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1日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当然,这里用的是他的本义和原义,然而,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何谓咬文嚼字呢?《现代汉语词典》里, 咬文嚼字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有三个含义:形容过分推敲字句。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从以上三个释义而言,“咬文嚼字显然是贬义词。”一提到这个词,人们往往会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什么积极意义。那么这个词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么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这便是它的出处。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他作为标题,大抒特抒。他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清代桐城出了以方苞,刘大魁,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之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

<<诗论>>

<<谈美书简>>等。(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发展的专著,朱光潜自己说其在美学上的发展是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基础的)

三、思考分析文中几个咬文嚼字的例子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
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
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1.
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
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3.
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三)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好,还是用""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1.或用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
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
世人认为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
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
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作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字见,字见险,陈字见,字见               ——·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分析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A.正面:点石成金。B.负面:陈词滥调。

2.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什么修辞格?(略)

3.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的区别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5.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6.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7.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无创作动机。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遇事往深一层想。

9,到现在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小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明确: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让读者再次明白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要求、最终目标。

  三、比较两种读书方法。

朱光潜:咬文嚼字。从字面入手,联系其情境、竟境、思想感情,联想意,创新意,参悟透彻,全面精深。

马南邨:不求甚解。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主张: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马南邨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分析评价借鉴。其实,咬文嚼字的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际,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马南邨也赋予它褒扬意义。

我们记三句话。这两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有益的教诲。朱先生教我们精读的方法,教我们阅读写作时严谨创新的精神。马先生教我们博览的方法,告诉我们阅读时重在积累和会意。

实际上,我们在读书时,这两种方法常交互使用,只是该用什么方法时就用什么方法。

四、讲评课后练习

五、1、作业:优化设计

    2、预习:《说“木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