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与研究 | 记“2021.哈尔滨音乐学院国际钢琴教学法艺术节” | 赵小红、张泽亮 | 钢琴艺术 | 2021.12 | 48 |
美国20世纪以来钢琴教学法的重要成果与前沿动态(上) | 杨丹赫 | 钢琴艺术 | 2021.12 | 54 |
匠心独运 闲约深美——作曲家周湘林艺术成就的历史研究 | 王安潮 | 音乐生活 | 2021.12 | 4 |
陆在易女声合唱作品钢琴伴奏艺术特征研究 | 韩静怡 颜 咏 | 音乐生活 | 2021.12 | 12 |
从《狂人日记》到《思凡》——郭文景歌剧作品研究述评 | 乔文熙 | 音乐生活 | 2021.12 | 16 |
在探索唢呐系乐种流变中反思家乡民俗学一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 | 钱钰 白莉 | 音乐生活 | 2021.12 | 22 |
“第二实践”在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中的运用 | 陈思 | 音乐生活 | 2021.12 | 26 |
浅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一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 | 陈瑶 | 音乐生活 | 2021.12 | 30 |
斯洛尼姆斯基小提琴作品赏析:从《单旋律乐曲》到《传奇》 | 张铠麟 | 音乐生活 | 2021.12 | 33 |
肖邦《第二谐谑曲》跨语境演奏研究——以郎朗、齐默尔曼及莫拉维奇为例 | 程宪伟 | 音乐生活 | 2021.12 | 36 |
回望鲁艺初心 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沈阳音乐学院“鲁艺音乐文化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侧记 | 李放 | 音乐生活 | 2021.12 | 39 |
历史记忆与个性延展——辽剧音乐的传承、流播研究 | 姚佳欣 | 音乐生活 | 2021.12 | 44 |
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探讨 | 吴燕菊 | 音乐生活 | 2021.12 | 49 |
中提琴演奏的教学策略研究 | 钟华 | 音乐生活 | 2021.12 | 52 |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吴晶晶 | 音乐生活 | 2021.12 | 55 |
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普修课中的教学运用 | 朱玉姝 许 凤 | 音乐生活 | 2021.12 | 58 |
关于高校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探究 | 李浩 | 音乐生活 | 2021.12 | 61 |
论预备练声练习在高校声乐专业课中的重要性 | 李英瑜 | 音乐生活 | 2021.12 | 64 |
高等院校音乐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探析 | 朱晏锋 | 音乐生活 | 2021.12 | 67 |
楚州十番锣鼓音乐研究现状与当下研究路径 | 仲崇连 罗天羽 | 音乐生活 | 2021.12 | 71 |
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传播路径及影响力的探索与研究 | 陈曦泽 | 音乐生活 | 2021.12 | 74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探寻 | 程楚乔 | 音乐生活 | 2021.12 | 77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审美 | 姜凯牛艺添 | 音乐生活 | 2021.12 | 80 |
试论校园剧多样性表演风格统一呈现中音乐的作用——浅析五音戏校园清唱剧《王尽美的母亲》 | 尹露 | 音乐生活 | 2021.12 | 84 |
文化视域下的天水酒歌探析 | 范琳琳 | 音乐生活 | 2021.12 | 87 |
“双减”背景下美育进中考的新思考 | 潘丽琴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9 |
区域实践:素养指向的音乐新常态课堂建构 | 姚丽雅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13 |
初中生音乐欣赏学绩测评框架建构 | 贺亚平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21 |
精教、多元、悦乐——走向知行合一的融合音乐教学课堂 | 王晓婧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26 |
泉州市培元中学南音特色办学研究 | 蔡清雅、陈恩慧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31 |
小学戏曲社团有效开展的实践策略 | 李坤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56 |
社区音乐人才本科培养模式构建 | 吴巧云、张帆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60 |
教师教育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美好人格塑造的探究--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视角 | 储冀璇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35 |
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构建——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 钱韦岑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42 |
近十年我国音乐教育学术论文研究范式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国内9本音乐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 | 罗媛媛 王秀萍 | 中国音乐教育 | 2021.12 | 48 |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学术与研究 | 陈子奋漫说 | 张家壮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22 |
沈觐寿先生与书法 | 蒋平鹏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30 |
素心斋主潘主兰 | 傅永强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38 |
“龙门书风”的美学嬗变、技术检测与现代阐释 | 陈振濂 | 中国书法 | 2021.12 | 5 |
选择的意义,对龙门造像题记书法经典化历程的思考 | 李慧斌 | 中国书法 | 2021.12 | 22 |
龙门体在晚清书学中的意义与历史定位 | 吴高歌 | 中国书法 | 2021.12 | 31 |
古阳洞书法石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传播 | 高敏 岳康宁 | 中国书法 | 2021.12 | 55 |
龙门石室古阳洞北朝造像题记小品书风类析 | 刘灿辉 | 中国书法 | 2021.12 | 61 |
刻工群体与北朝佛教铭刻——以《杨大眼造像记》的刊刻为例 | 吴宗阳 | 中国书法 | 2021.12 | 65 |
刻石书法的临习接受视角--兼以《始平公造像》为例 | 程兴林 | 中国书法 | 2021.12 | 77 |
论鲜于枢 赵孟頫不同书法范式及系脉 | 解小青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52 |
唐代书画市场的生成与转捩 | 南泽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54 |
明代书画中介人员称谓分化考 | 宋吉昊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56 |
《吾宝贤堂集古法帖》底本源流考略一以所录二王书述为例 | 王一钦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59 |
唐代石刻刻工考略 | 田熹晶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61 |
曹溶金石碑帖收藏动因考察 | 王文超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63 |
道在瓦甓--西安张安世墓出土“张”字巨印功用探析 | 娄钰杰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65 |
西周早期曾国同铭器铭文书体例说 | 王肖丹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68 |
新文科背景下的书学研究 | 向净卿 郝海波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70 |
维新之道:高等书法教育困境中的超越 | 吕金光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72 |
后藤朝太郎中国书法研究的特征及其原因 | 李常清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78 |
“松江书派”正名 | 廖丹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80 |
当代书法研究的中心与边角关系探究 | 郭伟波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82 |
从嘉道时期的书法雅集看碑学传播——以广东为例 | 周利锋 | 中国书法 | 2021.12 | 184 |
二十一世纪初的林散之研究 | 封钰 王茜 | 中国书法 | 2021.13 | 186 |
虞龢《论书表》“妍,质”论辨析 | 谭学念 | 中国书法 | 2021.14 | 189 |
从日本,美国等地之收藏考察晚清学者俞樾的多元篆书实践 | 延雨 | 中国书法 | 2021.15 | 191 |
阮元“碑学”理论再识 | 张机 | 中国书法 | 2021.15 | 195 |
从文化视野看当代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 | 陈亦工 | 中国书法 | 2021.15 | 197 |
略谈中国画独特的审美鉴赏观 | 童节 | 国画家 | 2021.06 | 54 |
《闽中十景图》与清初福建画坛研究 | 陈端 | 国画家 | 2021.06 | 57 |
“虎溪三笑”题材在《钁头边知己图》中的新演绎 | 陈夏 | 国画家 | 2021.06 | 59 |
著名书论家赵壹与《非草书》 | 杨晓军 | 国画家 | 2021.06 | 61 |
聋人高等艺术教育协同育人教学研究 | 刘虹 刘洪波 | 国画家 | 2021.06 | 63 |
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美育功能初探 | 刘文凯 | 国画家 | 2021.06 | 64 |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如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 陈福龙 | 国画家 | 2021.06 | 66 |
造型转向与人物画中的线描 | 石自良 | 国画家 | 2021.06 | 67 |
山水画论与现代城规的融合与应用 | 王振东 | 国画家 | 2021.06 | 68 |
谈谈写意荷花创作 | 柴培甲 | 国画家 | 2021.06 | 70 |
“广告策略与创意设计”课程在思政教学中示范建设实践研究 | 吴妍 | 国画家 | 2021.06 | 71 |
中国画的空间意识在中国动画中的民族化表达 | 孙晗 杨景 | 国画家 | 2021.06 | 72 |
宋艳艳女史《草虫花蝶图》藏印考 | 俞洁 | 国画家 | 2021.06 | 74 |
论中国画审美特征对主旋律影片画面建构的启发 | 李维 | 国画家 | 2021.06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