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与研究 |
重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之一 |
朱贤杰 |
钢琴艺术 |
2022.10 |
25 |
霍洛维兹钢琴演奏风格研究(四) |
刘云天 |
钢琴艺术 |
2022.10 |
32 |
席夫谈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八) |
郭剑英 |
钢琴艺术 |
2022.10 |
39 |
钢琴教学艺与术——速度的表达 |
王菁菁 |
钢琴艺术 |
2022.10 |
41 |
视唱练耳学习中的“弹”与“奏” |
夏月 |
钢琴艺术 |
2022.10 |
50 |
李斯特的课(二) |
奥古斯塔•布瓦西耶 |
钢琴艺术 |
2022.10 |
54 |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与弹唱(二十二) |
蔡常青 |
钢琴艺术 |
2022.10 |
58 |
艺术多少事 古琴最中国——也谈中国文人乐器及器乐的审美内涵 |
武文华 |
音乐生活 |
2022.10 |
9 |
追求•书写•表达——谈当下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与转型 |
张晨 |
音乐生活 |
2022.10 |
13 |
中国声乐艺术中歌唱家的深度解读与阐释维度 |
郭建民 |
音乐生活 |
2022.10 |
19 |
相得益彰•以闻促思•跨界叙述——《声湾:音乐与旅行》评介 |
胡紫欣 肖艳平 |
音乐生活 |
2022.10 |
25 |
简论三度高叠和弦及其听觉训练 |
汪洹名 |
音乐生活 |
2022.10 |
29 |
歌曲《边境的小鸟》的演唱难点分析 |
杨柯雨 洪宜德 |
音乐生活 |
2022.10 |
34 |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分析 |
吴晶晶 陈佳玮 |
音乐生活 |
2022.10 |
37 |
民间映辉 当代融汇——二胡的民间积淀与当代发展 |
郭亚昊 高佳一 |
音乐生活 |
2022.10 |
40 |
民俗节庆仪式中的“吵子会”音乐文化研究 |
赵绪帅 |
音乐生活 |
2022.10 |
44 |
跨域分布的锡伯族音乐舞蹈文化有着怎样的故事——为尹爱青书序 |
宋瑾 |
音乐生活 |
2022.10 |
47 |
唱响民族声音 世界文化共融——2022世界合唱节活动综述 |
孙晓烨 叶烔 |
音乐生活 |
2022.10 |
51 |
辽宁歌曲创作研究(2000-2020) |
王旭 |
音乐生活 |
2022.10 |
56 |
桂林抗战音乐文化研究 |
魏艳 郭彦玲 |
音乐生活 |
2022.10 |
62 |
对于地方综合高校歌剧排演的思考——以江南越韵民族歌剧《秋瑾》为例 |
张雪芹 张海 |
音乐生活 |
2022.10 |
69 |
从音乐美学视野看鲁艺时期歌剧的创作与实践 |
李放 |
音乐生活 |
2022.10 |
73 |
论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与表演策略研究 |
陈国东 |
音乐生活 |
2022.10 |
76 |
欧洲19世纪《VACCAJ》练声曲对当代声乐训练作用研究 |
李雅菲 苗雨 |
音乐生活 |
2022.10 |
79 |
探究FUNK音乐发展过程中爵士鼓即兴演奏的演变 |
李施威 |
音乐生活 |
2022.10 |
82 |
探究民族经典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多重文化属性——以歌剧《沂蒙山》中海棠为例 |
陈书苑 高静 |
音乐生活 |
2022.10 |
86 |
宋代宫廷雅乐中的创作群体研究 |
王鹏 |
音乐生活 |
2022.10 |
89 |
音乐社会行为中的交融与触碰——以山人乐队为例 |
于佳圻 陈娟 |
音乐生活 |
2022.10 |
93 |
比较社会学视角下乡村音乐教师的生存困难与破局之道(下)——基于24省(市、自治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向文、李嘉欣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5 |
打开思维之墙 让课堂更“营养”——全维视角下教材解读的有效策略 |
方玲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11 |
高中戏曲鉴赏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为例 |
钟秋红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17 |
构建多维音乐课堂,促进单元深度学习——以“行进之歌”教学为例 |
张研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23 |
理解驱动下的殊途同归——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和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探索 |
郝子睿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29 |
新时代中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
刘鸿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64 |
教师教育 |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员教学设计研究 |
韩忠岭、张妙言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36 |
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双减背景下音乐师范生能力培养探究——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
闻雯、王鑫于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43 |
把目光投向“人的整全”——音乐教育功利化的消解之道 |
李兰、夏雄军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51 |
立德树人任务下高校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
陈柳江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10 |
57 |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学术与研究 |
集学术与艺术于一体的人文书苑奇葩 |
刘庆柱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07 |
《寸耕堂吉金题识》的学术与艺术价值 |
陆明君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22 |
殷商刻辞与中国艺术观念的本源 |
刘成纪 |
中国书法 |
2022.10 |
5 |
先秦秦汉时代的讹字问题 |
赵平安 |
中国书法 |
2022.10 |
22 |
礼器•风格——书法史之于《散氏盘铭》的接受与再造 |
胡抗美 |
中国书法 |
2022.10 |
34 |
篆籀笔法观的确立和应用 |
郭嘉颖 |
中国书法 |
2022.10 |
46 |
从大孟鼎、毛公鼎铭文看西周政治制度 |
严家森 |
中国书法 |
2022.10 |
58 |
安国藏五十三字本《泰山刻石》考——兼论秦篆的艺术性 |
胡鹏 |
中国书法 |
2022.10 |
66 |
秦诏版书风分类赏析 |
谢小毛 |
中国书法 |
2022.10 |
74 |
新莽嘉量的书法艺术特色及影响 |
刘伟明 |
中国书法 |
2022.10 |
80 |
“篆引”品“圆” |
张尔奇 |
中国书法 |
2022.10 |
86 |
《天发神谶碑》在清代的传播及影响 |
徐畅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47 |
李阳冰“铁线篆”书风繁衍与发展论 |
薛帅杰 |
中国书法 |
2022.10 |
94 |
李阳冰篆书风格演变探微 |
吴工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57 |
再论书法艺术通感与文学表达(二) |
丛文俊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36 |
郑文焯与民国名流的艺文交往——以郑文焯致程淯信札册为例 |
蔡卫东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93 |
王羲之书法“自然观”的生成 |
杨建虎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61 |
沈从文的书学观与章草创作 |
李睿仪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74 |
从“摹写既熟”到“自无痕迹”——张骞书法概观 |
石莉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77 |
新媒体时代书法艺术的传播现状 |
德格吉勒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79 |
怒猊抉石 渴冀奔泉——徐浩楷书创作研究 |
沈佳玥 |
中国书法 |
2022.10 |
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