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因为我是语文老师 | 沈坤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1 |
| 最浪漫的事是与学生共读、共写、共进步 | 张丽钧,石在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4 |
| 读诗者当明诗注要义 | 戴伟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卷首语 |
| 哲学中的教师画像 |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1 |
理论研究 | 立德树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核 | 潘桂法 | 语文月刊 | 202006 | 2 |
| 基于精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语文教学 | 白星皛 |
| 202006 | 7 |
| 借助“记忆干扰”理论,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 李永强 |
| 202006 | 10 |
|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资源整合运用的实践研究 | 曹成玉 |
| 202006 | 14 |
| “红楼梦迷”:我寻,我解,我悟,我谈!——《红楼梦》“项目学习”教学略浅谈 | 李焱珊 |
| 202006 | 43 |
| 生命·生活·生态——30年:我和我的语文 | 沈文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4 |
|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在教科书中的编排及教学建议 | 胡晓 |
| 202006 | 8 |
| 章熊语言教育思想和实践——章熊先生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贡献 | 张彬福 |
| 202006 | 11 |
| 综合开放,自主建构——谈2017年版课标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 黄华伟 |
| 202006 | 15 |
| 异彩:“人”的自觉——魏晋南北朝质疑心理与语文表达(下) | 陈军 |
| 202006 | 18 |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论黄明勇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 | 刘永康 |
| 202006 | 22 |
| 新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观 | 黄雪晴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86 |
| 文化试卷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 王崇翔 |
| 202006 | 95 |
| 语文学习情境:建构与运用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4 |
| 语文学习情境的建构: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实施 | 陈晓波 |
| 202006 | 4 |
| 人工智能写作:可能性及对人类文学生活的挑战 | 葛红兵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6 | 3 |
| 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学习任务群”解读 | 刘飞 |
| 202006 | 9 |
| 学程设计与学习时序建设:任务群教学的突破口 | 郑桂华 |
| 202006 | 14 |
|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反思性教学建议 | 徐鹏 |
| 202006 | 19 |
| 整合多任务群的教学知识框架——以沈从文专题的教学为例 | 程涵悦 |
| 202006 | 22 |
| 语文学习任务全群评价:挑战、转变及对策 | 任明满等 |
| 202006 | 26 |
| 观点摘编 相关题录 |
|
| 202006 | 31 |
| 让语文课在灾疫场域中展开 | 唐江澎 |
| 202006 | 32 |
| 高中语文课程“文化理解”教育探析 | 刘华 |
| 202006 | 36 |
| 高中古诗文文化浸润的群文教学内涵、特征及路径研究 | 谢灵峰 |
| 202006 | 47 |
| 在细读教学中培养“文化理解” | 李正浪,李彬 |
| 202006 | 50 |
| 熟悉的陌生人——谈谈我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 | 王意如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4 |
| “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 徐思源 |
| 202006 | 9 |
| “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测评“公约数”——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实践要点 | 叶丽新 |
| 202006 | 12 |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师角色转变 | 黄邵震 |
| 202006 | 15 |
| 警惕“学习任务群”中的“非语文学习” | 徐松,田芳 |
| 202006 | 18 |
| 语文素养背景下板块大单元教学实践——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 | 曹会戈 | 语文建设 | 202006 | 70 |
| 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名著主题阅读课程 | 孙善丽 |
| 202006 | 73 |
|
|
|
| 202006 |
|
|
|
|
| 202006 |
|
课堂教学 | 主线语言牢抓 拓展阅读备具——《项脊轩志》教学思考 | 张忠森 | 语文月刊 | 202006 | 20 |
| 人物形象是如何被成功塑造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话语鉴赏与教学解读 | 李金华 |
| 202006 | 24 |
| 散文教学需打破二重“隔膜”——以《想北平》为例 | 王玉凤 |
| 202006 | 28 |
| 是陈说孝心,还是表白忠心?——浅谈《陈情表》教学内容的选择 | 童志国 |
| 202006 | 37 |
| 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范读 | 蒋寅 |
| 202006 | 57 |
| 从思维空间“着相”《天狗》 | 李奇生 |
| 202006 | 60 |
| 细赏故都无尽雅,味到深处方自足——读懂《故都的秋》的雅 | 朱加权 |
| 202006 | 64 |
| 蓄势与定格:藤野先生是如何被塑造的? | 王寿鑫 |
| 202006 | 67 |
| 平淡叙述下的隐性抒情意脉——细读《金岳霖先生》 | 欧阳炜 |
| 202006 | 69 |
| 文风与人格——《游褒禅山记》备课札记 | 雷声 |
| 202006 | 72 |
| 项王之笑,所为者何?——由《项羽本纪》文本细节管窥太史公的微言大义 | 曹加明 |
| 202006 | 75 |
| 《将进酒》课堂实录 | 曹勇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25 |
| 古典诗词就应该这样教——曹勇军老师《将进酒》课例点评 | 钱梦龙 |
| 202006 | 29 |
| 抱负与使命——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 尧卫国,赵宁宁 |
| 202006 | 30 |
| 洞察社会,妙手著文——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专题学习设计 | 梁诗咏等 |
| 202006 | 33 |
|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论语>选读》的几个教学取向 | 王媛 |
| 202006 | 36 |
| 登高能致远——以《登高》为例谈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 | 毛双宏 |
| 202006 | 39 |
| 高中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课后作业设计 | 李慎 |
| 202006 | 78 |
| 有的放矢,展示为重,追求高效——习题讲评课范式探索及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张俊芳,白峰 |
| 202006 | 80 |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贴近文本思辨阅读 | 张小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24 |
| 学习任务视域下《<论语>选读》的三点教学建议 | 贾桂强 |
| 202006 | 30 |
| 设计问题群的四大立足点 | 韦伟 |
| 202006 | 35 |
| 依据古典名著发掘作文素材的策略探析 | 杨大忠 |
| 202006 | 38 |
| “轻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四“趣” | 赵晓丽 |
| 202006 | 43 |
| 通过“整读”悟透《水浒传》之悲剧色彩 | 曹海英,王家伦 |
| 202006 | 47 |
| 诗味总须品中求 | 朱仁标 |
| 202006 | 50 |
| 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 周铭等 |
| 202006 | 55 |
| 传统家训文化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 徐沛 |
| 202006 | 59 |
| “四美”初探直播课新尝试 | 颜婷婷 |
| 202006 | 62 |
| 在语文教学中谈“情”说“爱” | 陈怡 |
| 202006 | 65 |
| 研学后教理念下小语中年级“交流平台”学习策略研究 | 利小铃 |
| 202006 | 68 |
| 例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实施路径 | 徐宏寿 |
| 202006 | 71 |
| “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背影 | 葛筱宁 |
| 202006 | 75 |
| “婉约之宗”的豪放之风 | 宋端凯 |
| 202006 | 77 |
| 《动物笑谈》备教手记 | 余米曲 |
| 202006 | 80 |
| 课堂教学转型:由讲授走向情境任务 | 张克中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30 |
|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 周启勋 |
| 202006 | 31 |
| 用评价量表导引学生写作走向立意深刻 | 蔡明 |
| 202006 | 37 |
| 《制定标准 提升立意》教学实录 | 刘姿均 |
| 202006 | 37 |
| 高中议论文思维序列化指导摭谈 | 刘可翔 |
| 202006 | 45 |
| 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 | 吴泓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6 | 40 |
| 设计真实任务,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我们的读写成长π”语文项目学习 | 王林 |
| 202006 | 43 |
|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雷雨》阅读教学新尝试 | 许令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21 |
| 在新闻单元活动中涵养新闻素养 | 姜勇军 |
| 202006 | 24 |
| 把栏杆拍遍的悲慨——辛弃疾壮词的“咏志”任务群设计 | 张静 |
| 202006 | 27 |
| “这一”:现代散文教学之“道” | 王克章 |
| 202006 | 30 |
| 古代诗词教学的“三境”创设 | 黄志玲 |
| 202006 | 33 |
| 源于至真 渐趋真境 | 刘丹 |
| 202006 | 35 |
| 小说叙事:情节的运行与动力——“文本互涉”视域下的《清兵卫与葫芦》教学 | 欧阳国胜 | 语文建设 | 202006 | 25 |
| 情节话题的取与舍 | 陈日亮 |
| 202006 | 29 |
| 让学习任务群走进课堂 | 黄厚江 |
| 202006 | 31 |
| 揭秘与对话:交际语境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 张春华 |
| 202006 | 36 |
| 统编初中教材经典课文的文本价值再挖掘——以《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 | 谢贵荣 |
| 202006 | 41 |
| 也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细节之审视 | 孙贞锴 |
| 202006 | 51 |
|
|
|
| 202006 |
|
|
|
|
| 202006 |
|
阅读写作 | 浅谈骈句教学对提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 周琼平,马丽 | 语文月刊 | 202006 | 16 |
| 高考全国卷文言选材变化下的文言文整本阅读 | 刘华文 |
| 202006 | 31 |
| 激活思维 提高效率——议论文说理升格教学策略 | 李莹 |
| 202006 | 34 |
| 立足读者,回归交流——基于交际语境的高中议论文读者意识训练 | 苏宁梅 |
| 202006 | 40 |
|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写作导练 | 董新明 |
| 202006 | 84 |
| 回望历史,缅怀长征精神 | 黄家乐 |
| 202006 | 85 |
| 是你们,让长征精神永存 | 陈斌斌 |
| 202006 | 86 |
| 材料作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导练 | 李群 |
| 202006 | 87 |
| 洗尽铅华,撑起文化脊梁 | 梁栋 |
| 202006 | 88 |
| 留青去枯抽新芽 | 罗京武 |
| 202006 | 89 |
|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内容确定 | 彭玉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41 |
| 基于语境的《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 | 付新民 |
| 202006 | 44 |
| 立足情境任务,指向问题解决,重建写作知识——从四篇学生“喜欢写,写得好”的作文反推有效写作教学之路 | 董健 |
| 202006 | 50 |
| 条分缕析展思维——情境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陈爱娟 |
| 202006 | 53 |
| “转”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 孙忠华,徐亮 |
| 202006 | 56 |
| 打通关节读文本,深中肯絮明意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 陈月 |
| 202006 | 82 |
| 探索整本书阅读之旨,以活动和语文素质整合 | 李辉 |
| 202006 | 84 |
| 阅读:何妨吟啸且徐兴 | 王克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91 |
| 民国日札写作观的当代启示 | 毛真真 |
| 202006 | 100 |
| 突破思维桎梏 向写作深处溯进 | 胡其涛,李宝荣 |
| 202006 | 105 |
| 试析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核心要素 | 程丽华 |
| 202006 | 109 |
| 我国中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朱汉华 |
| 202006 | 112 |
|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写作情境 | 李煜晖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9 |
| 语文考试评价中的“情境”:内涵、实践与启示 | 李倩 |
| 202006 | 14 |
| 专业化任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表征 | 王宏根 |
| 202006 | 19 |
| 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自读管理 | 陈金华 |
| 202006 | 23 |
| 细品语体妙用 提升语言素养 | 候红宝 |
| 202006 | 27 |
| 《庖丁解牛》的阐释循环 | 刘凌 |
| 202006 | 49 |
| 晏几道《鹧鸪天》“舞低”两句做何解 | 朱晓晖 |
| 202006 | 53 |
| 《带上她的眼睛》去发现美 | 郭瑶 |
| 202006 | 57 |
| 巧借标语,走向《老山界》更深处 | 赵俊怡 |
| 202006 | 61 |
| 《“简·爱精神成长探究”专题》教学设计 | 凌粉香 |
| 202006 | 65 |
| 《赏析简·爱形象之美》教学设计 | 刘世荣 |
| 202006 | 69 |
| 任务驱动 读透原著 | 方钧鹤 |
| 202006 | 72 |
| 高中生作文的性灵与境界 | 李震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6 | 53 |
| “整本书阅读”六课型探究 | 熊少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38 |
| 悟情理于内外 挫毫芒于笔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 | 张爱明,苟晓东 |
| 202006 | 43 |
| “雅洁”背后的热心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品读 | 刘界 |
| 202006 | 46 |
| 王维的佛根与禅心 | 徐晓玮,戴虹 |
| 202006 | 48 |
| 好一朵美丽的《百合花》 | 牛艳 |
| 202006 | 49 |
| 发现经典文本的未知边界——“家庭革命”视角下的《背影》《雷雨》思辨阅读 | 朱伟 |
| 202006 | 51 |
| 聚焦人物选择 透视《四世同堂》——基于分析型阅读的策略研究 | 徐翔宇 |
| 202006 | 54 |
| 以“关公”文化阅读《三国演义》 | 高丽 |
| 202006 | 57 |
| 让思维真正发生 | 徐爽 |
| 202006 | 59 |
| 写作课程的功能取向与应然路向 | 荣维东 | 语文建设 | 202006 | 4 |
| 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 葛红兵 |
| 202006 | 9 |
| 通过写作学习:学术写作的价值、路径及展望 | 任明满 |
| 202006 | 14 |
| 思辨写作策略与教学支架创设 | 郑可菜 |
| 202006 | 19 |
|
|
|
| 202006 |
|
试题研究 | 完整 有序 严谨——例谈考场议论文的宏观结构 | 邱海林 | 语文月刊 | 202006 | 46 |
| 以三种存在写出优秀考场作文 | 田小华 |
| 202006 | 49 |
| “立象以尽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形象分析”考点探究 | 余树财,黄明勇 |
| 202006 | 52 |
| “战疫情”高考预测作文题设计及写作构思梳理 | 陈鲁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58 |
| 辽阔成就辽阔——探索获取高分作文的切实途径 | 连中国 |
| 202006 | 60 |
| “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 邱海林 |
| 202006 | 63 |
| 关键·关联·关切——过好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的“三关” | 刘正旭 |
| 202006 | 66 |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的意义试说 | 曹军利 |
| 202006 | 68 |
| “体育”,何以名之“体育”——2020年“深圳一模”语文卷作文命题意图解析 | 葛福安 |
| 202006 | 70 |
| 新诗类命题之展望 | 袁庆峰 |
| 202006 | 73 |
| 高考意蕴探究题的探究 | 李涛 |
| 202006 | 76 |
| 回应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 | 陈思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119 |
| 高考群文阅读审辨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郝敬宏 |
| 202006 | 124 |
| 突出情境,突显思辨 | 莫琴琴 |
| 202006 | 128 |
| 任务驱动: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及其启示 | 钱荃,陈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74 |
| 基于学情的高考古典诗歌备考 | 尤立增 |
| 202006 | 78 |
| 高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高考变革实践逻辑 | 魏本亚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6 | 58 |
| 走出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误区(上) | 王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62 |
| 材料意识:高考材料作文制胜之道 | 蒲培根,苗建亚 |
| 202006 | 65 |
| 以能力目标为轴,推进整本书阅读测评 | 周梦菁,叶黎明 | 语文建设 | 202006 | 56 |
| 读题如读文,遵路识斯真——谈谈对材料作文题的“阅读理解” | 葛福安 |
| 202006 | 61 |
|
|
|
| 202006 |
|
|
|
|
| 202006 |
|
资料参考 | “老铁”是什么梗? | 张善存,张芹 | 语文月刊 | 202006 | 82 |
| “说不定”和“说不准” | 曹家琪 |
| 202006 | 83 |
| “雌黄”与“信口雌黄” | 王胜 |
| 202006 | 9 |
| “疫情期间”,慎用! | 李滨芝 |
| 202006 | 13 |
| “即”“既”不分现象很突出 | 汤青武 |
| 202006 | 19 |
| “反戈”对象有特指 | 杨昌俊 |
| 202006 | 39 |
| “戮力同心”不规范 | 胡礼湘 |
| 202006 | 59 |
| “鲜肥”不是“新鲜肥美” | 葛筱宁 |
| 202006 | 71 |
| 千年古韵“琴”中觅——古典诗文“琴”之文化漫谈 | 田芳,徐松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6 | 47 |
| 意在言外,形神合一 | 周慧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6 | 12 |
| 品析叙事要素,发展言语思维 | 徐德湖 |
| 202006 | 16 |
| 如此“动人” | 马月亮 |
| 202006 | 20 |
| 语言简明得体与言语交际意愿 | 张忠森 |
| 202006 | 115 |
| 说八股文(下)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6 | 86 |
| “而”是“尔”的通假字 | 申恩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6 | 68 |
| 杜甫、孟浩然“洞庭诗”之比较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 202006 | 44 |
| 《猫》的教学困局与拓进 | 袁海峰 |
| 202006 | 47 |
| 吴伯萧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 | 顾之川 |
| 202006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