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20天,泉州七中各科教研组长献锦囊(二)
录入者:yishuijing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9日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20天时间,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同学们应着重进行怎样的复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各科教研组长,为冲刺中的同学们支招。
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凤凰花开时,高考收获季!我始终坚信学习是一门科学,备考是一项工程,高考是一门艺术。冲刺阶段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勤奋更高效!高考是什么?从学到考的升华!学的是知识和方法,考的是审题和作答,体现的是能力与素养!本质上高考是解题者与命题者的博弈,基于此,给同学们几点物理考前复习建议:用实力说话!用智慧考试!用规范得分!
一、牢记物理学考两大系统
知识系统:概念、规律(运动规律作用规律解题规律)、实验、模型(基本模型综合模型模型综合)、方法;
考试系统:三大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科学审题(对象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规律分析作用分析图像分析关联分析)、规范解题(书写规范格式准确思路清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心中有知识大框架,考试有大格局,以不变应万变!
二、强化试题审题训练
从知识系统构建到考试系统的应答,物理的审题无疑是第一位的。冲刺阶段,建议每天坚持读题、审题的强化训练。可选用近年的高考原题,着重分析文本信息、参数信息、图像信息、设问信息等,以命题者的视角去理解题目的命题意图,具体围绕题目对象、情景、状态、过程、关键语句、隐含条件、知识、模型、方法、方程、结果等要素,列出题目清单,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总结处理三类常见的题型及处理方式:熟悉的题型—貌似神非、生题和新题—拨云见日、长题—删繁就简。具体方法:做到咬文嚼字、画图助解、深入推敲、分清主次、严谨推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审题慢,答题才能快,读懂题意,就能峰回路转!
三、强化三大类型题的解答要点
(1)选择题效率优先,不可恋战
①非计算型选择题--紧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信息,分步筛选、淘汰、推理排除,特例验证等代入选项。
②对于计算型选择题,切忌“小题大作”,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二级结论,采用图解法、极端法、等效法、守恒法、代入法等进行巧算。
③特别要注意的关键文字,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恰好”、“重力不计”、“光滑”等。
(2)实验题回归经典,适当放缓
整理课本经典实验;熟悉基本仪器的考查点;常规型实验看变化;创新型实验看对比;设计型实验看目的;注意结果的表示要求
(3)计算题步步为营,大胆作答
①读找:环境、对象、过程、状态、已知条件、关键词、不确定因素
②标画:受力分析图、运动示意图、合成分解图、等效电路图、几何关系图
③拆列:拆分研究对象、拆解物理过程,列出过程方程、状态方程、关联方程
④算检:文字运算、数字运算,合理性、完整性、多可能性
⑤提分要点:原始表达式,分步列式;难题压轴题分步计算;非常规解法文字表达完整;必要的文字说明与图示一定要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三大题型对应要点反复自我提示,必能逢山有路,遇水有桥!
四、强化考前限时答题和规范作答训练
(1)按高考标准,分题型严格限时
(2)明确答题规范要求
①“必要的文字说明”要体现②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③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④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减少非智力失分,颗粒归仓,不留遗憾!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多年以后当同学们回忆起这段青葱岁月时,一定会有这迟来的高考,还有备考的刻骨铭心。请相信我们足够努力,也会足够好运!祝福大七中2020届高三学子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加油!
人物名片:林瑞河,泉州七中物理教研组长,教研室副主任。泉州市骨干教师,鲤城区优秀教师,鲤城区先进德育工作者。泉州市物理教学联盟基地校负责人,泉州市高中物理张鹉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师范大学物理教育实践导师。任教学生7人考取清华、北大名校。
知己知彼 从容迎考
在离高考仅剩20天,我认为考生们应该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做好统筹安排、科学备考,做好‘知己知彼’,一定能够达到高效提分的目标。就化学学科而言,高三学子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梳理知识库存,重在理解,做好知己。
就化学科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二阶段已理清了知识点,构建了知识体系,并且通过经典的题例和大量练习,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进行了扩展。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对自己的知识库存进行归纳梳理,编织自己的学科体系、框架和网络,把一个个重点知识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按规律联系起来,这些不需要再进行详细的书面整理,应该静下心来,在细细翻阅课本、用过的资料、笔记的过程中,经过回忆、思考来完成,必要的地方做一些简单的记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深化理解领悟,打通脉络。
对于做错的题,应该在错题本记录下发生错误的原因和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听老师讲解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记录下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并进行适当归纳,经常翻看思考,实现能力的升华,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把握高考导向,做好知彼。
在你紧张的冲刺练习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忽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应该逐条对照研究,对各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关于练习,大家最好把《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上的典型题型示例认真做一遍,要逐条对照答案,细细品读,弄清出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同时要回顾近几年来高考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并反复体会答题思路,琢磨答题技巧,明确答题书写要求。与此同时,可选择一些难度适中质量较好的模拟试题,用高考规定的时间去完成,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两个问题:即审题和时间的掌控。考场上,审题的错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致命伤,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归纳和剖析常见的审题错误,并适时地进行诊断性的练习。另外,高考题量是固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学会取舍。
三、科学备考,从容迎考
建议在最后的二十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坚持每天做一定的习题使自己保持良好答题状态。另外精选几套已经做过的模拟卷,如省质检卷、市质检卷、近三年的全国卷等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以提高得分率。
1.查找失分的原因
总体说来,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1)考试心理:心理紧张,马虎大意;
(2)知识结构:知识面窄,基础不扎实;
(3)自身能力:审题不清,读不懂题意;
(4)解题基本功:答题规范性差。只有查出、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弱项方面加强训练,以提高成绩。
2.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在考试中已做正确的题目,许多同学不愿意再听老师的讲解,觉得反正已经得分了。事实上,考试的目的不仅是让考生做对,更是让考生会做。
新的高考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考生的能力。对每一道题要试图问如下几个问题: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思考解题原理;
(3)怎样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基本思路;
(4)题目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揭示本质,挖掘规律;
最后预祝我们泉州七中2020届高三学子们在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人物名片:肖衡,中学高级教师。泉州七中化学教研组长。福建省化学骨干教师。泉州市优秀教师。
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有良好的化学理论素养和高中化学教学的经验。2010年福建省理科高考状元的班主任及化学科任教师。有十几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所任班级的学生本一率高达90%。两次参与福建教育学院名师授课专题讲座,多次在泉州市高三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作专题讲座。连续多年参与泉州市高三毕业班化学质检的命题、审题工作。撰写《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化学总复习》等CN级论文。参与编写《新知本》、《博学精练》等教辅用书。
生物学科考前20天复习要点:
一、针对性回顾,促进概念结构化
1.回读教材
科学的阅读课本很重要,有几种方法供参考:①对比阅读,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记忆。②利用课本图解对一些重要生理过程进行回顾。③归类阅读,如按科学研究方法归类:哪些地方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哪些实验用的是假说演绎法等等。
2.回读题目
(1)有规划地翻“错题集”,查补知识漏洞,以及完善表达规范,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初期要多回头看,之后隔长点时间再翻,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2)专题性地翻“典例集”,学科能力考查强的典型问题如实验、遗传,可结合平常整理的高考典型真题分类集,有针对性回顾,体会解答思路方法,进一步熟练应用。
3.勤画模型
核心概念,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模型化构建,以促进知识结构化。
二、精练习题,尤其是高考真题,注意审题,规范答题,科学表述,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1.最后几天,不能一味埋头不加辨别多做题,应精炼老师精选的典型题。做中尤其注重如何科学规范表达。生物学里面专业的术语特别多,不仅要知道,而且要能准确地表述这些概念。答案表述要求简练,注重严密性、规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切忌语句不通顺、要点不全、逻辑关系混乱等。
2.重视一些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如:不能留空白;一定答完;适当调整答题顺序:选择→选修→必修大题;剩时间,多关注选择题,“不正确”圈出来,别在一处卡住不动;审题看明白、看完整,及时回头看;填空题注意“瞻前顾后”等。
三、常态化稳态化作息,注意心理生理张弛有度
最后20天,复习、锻炼、作息等方面做整体协调规划,不大幅度偏离个人习惯,可倾向常态平稳,张弛有度。尤其重要的是按规划明确的时间做好明确的事。
人物名片:陈金财,泉州七中生物科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骨干教师,泉州市第二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
多年执教高三教学一线;多次主持或参与省、市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连续多年参加省、市高三理综生物科质量检测命题;有多篇文章发表于《生物学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福建教育研究》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