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示范性高中建设专栏>>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高一城南校区劳动征文优秀作品

录入者:zhengjiaochu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田野上的斜影

高一城南5班  余华炜  指导教师:曾白婷

白昼未央,昏黄的黄昏,绕着青灰色的炊烟笼罩着沉寂的乡村。亭台阁楼上,极目远眺的我,目光落在田埂上那一道道渐渐模糊的斜影,不禁停住了目光:爷爷微弯的背影,在金黄的稻浪里若隐若现······

山间的黄昏总是来的很早,山间的秋也总是如约而至。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尽是一派浓浓秋意,田埂尽头的溪流唱着歌儿向远方流淌而去,含黛的远山披着千丝万缕的昏黄轻纱,在暮色中显得那么神秘。不远处的田埂旁,倚着一捆捆稻禾。秋收已至,爷爷镰刀下的一缕缕稻香,飘出一丝丝丰收与喜悦,夕阳下成了一道质朴的风景。

儿时的记忆中,爷爷总是在田野与乡村间徘徊,田野仿佛是他一生的伴侣,几十年如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田野上已被他走出了道道沟壑,烙下一个个脚印。爷爷在田野上浇灌着他的全部心血,丰了秋收,白了双鬓。而他一双在岁月中深陷的眼窝,似乎只有在春耕与秋收时节,爷爷的双眼才流露出清澈的目光。而爷爷的流年,也总是在朝出耕耘日落而归这样千篇一律的时光中匆匆流淌而过。

百草蓬生时,爷爷徜徉在水田里,用他那双手,弯腰在田间插下秧苗,所过之处漾起阵阵涟漪,绽出朵朵充满希望的花儿,飘出阵阵春耕的讯息:夏至未至,蝉鸣之时,也是爷爷一年中农忙最为繁忙的时候,爷爷总是一天天沉浸在绿色的海洋里。稻田时常由于天气的炎热而干燥,这时爷爷总会头顶斗笠,荷锄上山一人去引水灌田,黄昏回家时的他总是汗水如注。

稻田因为爷爷浇灌的汗水,而有了灵性。翠绿的浪潮下,不时翻涌出几个水泡儿轻摇,洋溢着喜悦:霜杀百草,寒蝉凄切时,稻禾一株株由青转黄。在金黄的稻浪中,爷爷手握镰刀,在夕阳下肆意飞舞,一株株稻穗应声而落。爷爷捆起一束束稻株,弯腰抱起,将稻穗伸入打谷机中,双脚踩下踏板。在烟尘四起的田野上,在木轮翻滚的咯吱声中。爷爷灰黄的脸上往往脸上夹杂着些许汗水,眼角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爷爷常说土地是咱庄稼人的根基,季节是咱庄稼人的命,也许正因为爷爷这份质朴与坚守,四季因爷爷有了色彩,而爷爷的的四季也因庄稼而长期春暖花开。正是爷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田间劳作,才能有四季芳菲,山野旖旎。而爷爷呢?多少个日夜,他用双脚谱写着大地的爱,他的头发也在岁月的蹉跎下,已是点点碎白;而他的腰被岁月的年轮打磨成一张弓,可他对土地的爱与执着却未曾随时光老去。爷爷总是对田野与土地充满着赤忱的热爱。仿佛心中的他,还是当年那个田间奋力劳作的稻田小突击手。

暮色四合,残阳在田埂上拉出一道道长长的斜影,打完谷的爷爷挑担而归,步伐坚定地从夕阳中走来······

                                  

                                  打磨   

城南高一8班 彭芷莹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斯以为,劳之则专,在劳动中修养身心,乃为劳之大境界。

小叔是做木匠活儿的,打磨木器一类的活自也是不曾怠慢。像他这样以木为生的匠人,都有一副“镜刨”,这种器具像极了古时的“官帽”,握住“官帽”两端,非得使出全力才能使未被打磨完全的木头变得平整光滑。

垂髫之年有幸也跟着他做些木器活儿,百般央求下,小叔才同意让我试试“镜刨”。可由于年纪尚小,手劲不大,便承担不起这份工作的重负,于是磨没两下,便兴致索然,兀自溜到一边摆弄那些已成型的木器。这时,小叔会笑着斥责:“年轻人心气儿高!心浮气躁可做不了这活呢!”幼时的我不以为然,实在无法体会小叔话里的意味,也无法明白打磨这般枯燥的劳动于小叔的意义 。

     懵懂的我很快升入中学。如山般的学业压力铺天盖地。今时不同往日,若无法静心下来学习、思虑被喧嚣裹挟,便会被他人甩开一大截。白驹过隙,小叔开起了木厂,我离那段镜刨打磨的岁月愈来愈远。

中考过后的暑假,我独自一人去小叔的厂里参观。沉重的镜刨早已的换成日夜不息的大型机器,一块块平整光滑的木头被工人运进集装箱。而小叔却转身从仓库里搜出泛了灰的镜刨,又递给我一块新木。我讶然,片刻便接下木头开始打磨起来。

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刚开始盘旋在心头的些许不耐烦早已荡然无存,即使手因红肿而隐隐发痛,内心却已变得淡然宁静。新木的温顺终于被完全打磨出来,深深浅浅的纹络有的像微波荡漾的水纹,有的则像绣在木头上的一朵苦难之花。

怀有一颗工匠之心,又怎会只是将打磨这样的活儿当作营生的途径?像小叔这样默默无闻却几十年如一日的手艺人,心神的浮躁早已被岁月磨平,不正是在这份特殊的劳动中发现生活之美并植根于心,将其化为人生的指路明灯吗?而之于我,从打磨中磨砺心性便是最大的收获。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往事如流,涛声依旧,放下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诚如其言,我在打磨中发现了劳动之美,打磨了心性。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需要自我的打磨,也需要岁月的打磨。

凡有所劳,皆成性格。

               

                           劳动之风不辍劳动精神永存

   高一城南7班  吴俊泽  指导老师:祝雅茜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是《诗经》对田间劳作的吟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对劳动创造丰收的礼赞。劳动之风流淌着在历史长河,劳动精神深深注入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劳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结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的先祖们,从未曾停止劳动。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香六国汉登基。中国经历了 83 个王朝,2132 年,408 位皇帝。纵观史册,强周末期、春秋战国, 征伐不断大汉之后,南北对峙,五胡华乱; 盛唐崩塌,五代十国,生灵涂炭; 靖康之难、抗倭海战、伐葛尔丹; 这一个个都是对中国大地的挑战。昔日诸朝,强盛如斯,也要面临着困难如斯,但中华民族之火种却从未消逝。倘若没有劳动之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何以延续数千年而不衰? 可见劳动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深刻在基因中的品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劳动精神早已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曾记否? 160年前,圆明园的那一场烈火? 曾记否? 100年前北京街头,游行的学子们心中那愤怒的烈火? 曾记否? 80年前南京城中的那一场场烈火?曾记否? 70 年前,天安门城楼的那阵隆隆炮火? 那一声声礼炮,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那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全家人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新中国,新中国就诞生在的苦难之中,如凤凰浴火,涅磐重生。倘若没有劳动之民族精神,这偌大的士地,恐怕早已沦为列强脚下的一片荒土,覆灭无存。可见劳动早就是我们每个家庭无法磨灭的回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如今的我们,从未停止劳动,如今中华,灿烂辉煌。一条丝路连接东西,一条铁路四通八达,一条长桥横跨伶仃,一部民法庄严大义 ,一尊北斗傲视苍穹。繁盛如斯,我们也依然面临着太多的艰险考验。犹记得,98 年洪水滔天,03 年非典肆虐,08 年地崩山摧。现而今,病毒来袭,全民抗疫,举世惊惧; 且有贫困同胞,瓮牖绳枢,箪瓢屡空。但我们绝不退缩! 无论疫情如何,我们当代青年逆行而上无论山路崎岖,全面小康必将实现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有着祖辈流传给我们的劳动之民族精神。我们将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与繁荣富强

劳动之风不辍,劳动精神永存。正如习总书记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是最生动的爱国,劳动是最深刻的奋斗。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是诞生英雄、创造奇迹的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应“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以劳动之我创造劳动之国家、劳动之民族。



 新时代的知识型劳动

 高一城南三班夏祉昂

步入新时代,劳动的形式已然与过去截然不同,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历史发展的潮流永远不会减速,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劳动工具及途径,个人能力的分量便愈显重要。新时代要求我们不仅明晰劳动的价值,更要拥有劳动者的良好素质,不仅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更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明智。

知识型劳动能够让知识与劳动相互紧扣,劳动价值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对个人而言,追求知识型劳动意味着要踏实地学习更精更深的内容,对自我提出更高要求,对国家而言,知识型劳动意味着对国家未来方向的把捏,象征着对更高人口红利的追求。知识的分量在加重,它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

这些年中国的新型行业队伍发生了急剧扩张,从电商、直播平台到新型公共交通工具、职业电竞,新的工作种类层出不穷,但同时,也有许多工作岗位几乎销声匿迹,这反映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创新的渴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社会改变的速度和频率越来越快,固守原地只会失去整个世界,只有广泛学习,深入钻研才能适应时代的风格,劳动亦是如此,只有涉猎广泛,精学深学,劳动者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拥有劳动的选择权,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能够赋予我们更充分的余地实现个人价值,并最终回报社会。

当下国家最需要的也是知识型劳动人才。2019年全国高中施行第一次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相当于高考恢复后最重大的一次制度改革,其背后体现出了国家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渴求,也更说明了国家目前在基础学科研究上缺乏新鲜血液的困境,这相当于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通过十年所学,为国家创造劳动价值。新时代的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承担着比以往重得多的责任。

走向知识型劳动之路,不仅需要我们的素质达到要求,更要求我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知识是信息的高度概括、总结,单单学习知识不能说白费功夫,但也削弱了学习的意义,只有将知识付诸实际、应用,学会扩展,敢于创新,才算是真正地发挥了知识的意义,真正地掌握了劳动。知识也不仅仅来源于书本,人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本,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书本中读不到的经验与感悟,善于去提炼生活,将之转化为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指导未来的劳动。

新时代的劳动是埋头苦却不同于一味蛮干,新时代的我们要学会劳动,乐于劳动更要善于劳动,相信美好的未来将由我们的知识与劳动创造!

 

 

         一盏乡茶

          城南高一9班 余诗婕

水珠从壶口滑进柴烧,触碰到碗壁,溅起,又下坠。水珠在碗底碎成两瓣,在碗底汇聚,在碗底漫起,茶叶在碗里沉沉浮浮。

“近些年不知怎的,好多人买柴烧,还有那些什么电烧出来的,小区前面几户人家就靠它又买了房。”外婆感叹一句。我望着被装在礼品盒,放在玻璃柜的柴烧,陌生感如浸透黑汁的棉絮一样,塞满屋子……
脚踏着踏板,让圆盘旋转,大拇指在泥土的正中心,慢慢划出内壁,双手捧着,托着胚,用手渐渐捧出碗的模样。那双棕褐色的手在感受,感受胚的厚薄。阳光点撒在他的脸上,映着手工劳动者的脸庞。从雏形到薪柴烧制,一切古朴。

匆忙归来,在到家那一刻,喝一碗自家柴烧盛的茶水,感受柴烧泡出的独特味道随着水一点一点滑过食道,如同见到乡人,才深深感觉到了家。年后要离开,外婆总是放个柴烧在桌上,一说是守家。
    青花瓷,釉色惹人注目。然而柴烧上几乎没有鲜艳色彩,一如它原料——泥土,深褐无光,似一位在家乡等候不肯离去的老农。我拿起放在桌上的柴烧,用指腹轻轻磨蹭,自然落灰釉部分光滑,无釉部分依稀可见里面细掺和着泥土,糙。碗壁厚得很,拿起时有一定分量让人安心。

柴烧伴随着我长大,若说青花瓷是轻盈的舞者,是在高层中的艺术家,那柴烧就只是我家乡的守乡人,质朴。但我却忘不了它那厚实的碗壁,忘不了那双创造它,长满老茧、厚实,追求古拙的手
    那是过去,现在,我看到另一种美。
科技的发达,装备技术的提升。让瓷有了更多表现方式,杯、瓶、壶;蓝、黄、粉往瓷身上点缀,放进玻璃柜。在装修高档的店里,彩光流转,很漂亮。
回望,柴烧独一无二的特点,自然落灰釉,烧制时以薪柴,很大部分是随机性的效果,浑厚。如今,现代工艺的气烧电烧,让瓷器上的气泡大小可以均匀密集,制出另一种在偶然之外的,现代科技的美。

最好的柴烧,在各家桌上。回家,从桌上拿起柴烧,洗去碗壁的灰尘。养了几年的柴烧,土色还在,碗边、碗壁经过水冲刷,手摩挲,变得光滑有色泽。
而最好的工艺品,是未来。世界在不断发展,世界在劳动,用科技创造,以现代的技术展现未来的美。
人在返璞归真的同时,那是文化的进步;气烧电烧以及AI,这是科技的进步。而科技在是文化的基础上,用那一双双劳动的手创造的。世界灿烂盛大,有过去,有明天,劳动之美,生生不息。

(注:我想展现的是过去创造未来,而未来更加美好就。像一个人的个性,是由过去经历造就的,而劳动也应该脚踏实地,过去的是现在,未来劳动成果的前身。有些人一味地追求过去的劳动之美,但我认为也该向前,看看现在的劳动之美,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