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学案例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1日

  六国论》教学案例

语文教研组   林若男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

学情分析

本文选自《嘉佑集笺注·权书》,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疏通文意以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2、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3、结合写作指导,学习本文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所知的秦国灭亡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知识

对比阅读:对比贾谊《过秦论》  方孝儒《深虑论》

教学重点

1、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的气脉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

3、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指导写作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将本文的写作方法用到实际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请同学们说说收集的关于秦朝灭亡的资料

设计意图:以交流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明确:各抒己见,突出表扬说得特别好的同学。

二、回顾复习贾谊《过秦论》的观点和中心

突出关键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明确: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本身的不施行仁政。

三、突出不同:苏洵的《六国论》从另一个角度,六国的角度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三苏都写过论述六国灭亡的文章,苏洵的这篇文章尤为出色。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四、研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试着归纳出每段的大意。

五、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同学解答,或者求助于老师。

提醒:查阅字典 猜词

六、对比三篇文章的中心,表格投影

篇目

中心(句子,或者自己的语言)

《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

弊在赂秦

《深虑论》

祸常发于所忽,乱起于不足疑之事

七、写作特色(结构上是典范的议论文形式,情感上气脉中贯)

1.总纲: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3.不赂者以赂者丧

4.议论兼有抒情

5.谈古论今

情感特色:文中的气,愤郁激切,感慨至深

八、课文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加以整理归类.
1.
古今异义
:
其实(那实际数目.今常用义为:实际上
)
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
然则(虽然这样,那么.今义为转折意思
)
至于(发展到……的结局.今常用作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
智力(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
故事(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2.
词类活用
:
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时间名词"",""分别用作"",""的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义不赂秦(名词用如动词作状语,坚持正义
)
名词用作动词,以地事秦(侍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
形容词用作动词: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不终(用到底,坚持到底
);
动词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击退
)
3.
一词多义
:
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
)
此言得之(,说得对;动词
)
诚不得已(,能够,动词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恩;动词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动词
)
是故燕国虽小而后亡(灭亡,动词
)
生时有度,而用时亡度("",没有;动词
)
4.
特殊句式
: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举以予人——""后面省略宾语代词""

反思:

本文的写作特色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典范议论文,这可以作为本课的一个突破口。文言现象的整理可以当作学生课后作业,教师收上来批改后,再做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