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未来的育人课程
录入者:jwc2011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1日
庄月芳 校长
每到一所学校参观学习,我最感兴趣的是该校的课程体系。
一引其纲, 万目皆张。课程体系的背后,反映的是教育者的世界观和人才培养观。一所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时代特质的教育,它的支撑点就是课程。
课程无小事,它关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历史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百年未有之大机遇。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所以,除了基础性课程,还须有各类特色课程。如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师讲座、社团活动、国际交换生、特色艺体课程等。特色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渗透,相互成就。
未来已来,创新以待。“创新教育”是我认为的应该秉持的办学特色。具体内涵是使学生兼具“人文底蕴,科技素养”。根据“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我喜悦地看到,从学校计算机房、机器人工作室和各学科培训室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人才,他们各具天赋,各有特长。特色课程成为学生挖掘学科兴趣特长和开展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从“象牙塔”到“荒野求生”,真实的世界没有说明书。反之,如果成长进程中,理想被越俎代庖,兴趣被忽略不计,潜能被熟视无睹,怎能葆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向前奔跑呢?
汇浪成海,聚沙成塔。课程实施得怎么样,观察教学的现场就知道。听听,是否有精神拔节的音律;看看,是否有熠熠生辉的目光;感受,是否有心灵相通的气场。那些贴在墙上的理念和精神,是不是真的刻在师生的心上。一声声应答、一张张面孔、一处处细节,汇聚成一所学校独有的风光和格局。
育人之人,即课程执行者,应充满引导力、生命力与创造力。
一要立明师之德,以正气引领立德树人的新风尚。明师之明,在明白做人的正道真理,可以正身律己,也可以为镜而正他人。明在安身立命的正业,学识学术高超。前者备,方可以有师德;后者具,方可以育弟子。
二要练明师之功,以蓬勃生命力浇灌满园桃李。自己追求卓越的教师,才能激励学生走向卓越。面对种种挑战,明师勇于“挑担子”,不断探索和实验;乐于“找岔子”,不断质疑着没有问题的问题,形成问题倒逼机制,从而提升教师的思辨力和执行力。
三要具明师之眼,以创新思维营造一切皆有可能的课程环境。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人的智力结构不同,发展智力应扬长避短。数学课上的“学渣”,却可能是音乐课上的“学霸”。明师之明,在于能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因材施教。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在江南七怪眼中是“笨孩子”,但我们知道,他从小跟着哲别师傅练就了一箭双雕的绝技,“射箭科”可谓大漠最牛“学霸”。后幸遇洪七公,一位课程意识很强的明师,一眼就看出郭靖学不了套路灵动的打狗棒法,遂传授其需要深厚内力和坚韧毅力的降龙十八掌。教育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倒果为因,先成为后拥有。在机器的世纪,更要牢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灵魂质量。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就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得益于学校特色课程的创设,因为他们在中学阶段就看见自己未来的样子。 (本文发表于2019年10月31日《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