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与研究 |
《春秋》义例——国学易术札记(十七) |
徐建融 |
国画家 |
2019.05 |
4 |
由意境胡塑造到笔墨的抒写——对中国山水画史上一个重大转折节点的研究 |
林木 |
国画家 |
2019.05 |
9 |
“元四家”的野逸画风 |
舒士俊 |
国画家 |
2019.05 |
55 |
“四王吴恽”与文人画的正统化 |
舒士俊 |
国画家 |
2019.05 |
55 |
解析《湖社月刊》对20世纪初中国绘画传播的影响 |
蒋旎 |
国画家 |
2019.05 |
59 |
晚明倪元璐书法中胡“新”之书风探讨 |
蒲娇 卢有欢 刘展晖 |
国画家 |
2019.05 |
60 |
水墨教学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教学探索 |
李翔 |
国画家 |
2019.05 |
61 |
丰子恺的“儿童相”——传统影响下绘画与文学的融合 |
张梅 |
国画家 |
2019.05 |
62 |
“密体”山水形态的辨识 |
廖少华 |
国画家 |
2019.05 |
64 |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对传统书法艺术胡传承与创新探究 |
周雅琴 刘虹 |
国画家 |
2019.05 |
65 |
论中国画中点线面的特征 |
郑颖璐 |
国画家 |
2019.05 |
66 |
王世禛的书画收藏与鉴赏题跋 |
董家鸿 |
国画家 |
2019.05 |
69 |
艺通古今——从古代山水画看现代城市营造 |
沈怡辰 |
国画家 |
2019.05 |
70 |
写意花鸟画的精神追求 |
李小龙 |
国画家 |
2019.05 |
71 |
水墨语境中的栓马桩艺术 |
梁健 |
国画家 |
2019.05 |
73 |
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意义 |
陈艳 |
国画家 |
2019.05 |
74 |
中国画及传统文化胡介入——墙绘设计 |
冯睿 张乃文 |
国画家 |
2019.05 |
75 |
北朝写经体的三个基本问题 |
李永忠 |
中国书法 |
2019.09 |
36 |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遗书的来源和价值 |
邰惠莉 |
中国书法 |
2019.09 |
50 |
北朝敦煌魏楷演进胡三个阶段及艺术特征 |
楚默 |
中国书法 |
2019.09 |
58 |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 |
史忠平 |
中国书法 |
2019.09 |
76 |
魏晋十六国写经书法及相关问题 |
毛秋瑾 |
中国书法 |
2019.09 |
88 |
从国博藏《增一阿含经.高幢品》卷看北朝敦煌写经书法 |
王高升 |
中国书法 |
2019.09 |
188 |
从唐代杭州龙兴寺经幢看唐代行草书碑刻书风 |
李明桓 |
中国书法 |
2019.09 |
192 |
略论北朝时期鸟虫书式墓志盖装饰题铭 |
惠洁 刘天琪 |
中国书法 |
2019.09 |
198 |
书法研究胡“空间转向” |
刘鹤翔 |
中国书法 |
2019.09 |
201 |
主题 |
篇 名 |
责 任 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与研究 |
儿童钢琴启蒙阶段伴奏知识的融入式教学——《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的本土化扩展 |
秦琴 |
钢琴艺术 |
2019.09 |
26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面面观——阅读笔记之十七 |
朱贤杰 |
钢琴艺术 |
2019.09 |
32 |
与歌者同行——谈艺术歌曲中胡钢琴演奏(十一) |
朱和 |
钢琴艺术 |
2019.09 |
36 |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与弹唱(十七) |
蔡长青 |
钢琴艺术 |
2019.09 |
43 |
谈“先声音后符号”对小学生读谱能力的开发 |
田雨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9 |
小学音乐教研组建设胡“四落点” |
吴婷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14 |
深耕 细作 不辍——基于“联校式”音乐教研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
何贞彦、沈慧凯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18 |
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声乐教学问题 |
陈长玲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22 |
神话为源 立足在人——观《天地神农》随感 |
蒋力 |
音乐生活 |
2019.09 |
30 |
论民族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方式和审美特征——以《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为例 |
陈久红 |
音乐生活 |
2019.09 |
34 |
传承历史文脉 发扬古乐新美——《古乐新声——古谱解译编配音乐会》中的艺术创新 |
陈雪 |
音乐生活 |
2019.09 |
39 |
浅谈爱德华格林音程循环参数算法理论 |
张晨明 |
音乐生活 |
2019.09 |
45 |
用歌声传承文化的“根”与“魂”——试析男中音歌唱家张岩生的音乐作品 |
刘雪 |
音乐生活 |
2019.09 |
52 |
论音乐类非遗文化传承的“戏、声、音、乐、时、事、能”——谢嘉幸教授在“河南戏曲声腔人才培训班”讲座纪实 |
尚永娜 |
音乐生活 |
2019.09 |
57 |
如何保持长久的学琴动力——如何培养好习惯与戒除坏习惯(八十) |
周海宏 |
音乐生活 |
2019.09 |
61 |
戏曲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 |
韩莎 |
音乐生活 |
2019.09 |
67 |
圆号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设想 |
范永基 |
音乐生活 |
2019.09 |
71 |
从书法艺术之“虚实”论弹筝指尖之“虚实” |
韩雅倩 |
音乐生活 |
2019.09 |
74 |
舞剧《月牙五更》一首余音绕梁的关东回旋曲 |
郑永为 |
音乐生活 |
2019.09 |
80 |
教师教育 |
知识图谱分析视域中的中国音乐教育研究(2009-2018年)(上) |
胥珊珊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26 |
|
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下) |
宋敏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32 |
|
高校艺术教育胡人文性关注——基于北京若干所综合高校音乐教育胡田野调查 |
张璐、周轶凡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35 |
名师堂 |
关于唱名法的争鸣与“联觉唱名法”——兼谈唱名法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
赵苏 |
中国音乐教育 |
2019.09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