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案1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6日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写作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2、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时,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
写法指导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如“有钱能使鬼推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这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万古留名……年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水平的驳论文。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取得论辩的全胜。对“开卷有益”的反驳,要抓住敌论要害:“ 要看读什么书,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毒的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和归谬法。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友邦惊诧”论》也运用了反驳论据来反驳论点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三、请从下列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反驳的文章
1、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自然无以“扫天下”,然而在生活中真的都是这样吗?
2、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干一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
例文评析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出自一千年前的东汉,一千年后,我们再次展开思索,我们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导下赋予这个古老的命题于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时代内涵就是: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正本必先清源。马列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又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迎刃而解,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琐事上必定会对谋划大局产生影响,这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
“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一屋”与“扫天下”之间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在解决主要矛盾以达到扫天下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能把次要矛盾一并解决,那当然最好。但是是不是说不解决次要矛盾就一定不能扫天下呢,又是不是能由此推出只有解决次要矛盾才能扫天下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人要处理的事物与古代社会相比何止增加百倍,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次要矛盾,如果我们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终只会走向“捡了芝麻,丢了瓜”的老路,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不会打枪的毛主席照样解放全中国!
现代社会的分工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的琐事都可以交给专门的从业者去做。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精神嘛。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了。我们总不能要求现代人自己养蚕织布吧?我们看到无数能打扫天下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做的呀!他们不一样扫天下吗?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扫天下的眼界与理想。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扫一屋”而错过“扫天下的机会,那将是我们的遗憾,祖国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如果我们能不拘于“扫一屋”而成就“扫天下”的大事,那么,我们的成功便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幸福,更是中华民族的幸福。
(源自辩论赛陈词,有改动)
简析:
本文的反驳是非常有力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千百年来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要驳倒它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抓住哲学上关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结合时代的发展,层层深入,反驳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干一行,爱一行”过时了吗
“干一行,爱一行”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过时,仍然应当大力提倡。
“干一行,爱一行”是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是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的标准。在你所不熟知的领域完全有可能蕴藏着个人更大的潜力等待你的发掘。发光的不都是金子,但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处处发光的啊!难道不是么?
从职业道德来分析,“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一个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得去做好每项工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清晰可见,“干一行,爱一行”不正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的高贵品质么?
“干一行,爱一行”,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洗车工、包装工、清洁工……这些岗位贫贱但不低贱;这些人们平凡而不平庸。“干一行,爱一行”,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而与此相比,“爱一行,干一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则显然未必是可取的,也未必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事实胜于雄辩,当今社会我国乃至全球就业岗位的竞争激烈化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所从事的职业或许并不是本人所熟知或擅长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就业观念上的转变。在选择职业时要认清当前形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搬山术的故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去干这一行,又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不会爱上它呢?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啊!在生存中求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退一步我们试想:如果人民教师不能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如果人民医生不能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如果人民警察不能秉公执法,替天行道……如果“干一行,不能爱一行”,其结果则不堪设想啊!这世上没有什么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细微而坚韧的情感和精神!总而言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着:只有干好你手头的工作,人生才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源自辩论赛陈词,有改动)
简析:
“干一行,爱一行”是多年来大家所熟知的观点,但正因为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口号,有时也难免给人一种过时的感觉,因而受到当代人的质疑。要来一个否定之否定,通过反驳重新树立其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运用了恰当的反驳方法,从理论和实际多方面证明了“干一行,爱一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写作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2、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时,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
写法指导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如“有钱能使鬼推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这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万古留名……年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水平的驳论文。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取得论辩的全胜。对“开卷有益”的反驳,要抓住敌论要害:“ 要看读什么书,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毒的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和归谬法。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友邦惊诧”论》也运用了反驳论据来反驳论点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三、请从下列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反驳的文章
1、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自然无以“扫天下”,然而在生活中真的都是这样吗?
2、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干一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
例文评析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出自一千年前的东汉,一千年后,我们再次展开思索,我们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导下赋予这个古老的命题于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时代内涵就是: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正本必先清源。马列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又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迎刃而解,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琐事上必定会对谋划大局产生影响,这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
“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一屋”与“扫天下”之间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在解决主要矛盾以达到扫天下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能把次要矛盾一并解决,那当然最好。但是是不是说不解决次要矛盾就一定不能扫天下呢,又是不是能由此推出只有解决次要矛盾才能扫天下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人要处理的事物与古代社会相比何止增加百倍,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次要矛盾,如果我们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终只会走向“捡了芝麻,丢了瓜”的老路,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不会打枪的毛主席照样解放全中国!
现代社会的分工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的琐事都可以交给专门的从业者去做。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精神嘛。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了。我们总不能要求现代人自己养蚕织布吧?我们看到无数能打扫天下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做的呀!他们不一样扫天下吗?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扫天下的眼界与理想。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扫一屋”而错过“扫天下的机会,那将是我们的遗憾,祖国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如果我们能不拘于“扫一屋”而成就“扫天下”的大事,那么,我们的成功便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幸福,更是中华民族的幸福。
(源自辩论赛陈词,有改动)
简析:
本文的反驳是非常有力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千百年来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要驳倒它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抓住哲学上关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结合时代的发展,层层深入,反驳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干一行,爱一行”过时了吗
“干一行,爱一行”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过时,仍然应当大力提倡。
“干一行,爱一行”是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是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的标准。在你所不熟知的领域完全有可能蕴藏着个人更大的潜力等待你的发掘。发光的不都是金子,但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处处发光的啊!难道不是么?
从职业道德来分析,“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一个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得去做好每项工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清晰可见,“干一行,爱一行”不正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的高贵品质么?
“干一行,爱一行”,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洗车工、包装工、清洁工……这些岗位贫贱但不低贱;这些人们平凡而不平庸。“干一行,爱一行”,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而与此相比,“爱一行,干一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则显然未必是可取的,也未必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事实胜于雄辩,当今社会我国乃至全球就业岗位的竞争激烈化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所从事的职业或许并不是本人所熟知或擅长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就业观念上的转变。在选择职业时要认清当前形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搬山术的故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去干这一行,又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不会爱上它呢?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啊!在生存中求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退一步我们试想:如果人民教师不能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如果人民医生不能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如果人民警察不能秉公执法,替天行道……如果“干一行,不能爱一行”,其结果则不堪设想啊!这世上没有什么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细微而坚韧的情感和精神!总而言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着:只有干好你手头的工作,人生才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源自辩论赛陈词,有改动)
简析:
“干一行,爱一行”是多年来大家所熟知的观点,但正因为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口号,有时也难免给人一种过时的感觉,因而受到当代人的质疑。要来一个否定之否定,通过反驳重新树立其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运用了恰当的反驳方法,从理论和实际多方面证明了“干一行,爱一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