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语文>>高二>>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 说“木叶”》 教学案例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4日

木叶教学案例
教学
目标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
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
A
.袅袅( )桔颂( )灼灼( )( )
B
.征戌( )( )缠绵( )( )
C
.翩( )( )干燥( )漂零( )
D.
漂泊( )迢远( )桅杆( )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黄色、干燥的质感
树:饱满
木:疏朗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秋风叶落
2
.以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
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就是: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因此常被排斥到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三、教学反思

《说木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文的微妙之处,于细微处见精神,含英咀华,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远远倒不到上课的要求,以至于在第一个重点的落实上花了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第二个重点就草草收尾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得到了一点启示,那就是所谓的方法指导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之上的。所以引导学生课外多读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