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一教学反思《议题式教学---拟好议题:实现素养教学的关键》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基于活动型课程建设的议题教学。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把主题和活动情境当议题或者以任务布置代替议题等现象。因此,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议题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定位,围绕贯通性、引领性和可议性拟定议题,是落实素养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议题拟定 素养教学 贯通性 引领性 可议性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就学生观而言,新课程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育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观角度,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倡导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教学观方面,新课程提倡展开议题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当前,很多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领域,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很多课例在情境选择、内容统整、问题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富有亮点,令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议题教学中的“议题”,还是存在较多误区。究其本质,关键在于对议题内涵和议题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议题关乎议题教学的灵魂。拟好议题,是实现素养教学的关键。 当前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01 一是把内容主题当作议题。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例如,讲授时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新发展理念”等作为议题。这主要是从课程内容出发,按照教材的内容标题,作为活动课设计的聚焦点。从本质上,这还是知识本位立意的设计,尚需教师从课程观上做出根本性的转变。 二是将活动情境当作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以情境话题当作议题的教学设计,如,“一带一路”“5G”“潮汐式停车”“校训”“中国战疫”等,这样的“议题”,比较鲜活生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值得肯定。但是,这样的议题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出现漫游式、散点状,一旦对学生参与情况把控不足,往往时间不够用,导致话题讨论意犹未尽。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偏重情境材料的挖掘,而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和聚焦,课堂上容易发生活跃有余而深度不足的状况。 三是以任务布置代替议题。有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活动能够落地,常常以明确的学生任务要求作为议题,从而以此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校垃圾分类方案设计”。这种“议题”,教学活动聚焦,任务明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学习成果作出评价。但是,这不是素养立意的议题式教学,而是教师主导的任务驱动式活动教学,其根本是一种没有“议”起来的议题。 四是没有议题或泛化议题。没有议题,或者有议题但议题下还有多个分议题组成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要么缺少中心话题的引领,要么话题多元,内涵丰富。这样的设计很容易导致教学呈现松散自由式或者多中心、忙碌式的状态。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某个问题或某个片段吸引,而影响对课题的总体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忙碌而低效的教学生态,显然有违素养教学的目标要求。 明晰议题的内涵与特征 0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议题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而议题是什么?议题和话题,议题和主题,议题和问题到底是什们关系?明确这些,是落实议题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从不同视角审视议题究竟是什么,会有助于我们对议题的理解。 1.议题与话题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社会热点,这些情境热点,就是我们素养教学的话题。所谓话题,就是引入和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事”内容。议题有别于话题,议题则常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选取我们关切的富有价值的热点内容作为讨论的话题。可见,议题总是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的。 2.议题与主题的关系。思想政治学科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主要是以学科内容为主线,按照章节设计不同的内容主题。这些也是我们素养教学的内容主题。所谓主题,是议题式教学所承载的“学科”内容。学生要做到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分析和处理,就需要学科内容的有力支撑。因而议题教学与内容主题紧密相连。有主题的议题,能够真正展现思想政治学科的独特价值。所有议题都是有主题的,但主题不直接是议题,议题则凸显基于特定主题的“可议性”。 3.议题与问题的关系。问题分析及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因而,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总体而言,议题就是问题。但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议题式教学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有多个,而议题,通常一节课设计一个核心议题。议题应当更加厚重包容,它是统领众多问题的主干问题。一般情况,一节课不宜拟定多个议题,而应由一个议题牵动多个问题。质言之,这些问题是基于核心议题下的问题。 4.如何理解议题?“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我们不应将议题与话题、主题和问题割裂开来,而应该把握他们之间的统一关系。这也正是议题所具有的内在属性,从而展现出议题式教学的独特价值。简单讲,议题是可以“议”起来的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议题所具有的贯通性、引领性和可议性等特点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议题。 贯通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对学科大概念、大观念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以大概念、大观念统领的议题式教学,其议题必须能够统揽全局,贯穿始终。贯通性议题,能够带动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解决。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议题它好比一根红线,穿连首尾,相互关照,把看似各自单一的问题,置于同一话题同一主题的统整之下,议题则更加饱满而又充盈,也更富回味和启迪意义。 引领性——议题,承担着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良好的议题拟定,可以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价值导向功能。如“校训的价值追求”这一议题,其目标指向明确,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议题至始至终发挥着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 可议性——议题式教学,是依托学科情境来承载,运用学科内容展开问题讨论,这种讨论要有一个可以“议”的核心议题来展开学科活动。这个可以“议”起来的议题,就像无形的指挥棒,在教学中指引学生们处于情境角色中,带着学科内容,参与议题的探究,阐释和分享自己对问题的见解,甚至与其他同学形成不同观点的辩论与交锋。好的议题,是那种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饶有兴致地去议、去说、去倾听、去交流。一个能够“议”起来的好议题,可以让议题式教学“议”的话题聚焦,“议”的主题鲜明,“议”的问题深入,让学生在“议”中茅塞顿开,在“议”中收获成长…… 领会议题的地位和功能 03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议题的地位和功能。 1.议题的地位:推动教学方式转变。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关注人的素养,提倡的是素养本位的教学,因而尤其强调议题的地位。新课程提倡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其中拟好议题是关键。拟好议题,就相当于牵住了教学的牛鼻子,我们可以把握教学的育人方向,发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 通常情况下,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是习惯依据教材内容主题的逻辑来考虑教学进程,基于这样的框架,来考虑设计学生活动和可能产生的实际问题,以期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是基于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设计,虽然有学生的活动,也有问题的探究,但究其功能,大多是落实学科知识的手段和路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拟好教学议题。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做好学生问题的把脉,选择典型情境来拟定好议题,并在议题的带领下推进教学进程,从而指导学生运用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的问题剖析和深刻的体验感悟。 2.议题的功能:“引入、引导和讨论”。 引入——议题,因其依托着情境故事,能够引人入胜,加上议题的牵引,学生能迅速明确任务,并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展开课前准备、课上讨论以及课后反思的各个环节中,使得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引导——议题的作用,不应只局限在活跃的思维和广泛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议题能通过素养立意,发挥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一个好的议题,能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讨论辨别分析,坚定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与自信。 讨论——围绕议题,运用学科内容主题的支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观点的分歧,进行深入的交流,展开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广开言路、开阔视野……形成议题带动下的交互场、活动场。 四、好的议题如何拟定?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换言之,议题应具有包容厚重的品质,“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 例如,新课标的议题示例: “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就是一个可以“议”起来的好议题。这一议题,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学科主题以及“校训承载了我们怎样的价值追求?”这一核心问题,放置在学生熟悉的校训话题中,是一个具有很好的渐入佳境的融入感和体验感的巧妙设计,它依托良好的学情基础拟设,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这样的议题,能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掌控富有张力。 随着议题讨论的深入,可以引申出一系列的问题串,如:关于校训确立的根据是什么?校训对学校教书育人产生了哪些影响?也可以讨论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价值追求是怎样提出的?以及这些价值追求与人们价值观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进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这一核心议题的统整下,前后呼应,彼此照应。学生则可以从这一“议”起来的诸多交互中,能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价值领悟。可见,议题是将问题、主题、话题和价值观念引领等要素的有机融合,议题应体现素养立意,坚持价值导向和学情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的有机统一。 再如,实际教学的议题示例: 这一议题,以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校门口的垃圾站”作为情境话题,选取“公民参与”的主题学科内容,以“是否应该搬迁”为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学生对垃圾站该不该搬迁的疑惑作为教学设计的问题起点,展开素养教学的有效实施。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下,运用所学有序地展开调查、论证和讨论,通过公共参与,展现出社会担当精神,润物无声地发挥着议题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中所具有的价值引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状况和课时容量,来考虑更为恰切的议题。对于“多个分议题”的设计,可以考虑将议题拆解,选择其中一个议题,做深入聚焦的讨论和问题探究。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序列化的议题式学科活动课程。 总之,好的议题,是那种能够把情境、内容、任务、价值导向等各种要素有机编织在一起的巧妙设计;好的议题,是培养学科核心观念、承载学科内容和集中体现育人价值,能够将素养教学真正扎实落地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