) |
丛文俊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54 |
以书法形式呈现鉴藏史脉络 |
陈振濂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46 |
《广艺舟双楫》与清代碑学话语的构建 |
朱天曙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59 |
再论“写”与“书”:试探中国古代书写文化的多样性 |
(意)碧罗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75 |
书法批评:审美观念发展的内在潜力 |
梅学味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81 |
《风峪华严石经》书风管窥 |
曹亚彬 周鸿鹏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84 |
“正统之法”与“个性之意”——晚明草书笔法阐释摭论 |
赵紫文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86 |
傅山书法的递进与丕变 |
彭再生 陈先郡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88 |
新时代书法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
祝帅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90 |
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学对书法批评的推动 |
朱玉洁 |
中国书法 |
2022.11 |
193 |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
肖伟 |
国画家 |
2022.06 |
11 |
清末民初广东美术在上海的传播及影响 |
石莉 |
国画家 |
2022.06 |
18 |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
王嘉 |
国画家 |
2022.06 |
20 |
杭州胜境——读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最忆杭州》 |
王依红 |
国画家 |
2022.06 |
48 |
峭壁高千尺 清风递远香——邢少兰兰花作品赏析 |
邢曦峰 |
国画家 |
2022.06 |
50 |
心空无尘——小野竹乔的腔调 |
喻建十 |
国画家 |
2022.06 |
54 |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
闫勇 |
国画家 |
2022.06 |
59 |
从《审讯王奉仙文书》看颜真卿行书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
鲁世杰 |
国画家 |
2022.06 |
61 |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
左箫悦 |
国画家 |
2022.06 |
63 |
《临泉高致》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 |
黄玉倩 |
国画家 |
2022.06 |
65 |
浅析四川石渠县石刻中的华韵意趣 |
孙晗 王灏予 彭志军 |
国画家 |
2022.06 |
67 |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形态探究 |
李璐 |
国画家 |
2022.06 |
70 |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浅谈历史画创作 |
刘少宁 |
国画家 |
2022.06 |
72 |
对自然的观照——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
李文馨 |
国画家 |
2022.06 |
74 |
基于水墨元素语境下的书画包装设计研究 |
王春涛 杨雨桐 |
国画家 |
2022.06 |
75 |
当代文化语境下写意花鸟画的转型 |
邹高昆 |
国画家 |
2022.06 |
77 |
关山月艺术在高职院校的特色应用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于关山月中国画学院为例 |
卢婉仪 黎丹华 |
国画家 |
2022.06 |
80 |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与研究 |
霍洛维兹钢琴演奏风格研究(五) |
刘云天 |
钢琴艺术 |
2022.11 |
16 |
席夫谈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九) |
郭建英 |
钢琴艺术 |
2022.11 |
18 |
纪念德彪西160周年诞辰——钢琴巨匠演绎德彪西掠影 |
张可驹 |
钢琴艺术 |
2022.11 |
22 |
李斯特的课(三) |
奥古斯塔·布瓦西耶 |
钢琴艺术 |
2022.11 |
26 |
现代钢琴音乐鉴赏之二——卢西亚诺·贝里奥与《循环》 |
隋榕 |
钢琴艺术 |
2022.11 |
30 |
迈克尔·施陶特《24首钢琴艺术练习曲》创作特点和演奏研究 |
张小羽 |
钢琴艺术 |
2022.11 |
37 |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解析(十四) |
常桦 |
钢琴艺术 |
2022.11 |
43 |
钢琴合作艺术点滴(四)——德彪西艺术歌曲 |
崔岚 |
钢琴艺术 |
2022.11 |
46 |
拆分重组——我的钢琴教学小妙招 |
叶琳 |
钢琴艺术 |
2022.11 |
50 |
传奇钢琴名师俞便民——《钢琴教学探微》读后 |
周铭孙 |
钢琴艺术 |
2022.11 |
55 |
造化赋形 学理为用——范焘艺术成就素描 |
宁汐 |
音乐生活 |
2022.11 |
4 |
迷雾笼罩”的多瑙河——歌曲《多瑙河之波》源流考 |
孙兆润 |
音乐生活 |
2022.11 |
9 |
“绕梁三日而不绝”审美内涵之别裁 |
武文华 |
音乐生活 |
2022.11 |
15 |
理性融于灵感——从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探究灵感的逻辑性 |
张朝 |
音乐生活 |
2022.11 |
18 |
回落生活的经典——“孔子闻韶”事件与礼乐精神的发觉 |
苏羽弘 |
音乐生活 |
2022.11 |
21 |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民族情怀与演奏分析 |
邓溯源 彭艺芳 |
音乐生活 |
2022.11 |
26 |
悲弦激新声——《小胡笳》打谱札记及创作浅释 |
林恒旭 徐君跃 |
音乐生活 |
2022.11 |
29 |
中国声乐艺术中歌唱家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
郭建民 |
音乐生活 |
2022.11 |
33 |
苏统谋与南音(十六)——“排门头”的抢救性恢复 |
陈燕婷 |
音乐生活 |
2022.11 |
38 |
音乐文物的“前世”与“今声”——对华夏古乐团音乐考古文物复原展演的思考 |
吴雪 |
音乐生活 |
2022.11 |
43 |
歌剧《运河谣》同名主题唱段的演唱分析与教学研究 |
徐潜 苏冰洛 |
音乐生活 |
2022.11 |
48 |
钢琴艺术指导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的改革与创新 |
崔帆 |
音乐生活 |
2022.11 |
54 |
论美育与音乐教育管理的关系问题 |
李浩 |
音乐生活 |
2022.11 |
57 |
OBE理念下音乐艺术类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
丛海燕 |
音乐生活 |
2022.11 |
60 |
薪火相传谱华章,血脉赓续颂山河——从钢琴协奏曲《黄河》到《山河颂》 |
王耿 胡实 |
音乐生活 |
2022.11 |
64 |
基于Cycling 74 MAX环境下的电子音乐中声音空间交互设计初探 |
包忆杭 |
音乐生活 |
2022.11 |
68 |
彰显时代性——李劫夫红色歌曲的创作特征 |
张爽 |
音乐生活 |
2022.11 |
73 |
理查·斯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抒情性与戏剧性 |
李冰 |
音乐生活 |
2022.11 |
78 |
中国和俄罗斯鄂温克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以舞台剧《敖鲁古雅》为例 |
乌日娜 |
音乐生活 |
2022.11 |
83 |
探究巴洛克时期管风琴音乐流派的起源与嬗变 |
赵勇 |
音乐生活 |
2022.11 |
88 |
基于民族音乐审美心理视角的《春舞》艺术特征探析 |
胡诗晨 肖端 |
音乐生活 |
2022.11 |
93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上) |
彭吉象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5 |
指向“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探索中国古代音乐教学新路径——谈“吟诵”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
吴禄蕊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12 |
新时期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创新课堂 |
谢化平、程聪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18 |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处之道 |
包俊晓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23 |
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常态课的构建——基于“联结”教学策略 |
丁锦玲、印滢斐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29 |
融合教育视域下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以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
张文博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62 |
大山深处绽放“吉他弹唱”之花 |
毛鑫玥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68 |
教师教育 |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音乐教学观 |
毛宇静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36 |
高校音乐史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
王丹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43 |
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探析研究 |
宋敏、毛玉扬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48 |
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学音乐翻转课堂的审视与实施路径 |
王晓彤、徐晴岚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1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