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书香校园征文三等奖作品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苇浦添馨香,英雄颂赞歌
江南高二9 陈萌 指导老师:翁凡凡
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鳞入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苇塘不只是一帘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编织着无数英雄的血液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能成为冀中的名胜风景。
白洋淀兴许是个“小地方”,但一曲《白洋淀纪事》却将这英雄赞歌唱得宏声嘹亮。
七七事变后不久,敌人残忍而暴虐的铁蹄践踏了白洋淀的祥和安宁。硝烟与战火,在冀中平原上肆意蔓延开来,敌人嚣张地在白洋淀修炮楼,安据点,强抢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苇纱。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白羊淀的人民无以为生,终于奋起反抗。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前方参军抗战,年轻的妇女们亦在后方积极投入生产,为热血青年们保驾护航,处处都唱响了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之歌。
董存瑞炸碉堡可歌可泣,刘胡兰舍生取义感天动地,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大受震撼。但英雄的革命是建立在人民群众上的,英雄人物的成就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若言英雄是雾海中驱散黑暗的灯塔,那么人民便是铸成灯塔的那一砖一瓦。他们也许微不足道,但众志方能成城,焰火方能高抬。而《白洋淀纪事》讲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无畏生死的普通人。
他们的名字也许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白洋淀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万里河山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人民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就像那一腔腔赤诚如铁的热血洒在锦绣河山上被夕阳染红的样子,他们同样值得每一个人的深深铭记。
不同于以往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的沉重笔调,孙犁先生的笔是温和的。平凡的农民与村干部间的互利互助,打仗的青年对家乡白洋淀的深深思念,即使写到战斗的场景,也滤过了重重血腥和惨烈。他用小人物的机警盖过了哀鸿遍野。《芦花荡》里撑船的老头,巧下陷阱诱骗“大鱼”上钩;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给部队送米;在重重枪林炮火中护送大菱和二菱治伤。《白洋淀纪事》不直言战场的艰险,却写尽小人物的果敢又有勇有谋。
作者孙犁先生曾言:“我们愿意看到令人充满希望的东西,春天的花朵,春天的鸟叫,不愿意去接近悲惨的东西。”他将真善美的音符谱写在字里行间。在白洋淀英雄式人物的背后,总有辛勤劳碌的匆匆身影在发光发亮。战士们笑着说“拖后腿”的她们却是实实在在真善美的体现者,至美的“苇浦和莲”。《荷花淀纪事》和《嘱咐》里的深明大义的水生嫂,《山地回忆》里的纯洁无暇的妞儿,《光荣》里的无私奉献的秀梅,乃至《村里》的大胆追求新思想的香菊及她的母亲……每个女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或活泼或温婉或沉稳,但有一样不变的,就是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对真善美的纯纯追求。热忱的心在人性的光辉下闪闪发亮。
而英雄群像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篇《采蒲台的苇》。
它篇幅很短,读之却令我热泪盈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是有人愿意挺身而出去守护这个世界。
那个最后被捉住的人,他歪着头,流着血,“没有!”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回荡在苇浦中。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死是刚强!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
他的一腔热血,正因为理想和信仰。人们在解放的道路上追求着理想,这理想逐步解除每个人切身的痛苦,寄托那衷心的祝福。理想能在每个人的心里生出根来,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扩大。红旗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指引我们摆脱苦海的伟大精神力量。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之年。我们更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淡淡苇浦间,是它的馨香,吹拂着远方的人们,歌颂着英雄的赞歌。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英雄的浩气永存,愿这盛世如先辈们所愿!
- 上一篇:2022年书香校园征文三等奖作品
- 下一篇:2022年书香校园征文三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