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20200527 飘逸的南国风
录入者:郭颖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7日
一、教学目标:1、聆听《茉莉花》等多首南方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
认识以“楚声”和“吴声”为代表的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以及民歌的民
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歌的多功能性;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综合前面内容总结民族及地方风格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内容:1、复习北方民歌;
2、介绍“吴声”,聆听江浙民歌《对鸟》和《茉莉花》,学唱《茉莉花》主题,对比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3、比较两个版本的《茉莉花》,探究民歌的多功能性;
4、介绍“楚声”,聆听两湖民歌《幸福歌》、《龙船调》,学说《龙船调》中的方言对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5、探究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小结《多彩的民歌》本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以听辨的形式复习前几节所学的北方民歌,巩固所学内容。提问“民歌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特征?”(“口头相传、集体创作”,为讲解“民歌的多功能性”作铺垫)
2、 欣赏《弥渡山歌》
(1)分析: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它的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前六句全部是兴、比,最后两句才揭开主题。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这首歌词写得非常含蓄。起——平——弱。起的部分为引腔。它只有两小节的长音。这种引腔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引腔之后是歌曲的主体——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2) 欣赏
3、 介绍“吴声”“楚声”
所谓“吴声”,是指流传在以建康(现南京市)为中心的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音乐。到东晋、南北朝时期,吴声得到较大发展。此时,人们也将吴声称作“吴歌”。吴声可分为歌曲和舞曲两类。
所谓“楚声”,是指流传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以至徐、淮一带的民间音乐。楚声亦称“楚调”、“南音”。楚声的鼎盛时期,是在战国和两汉时期。屈原的《九歌》、《离骚》,刘邦的《大风歌》,民间广为流传的《下里巴人》等,均为楚声的代表。楚声包括了歌曲和琴曲两类内容。
4、 欣赏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的浙江民歌《对鸟》
(1)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对鸟》是一首浙江乐清山歌,其内容是为少年儿童增长自然知识的。它采用对唱的形式和吴地方言演唱,问者和答者各唱一段,彼此轮流更替。即兴编词的要求很高。一、三段为问段,二、四段为答段。歌曲的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彩。
(2)欣赏
5、欣赏《幸福歌》
《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是歌颂解放后农民幸福生活的。这首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歌曲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领唱为歌曲的主腔,齐唱的合腔重复主腔,用以巩固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主腔直接陈述,而合腔部分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
6、观看宋祖英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学唱主题部分。感受和体验南方民歌,对比分析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从歌词和旋律上分析,南方民歌歌词含蓄内在,旋律婉转、细腻、抒情,起伏小;北方民歌歌词直白,旋律粗旷、高亢,起伏较大)。
7、聆听另一个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别,(歌词、旋律、节奏)通过游戏探究民歌所具有的一曲多用的多功能性。介绍“楚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所在地),聆听采用一领众和形式的湖北民歌《幸福歌》片断。(浏览性欣赏)
8、 观看采用一唱一和形式演唱的《龙船调》,学说歌曲中的方言对白并参与演唱,(增加互动性)。
8、总结南方歌曲的特点:在歌词创作上善用比、兴内容含蓄内在;其结构形式大多短小精悍;在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9、 总结本章内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密不可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1) 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的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相关因素上。
(2) 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 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
(4) 中国的民歌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结晶,是中国人民优秀的传承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声,需要我们了解和传承下去。
10、演唱《茉莉花》来结束本节课。
五、礼仪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