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语文教师要会“写” | 陈振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1 |
| 教育即生长 | 杜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1 |
| 心灵的歌哭 | 赵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1 |
理论研究 | “议论文”与“议论文散文”文体之辩 | 邓玉环 | 语文月刊 | 202002 | 61 |
| 集群性的自传体性与多义复合性中的承传性——高中语文课文《边城》新释 | 梁玉昌 |
| 202002 | 65 |
| 叙事语文在线写作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和育人价值——一个写作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机融合的叙事写作案例 | 信金焕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4 |
| 先秦质疑心理与语文表达 | 陈军 |
| 202002 | 9 |
| 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后记 | 张心科 |
| 202002 | 14 |
| 语文学习的任务群与语文教学的篇群本 | 程继伍 |
| 202002 | 18 |
| 生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至美归途 | 桑苗 |
| 202002 | 21 |
| 我们应该读点二“诗话” | 王延学 |
| 202002 | 25 |
| “叙述者”和“假想读者”的教学价值 | 陈欢 |
| 202002 | 27 |
|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报告——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罗先慧等 | 语文建设 | 202002 | 20 |
| 语文教学中的过度诠释及其矫正 | 罗祖兵,邵宇奇 |
| 202002 | 34 |
| 语文言说的理性形态与思维品质 | 成旭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14 |
| “入戏”与“出戏”:戏剧教学的应然追求(下) | 赵军,黄厚江 |
| 202002 | 17 |
| 整本书阅读如何科学考查(下)——从北京近四年会考题说开去 | 赵长河 |
| 202002 | 21 |
| 现实语文教育亟须确立“核心价值” | 严华银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2 | 3 |
| 语文课程的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 | 王荣生 |
| 202002 | 7 |
| “语境”学习内容的反思与重建——高中语文新课标“语境”学习内容刍议 | 孔凡成 |
| 202002 | 35 |
| 析文寻证,依事论人——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史传类文本教学 | 陈晓浒 |
| 202002 | 39 |
| 关键能力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官炳才,黄太平 |
| 202002 | 42 |
| “少教多学”视域下高中语文支架教学模式研究——以诗歌教学为例 | 卜春富 |
| 202002 | 48 |
| 基于增值性评价的教师区分性效能研究 | 任玉丹等 |
| 202002 | 56 |
| 聚焦语文真问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与使用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4 |
| 吟唱青春 拥抱未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 纪秋香 |
| 202002 | 4 |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 茹清平 |
| 202002 | 8 |
| 微专题教学:“小微化”聚焦,“进阶式”学习 | 时剑波 |
| 202002 | 12 |
| 追寻张若虚的那轮明月——《春江花月夜》教学后记 | 黄厚江 |
| 202002 | 16 |
| 推进语文学习任务的行动策略 | 刘生权 |
| 202002 | 20 |
| 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 梁增红 |
| 202002 | 24 |
|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的智慧 | 林贤培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2 | 20 |
| 由语言矛盾处切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 曹加明 |
| 202002 | 25 |
| “山水”与“千谒”之间 | 唐苗苗 |
| 202002 | 28 |
| 互文联系,开放语文课堂的儿童视域 | 孙国平,刘光明 |
| 202002 | 31 |
| 任务群背景下说“文本细读” | 金薇 |
| 202002 | 34 |
| 以文解文,相映生辉 | 李滨芝 |
| 202002 | 95 |
| 语文有效课堂要动态生成 | 陈蕾 |
| 202002 | 98 |
| 品五个“一” 读懂《蜀相》 | 马月亮 |
| 202002 | 101 |
| 到底是谁手植枇杷树 | 夏松平 |
| 202002 | 106 |
| 咸亨、隔壁有隐喻,偷书、别人无悯心 | 种即飞 |
| 202002 | 109 |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特色 | 薛雅心 |
| 202002 | 113 |
| “月”之古今变奏 | 张嘉琪 |
| 202002 | 116 |
| 穿越生死的对话 | 张颖 |
| 202002 | 119 |
| 品味审美表达,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培养 | 徐安辉 |
| 202002 | 121 |
课堂教学 | 用“精读”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接受距离”——以《邓稼先》解读与教学为例 | 郭跃辉 | 语文月刊 | 202002 | 35 |
| 整散结合:议论文语言优化的重要途径 | 施仁港 |
| 202002 | 39 |
| 用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以小说教学都德《最后一课》为例 | 朱林 |
| 202002 | 45 |
| 在古诗词教学中优化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 王光佑 |
| 202002 | 49 |
| 文言思辨 穿越时空 | 罗紫 |
| 202002 | 52 |
| 朗读:真实学习的触发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尝试 | 张晋 |
| 202002 | 54 |
| “带月”与“戴月”孰优劣——《归园田居·其三》境界构建浅析 | 李初红 |
| 202002 | 69 |
| 浅析“骓不逝” | 谢永红 |
| 202002 | 71 |
| 《石钟山记》中的“无理”和“有趣” | 李淑萍 |
| 202002 | 73 |
| “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息”字到底何义? | 张建华 |
| 202002 | 76 |
| “欣然规往”为哪般?——《桃花源记》结尾的三重还原细读 | 孙艳 |
| 202002 | 77 |
| 课程化:整本阅读的探索——以《论语》教学为例 | 叶建丹,黄荣全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31 |
| 浅谈整本书的阅读活动设计——以长篇小说《红楼梦》为例 | 谢澹 |
| 202002 | 33 |
| 留白处阐释经典,辨析中生长思想——《祝福》课堂实录 | 陈捷 |
| 202002 | 35 |
| 生活还原,生命观照——“生生语文”视角下的深度阅读教学 | 唐子江 |
| 202002 | 38 |
| 人文精神与语言艺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代散文专题学习设计 | 吴林俊,张秋玲 |
| 202002 | 40 |
| 单篇文本的任务型教学尝试——以《登泰山记》为例 | 董健 |
| 202002 | 43 |
| 《庖丁解牛》教学叙事 | 龚志民 |
| 202002 | 49 |
| “情节”视域下的《百合花》教学 | 景慧颖 |
| 202002 | 51 |
| 让“读”和“诵”在课堂上生机盎然 | 胡生友 |
| 202002 | 53 |
| 整合教材资源,关注文体特征——《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 张玉新 | 语文建设 | 202002 | 27 |
| 微屏时代的经典阅读——《老人与海》阅读任务设计 | 满春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4 |
| 理性思维的逻辑建构——《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学习任务设计 | 李铮铮 |
| 202002 | 8 |
| 梦醒盛唐 感悟人生(上)——《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的任务群设计 | 王蕊 |
| 202002 | 11 |
| “学教同一”的课堂实践——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 | 马驹,江伟伽 |
| 202002 | 24 |
| 创意设计 “巧”析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谈 | 徐虹 |
| 202002 | 27 |
| 导向言语智慧的阅读教学——以《五人墓笔记》教学为例 | 张宇 |
| 202002 | 29 |
| 小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意义 | 党红英,李晓 |
| 202002 | 32 |
| 将美读进行到底——《荷塘月色》教学一得 | 高培存 |
| 202002 | 35 |
| 在岁月的长河中寻觅最美的风景——《项脊轩志》的叙事时空解读 | 夏永明 |
| 202002 | 37 |
| 读出小说的“藏”与“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魅力 | 李媛媛 |
| 202002 | 40 |
| 教师的“点醒”与学生的“兴奋” | 张春华 |
| 202002 | 43 |
| 以点带面,打开小说教学新思路 | 蒋洪兴 |
| 202002 | 44 |
| 将学术著作与学生生命相联通——整本书阅读之《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 马臻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2 | 61 |
| 从《红楼梦》节选阅读走向原著阅读 | 夏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28 |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 丁洋 |
| 202002 | 28 |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 陈晓妹 |
| 202002 | 62 |
| 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 王彤彦 |
| 202002 | 64 |
|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胡晓丹 |
| 202002 | 66 |
| 整合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 张玉新 |
| 202002 | 69 |
| “科学阅读与创新”专题整合的逻辑、类型与要求 | 唐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2 | 38 |
| “单篇教学”终觉浅,绝知此“文”要“整合” | 王军 |
| 202002 | 45 |
| 情境化学习:实践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 袁国超 |
| 202002 | 51 |
| 老课文 新理念 新教法 | 杨晓红 |
| 202002 | 56 |
| 聚焦核心素养深耕文言课堂 | 刘风玲 |
| 202002 | 59 |
| 用上删改法教学《故都的秋》 | 熊纪涛 |
| 202002 | 64 |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 雷建平 |
| 202002 | 68 |
| 让科普文教学走出低谷 | 肖连珠 |
| 202002 | 72 |
|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王琼 |
| 202002 | 75 |
| 写以见绌读以知困 | 沈燕 |
| 202002 | 78 |
| 《土地的誓言》备课手记 | 陈剑华 |
| 202002 | 89 |
阅读写作 | “整本书阅读”材料作文写作导练 | 黄助昌 | 语文月刊 | 202002 | 16 |
| 品《论语》之味,悟人生之道——《论语》读后感 | 邹佳彦 |
| 202002 | 17 |
| 红楼尽头,梦想时分——《红楼梦》书评 | 熊思齐 |
| 202002 | 17 |
| 来自中国的“圣经”——向英国网友推介《论语》 | 莫子琪 |
| 202002 | 18 |
| 生活不只是苟且,人生亦需要庄严——新材料作文“生活中要不要仪式感”写作导练 | 王淦生 |
| 202002 | 20 |
| 生活需要仪式 | 卢高扬 |
| 202002 | 20 |
| 仪式中的寄托 | 戴晶晶 |
| 202002 | 21 |
| 祭祖日素描 | 乐梓怡 |
| 202002 | 22 |
| 高中语文课堂“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创设略谈 | 江海燕 |
| 202002 | 24 |
|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 张勇 |
| 202002 | 28 |
|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 马琳 |
| 202002 | 31 |
| 关键能力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 曹公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46 |
| 多元文化交流语境与写作者的身份矫正 | 石修银 |
| 202002 | 62 |
| 基于“求真”的随笔写作——简论随笔写作遵循的原则 | 朱水军 |
| 202002 | 65 |
| “写好难状之景”写作课例反思及调整策略 | 卜新尧 |
| 202002 | 67 |
| 小身材有大智慧——“微写作”专题一 | 熊芳芳 |
| 202002 | 71 |
| 建构日常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语文经验 | 郑桂华 | 语文建设 | 202002 | 32 |
|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 权晔 |
| 202002 | 38 |
|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 | 朱俊阳 |
| 202002 | 42 |
| 文本解读中背景资料运用的“选择”与“位置” | 景慧颖 |
| 202002 | 46 |
| 整合问题析意蕴 巧赵角度求突破——小说阅读教学的应然路径 | 陆岩松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52 |
| 浅析柳宗元的“得”“乐”之境——再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 袁康蕊 |
| 202002 | 54 |
| 读写互动:《乡土中国》阅读策略 | 毛惠康 |
| 202002 | 56 |
| “材料作文”命题应注意的问题 | 朱成祥 |
| 202002 | 60 |
| 以情评文 润物无声——以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 | 艾小慧 |
| 202002 | 62 |
| 研究表现性评价,促进写作深度学习 | 邓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35 |
| 《用评价引导习作修改》教学实录 | 陈菊飞 |
| 202002 | 35 |
| “每学期作文不少于6篇”,多了吗 | 王栋生 |
| 202002 | 41 |
| 强化读写结合 推动言语实践——以《伶官传序》教学为例 | 戴启江 |
| 202002 | 43 |
| 语文教学的有效阅读 | 温德峰,陈占德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2 | 4 |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 邱慧慧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2 | 80 |
| 基于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三整”教学模式探析 | 徐卉 |
| 202002 | 83 |
| 基于语用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小说阅读 | 赵长河 |
| 202002 | 86 |
| 智慧校园环境下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 江慧琼 |
| 202002 | 126 |
| 我笔写我心:写作意趣三味 | 朱友林 |
| 202002 | 133 |
| 记叙文中的“鲶鱼效应” | 谢黎明 |
| 202002 | 138 |
| 借助阅读小策略,“体知式”读活人物 | 陈珊景 |
| 202002 | 141 |
| 《客至》课堂教学实录 | 陈海峰 |
| 202002 | 146 |
试题研究 | 高考作文特殊“规矩”下的有效备考策略 | 吴智勇 | 语文月刊 | 202002 | 2 |
| 立意:寻“路”方能入“门” | 纪涛 |
| 202002 | 7 |
| 情理关系的高中议论文中的运用 | 吴彬丽 |
| 202002 | 9 |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 韩延明 |
| 202002 | 12 |
| “研究”方得“清楚”——2019年全国Ⅲ卷语病题相关问题考究 | 梁翠竹 |
| 202002 | 80 |
|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从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谈起 | 刘永胜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74 |
| 创新命题形式,强化素养导向——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创意测评综述 | 王纪田 |
| 202002 | 76 |
| 窥斑而见豹,疑义相与析——2019年高考语文Ⅰ卷作文命题语境及题目分析 | 尤立增 |
| 202002 | 79 |
| 注重实用,题型微调——评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语用题 | 武囯屏 |
| 202002 | 82 |
| 真题三用: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肩负增效 | 沈坤林 |
| 202002 | 84 |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 | 倪文尖,张开 | 语文建设 | 202002 | 4 |
|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 叶丽新 |
| 202002 | 10 |
| 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考和谐”的几点思考 | 温红博,刘小莉 |
| 202002 | 15 |
| 聚焦核心素养的“独特”书写——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浅析 | 余昆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73 |
| 再议高考作文题的逻辑问题 | 李旭山 |
| 202002 | 75 |
|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暨2020年备考策略 | 张志先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2 | 12 |
| 新世纪高考写作命题基本特征与展望——以全国卷为例 | 贺卫东 |
| 202002 | 18 |
| 文言传记备考的问题诊断及策略研究 | 宗学耀 |
| 202002 | 22 |
| 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目标下的读题能力培养——以20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为例 | 尧卫国 |
| 202002 | 25 |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 | 韩延明 |
| 202002 | 29 |
| 观点摘编 相关题录 |
|
| 202002 | 34 |
| “四区一链”式高考语文复习体系研究 | 潘巧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71 |
| 高考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的训练策略 | 夏侯畏春 |
| 202002 | 75 |
| 《我的叔叔于勒》复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宋秀荣,孟宪军 |
| 202002 | 78 |
资料参考 | 赵孟頫《岁暮和刚父杂诗》范读 | 蒋寅 | 语文月刊 | 202002 | 58 |
| 准确使用“的”“地”“得”的难点解析 | 王宝珍 |
| 202002 | 82 |
| “不尽人意”是一种误用 | 李雪松 |
| 202002 | 15 |
| “忽微”是长度单位吗? | 杨盛峰 |
| 202002 | 60 |
| “不自意”解 | 杨欢 |
| 202002 | 64 |
| 可以用“难道”作疑问词提问吗? | 方德佺 |
| 202002 | 75 |
| “争渡”还是“怎渡”?——兼谈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辞”问题 | 李鸿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2 | 56 |
| “通讯员”向我们走来——《百合花》中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叙述艺术赏析 | 何宁 |
| 202002 | 58 |
| 众说纷纭,细辨知情——《高祖本纪》的形象刻画之妙 | 张长松 |
| 202002 | 60 |
| “独有你母”意纷纭——对《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言语的深层解读 | 毕玉俊 |
| 202002 | 87 |
| 《窦娥冤》的语言:元曲与诗词的不同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 202002 | 50 |
| 说服背后的双瞳叙述——《天上的街市》品读 | 楚爱华,薛金生 |
| 202002 | 53 |
| 《师说》:传“道”者的坚守与呐喊 | 李彬 |
| 202002 | 56 |
| 百年来国外教育理论及经验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影响考论 | 陈勇等 |
| 202002 | 60 |
| 情境·作文·角色——从朱自清论:书信的写作“说开去 | 马豫星 |
| 202002 | 65 |
| 你知道“闭环”吗? | 马若宏,王卉蕾 |
| 202002 | 69 |
| 我想说,“我太难了” | 叶蕴,孙道功 |
| 202002 | 72 |
| 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 易石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64 |
| 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选择智慧” | 高永利 |
| 202002 | 66 |
| 空笔“鲁迅作品的一道精美风景 | 乔明 |
| 202002 | 68 |
| 文士行刺必悲剧 错位被动仍英雄——从历史深处细读《荆轲刺秦王》 | 李林燕 |
| 202002 | 70 |
| 史家实录和审美想象的交融——读《鸿门宴》 | 孙绍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2 | 51 |
| “路”在何处——王勃《滕王阁序》对“人生之路”的探讨 | 叶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47 |
| 《拿来主义》“逻辑”诊断 | 李玉山 |
| 202002 | 50 |
| 神性的幻灭和人性的觉醒——《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研读 | 李功连 |
| 202002 | 53 |
| 《藤野先生》的“三重错位”观照 | 郭跃辉 |
| 202002 | 56 |
| 壮词一阙传今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探微 | 罗爱平 |
| 202002 | 59 |
| 南朝山水书札美学特质与困厄士人心态 | 汤汝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2 | 10 |
| 《创造宣言》能这么“删节”吗 | 宣卫东 |
| 202002 | 151 |
| 通过意义单元解读思想感情 | 彭琳 |
| 202002 | 153 |
| “依乎天理”说“养生” | 李玉山 |
| 202002 | 155 |
| 在“收放自如”中打造高效课堂 | 刘美廷 |
| 202002 | 157 |
| “夷歌数处起渔樵”该做何解 | 王贤斌,谭从美 |
| 202002 | 159 |
教研有得 | 交出“这一篇”的个性 | 田文波 | 语文建设 | 202002 | 75 |
| 目标聚焦,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从两节《紫藤萝瀑布》课的对比说起 | 吴丽艳 |
| 202002 | 77 |
| 感悟寂寞——《呐喊》整本书阅读设计 | 冯岩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2 | 45 |
| 品读“红楼”诗词 把握立意规律 | 杨忠平 |
| 202002 | 47 |
|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关于小说中“笑”的专题学习 | 常青 |
| 202002 | 50 |
| 评霍军《登高》教学中的支架运用 | 李颖 |
| 202002 | 79 |
| 心有追求,自觉成长 | 邹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82 |
| 练红语文教学的“小念头” | 张伟忠 |
| 202002 | 84 |
资讯 | 索引 |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2 | 64 |
学习探究 | 漂浮的玻璃螺旋塔——评托尔斯泰《复活》 | 卢林子,覃光红 | 语文月刊 | 202002 | 86 |
| 我们蓝衣壮 | 卢晓茜,莫景春 |
| 202002 | 88 |
| 剃头郎 | 钟颖珠,程秀全 |
| 202002 | 90 |
| 翻工 | 盛冕,王叙黄 |
| 202002 | 91 |
| 霸座 | 陈璞涵,张庆安 |
| 202002 | 93 |
| 团圆饭 | 童佳琪 |
| 202002 | 94 |
广告 书评 | 书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 欧阳永梅 | 语文建设 | 202002 |
|
| 新时代中华传统礼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研究 | 刘洪梅 |
| 202002 |
|
|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 陈鹏 |
| 202002 |
|
| 唐代诗歌经典巡礼 | 李巧玲 |
| 202002 |
|
| 一座独具匠心的书本里的博物馆 | 王巧会 |
| 202002 |
|
| 学术理性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现代语文教育研究 | 吴诚 |
| 202002 |
|
| 重现文学的认知的特征 | 杨民 |
| 202002 |
|
| 迈入国学殿堂之门 | 张慧 |
| 202002 |
|
文学走笔 | 悠然心会,妙处可与君说——读《中学语文名篇新读》 | 张家鸿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2 | 86 |
| 大豆千里 | 杨雪桥 |
| 202002 | 8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