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20200629独特的民族风
录入者:郭颖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内容
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重点和难点
《宗巴朗松》。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列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概况及民歌。
2、教师点评。
三、作品鉴赏
(一)《辽阔的草原》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蒙古族民歌基本知识。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2、完整地聆听歌曲。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这首歌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从旋律上看,开阔悠长,延绵起伏,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5、学唱歌曲的片段
(二)《宗巴朗松》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藏族音乐的知识。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
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欺负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节奏较自由。爱情歌中有的神情,有的开阔自由。
2、提问:藏族民歌知多少?请1-2名学生谈谈。
3、聆听歌曲。
4、囊玛介绍
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音乐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歌曲的歌词基本上是六字句,中间夹有较多的衬字。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本歌就是囊玛中的歌曲。
5、复听歌曲。
6、请学生分析歌词,谈谈其中的丰富内涵。
7、表面上看,歌词是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呢。
8、学习藏族舞的动作。
9、边听边舞。
10、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听藏族歌曲的感受。
(三)《牡丹汗》
1、引导学生看屏幕文字,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其歌词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2、聆听歌曲。
3、教师简介“爱情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爱情歌曲多反映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和反抗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内容。本歌是属于爱情歌曲,它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4、复听歌曲并留意伴奏的鼓声,说说它的节奏。
5、教师点评,把歌曲伴奏中的节奏型抽出作练习。
6、欣赏一些相关的图片。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
课后反思:
1、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舞蹈、拍节奏等。
2、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课的一些音乐知识。
3、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探究能力。
- 上一篇:20200624十面埋伏
- 下一篇:20200629醇厚的中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