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9日

授课  

时间  

                      星期          

课题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  

1.疏通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  

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  

难点  

1、鉴赏词意境美,词中蕴含细腻情感,培养自己情感体验;
2
、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走进作者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三.朗读·体悟  

   

   

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  

   

   

   

   

四.赏析文本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师: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的形象吗?  

生: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师: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消金兽——消失,消融。为什么想到消融?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  

佳节又重阳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是有刚刚的意思,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这个表明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一夜的则是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又从何而来?  

生: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  

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  

生:这是反衬吧,写出人尚不如花。  

生:词人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师:词人用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五.总结词的意境  

   

   

   

   

   

   

   

   

   

   

   

   

   

   

   

六.情读·悟情  

【说明】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字,但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歌以咏志,词本来就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当然也要好好来吟哦一番,看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刚才挖出的各种感情,每组选读一句,赛一赛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同学点评(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  

在赛读过程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渐把词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七.课堂总结  

   

   

   

   

【说明】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个阅读方法,并适当进行总结,希望他们能够用这把钥匙打开更多的文学之门。这对于老师来说,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八.作业  

   

   

   

   

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  

1.在描写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我们要善于提问,善于挖掘。  

4.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理解好。  

师: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希望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教学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