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语文>>高一>>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演讲单元备课资料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06日

第四单元高瞻远瞩展雄才

本单元学习演讲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教育 家蔡元培 先生的上任演说。让我们看到他为改革当时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北大,有针对性地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殷切期望。 蔡元培 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还有教育意义。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的集会上发表的演说。他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号召黑人同胞用合法手段争取正当权益。让我们从中感知到美国黑人生活的某些侧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革命导师恩格斯在挚友葬礼上发表的悼词。悼词将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生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的贡献,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富有感召力,让我们今天仍然从中感知到革命导师的高大形象。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是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 先生演说的整理稿。他分为五个阶段叙述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状况,进而指出科学发展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说服力地预见了中国21世纪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让我们为之振奋。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体会演说辞的一些特点。这些篇章都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艺术手法运用适当的特点,此外,还有融合自己人品、学识、心胸、气度于演说辞之中的优点,因而能以自己的激情,鼓舞听众情绪,唤起共鸣。

学习时,讲究方法,突出重点:一、了解文章背景,明确其针对性;二、把握文章主旨,揣摩其中情感;三、体味语言运用,学习表达技巧。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我们深切感受到演说辞所特有的雄辩之美。

雄辩从哪儿来呢?从本单元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雄辩首先是从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取信于人、不夸夸其谈中来,其次是做到了逻辑推理严密、语言表达严谨,然后是运用了适当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社会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们的交际活动空前频繁。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同学不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演讲,是表现人们口才最明显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能不能把听众吸引到自己预定的场景中来,能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主张表达清楚,能不能鼓动听从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演讲者具有高超的能力,更需要演讲者具有真挚的感情。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应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 蔡元培 先生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做的演讲,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家的 蔡元培 先生的学识、人品,看到他具有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认真学习这篇演讲,我们会在读书、做人、做学问各方面受教益,又会在如何提高演讲能力方面受到启发。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你对自己的口才有自信吗?你是否曾经为提高自己口才做出过一定的努力?

②你在听到别人成功的演讲时曾产生过什么样的感想?你有没有想到这种成功是从哪里获得的?

③你对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在演讲中起的作用有所体会吗?。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l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18681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起,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3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点击背景]

北京大学由产生于戊戌变法的京师大学堂于19125月改名而来,但在1917年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学府。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贵族子弟,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有什么兴趣,只不过是混资历,找靠山。

l北大沧桑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12月, 蔡元培 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集中了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一大批文理科精英,使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0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相毗邻,在明清两代曾是皇家的“赐园”。未名湖区湖光塔影,飞阁流丹,题词碑刻随处可见;教学区端宁恢弘,林荫大道和爬满常春藤的建筑山墙让人难以忘怀。“槛外山光,窗中云影”,这里正是读书学习之佳处。

“北大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不仅代表着优秀与才华,更代表着勤奋和责任。北大的传统渗透到每个北大人的血液里,鞭策每一个北大人不懈努力,为今日之北大与明日之中国而奋斗不息。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l补充注音、释义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长足]形容进展迅速。[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砥砺lì)]磨练[营营]形容辛苦劳累。[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sì)]店铺。[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深入钻研。[bì)]有益。[商榷què)]商讨

l感知文本内容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二、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三、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l画出结构简图

五年前有所贡献:心系北大

抱定宗旨,端正学风

今以三事告 君:砥砺德行,改良社会

敬爱师友,改善校风全心关注

改良讲义,能裨实用

兹所计划者两事:添购书籍,旁稽博采

[思路探微]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l

从文中感受到——

l一种赤诚;

l一种卓识;

l一种美德;

让我们客观地评述吧!

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亮点

甲生: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赤诚。

作者就任北大校长之前,在教育部任职时就对北大有所贡献。到北大上任才几天,就发表演讲,满怀热忱,醇醇告诫青年学子,要他们提高认识,端正学风。

他恳切勉励青年学子:“ 君肆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他劝勉学子不要把大学学习看作是做官发财的进身之阶,要努力钻研学问,增长知识。

他在演讲中对北大当年的学子寄予厚望,言语恳切,情意殷殷。这表现出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满腔热忱。

乙生:我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远见卓识。

作者从青年学子求学宗旨的荒唐,敏锐地看到社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给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清醒地看到,要改造教育、改造北大,必须从这儿着手纠偏救弊。

他以沉痛的语气告诫青年学子:“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他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换期道德失去规范的情形底下,青年人容易沉沦,要改造社会、改造教育,必须唤醒他们,要求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肩负起改造社会、匡正流俗的责任。

一旦青年学子抱定了正大的求学宗旨,北大学风、校风就大为转变,教育就有了转机。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能不令人叹服 蔡元培 先生的远见卓识。

丙生:我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不同流俗的美德。

作者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清醒地看到社会、教育的弊端,并针对弊端提出了救治的方案,需要远见卓识;义无反顾、始终如一地实行改革,需要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而要在狂澜既倒的情形中力挽狂澜,要改变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状况,改革者还要有道德的感召力,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境界。

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的道德境界。他告诫青年学子砥砺德行,指出:“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越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作者就是这样板戏“卓越之士”。

他醇醇告诫青年学子:“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他向青年学子现身说法,指出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对他们寄予厚望,同时又展示了自身品德的号召力。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蔡元培 先生正是凭自身的道德感召力,使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实践,取得成功。

[领悟内涵]

蔡元培 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演讲,不同层次、不同水准的作者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认真体味其内容和情感色彩,我们会获得绝然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l

[鉴赏菜单]

巨大的现实意义

感人肺腑的情思

清晰明快的思路

古朴典雅的语言

巨大的 现实意义

课文作为就职演说,阐释了自己的治校纲领,并对青年学子提出要求。这两方面的意思融合在一起,而侧重后者。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治校的大计方针融合在这三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

l感人肺腑的情思

在演讲的全过程,作者讲述任何问题时,都倾注了无比的热情。

他五年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每提一点要求,都真诚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对事理的理解和对青年学子的诚挚期待;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

这篇演讲的巨大说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l清晰明快的思路

这篇演讲稿结构非常明晰。

由于演讲的时间性限制,听众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因此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

开头话直截简短,正文展开中心内容,结尾有阐述,重在总结全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全文结构紧密,思路明晰。

l古朴典雅的语言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演讲起来,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好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l打开视野 深入探究

一、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试分析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办学方针。

作者在这篇演讲稿中对北大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每一点都能体现他的办学方针,或者说,都是为了贯彻他的办学方针而提出来的。

他的第一点要求是,要青年学子抱定宗旨。为了讲清楚其中道理,他从大学的性质谈起,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批评了往昔学子对教师不以学问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的大小。他挖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对头。因此,他要求来北大求学的人,要抱定认真做学问的正大宗旨。从他的论说中,可见他对教师的突出要求,就是具有做学问的能力。他让新学人物和旧学人物都进入北大,并过裁减不称职的教员,都是旨在提高学校的学术品位。

他的第二点要求是,要青年学子砥砺德行。这一点的提出有强烈的针对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政治腐败、道德沦丧,是突出问题。要改造北大,就必须引导青年学子自觉抵制丑恶现象,不但能做到洁身自好,还要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改造社会、改造学校的责任。在他的办学方针中,“思想自由”,其目的是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而要培养学术研究新风气,就必须树立首先新风尚。勉励青年学子砥砺德行,正好是贯彻“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首要措施。

他的第三点要求是,要求青年学子敬爱师友。这是从个人涵养方面来说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勉励,共同提高,是建设良好校风必须具备的条件。端正学风,改善校风,就是为培养学术研究新风气创造条件。全校上下树立了新风尚,学校的学术气也就会很快浓起来。这也是贯彻“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不可或缺的措施。

蔡元培 先生在他这次演讲中,始终是围绕着他的办学方针来阐述的。

[点击评价]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能根据本国需要,兼采各国所长,“食而化之。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


二、读罢全文,你从文中看到北大当年存在着怎样的腐败现象?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当年北大的腐败现象是多方面的。

1.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平时敷衍塞责,放荡游玩,考试时才突击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2.因为热心做官,很多学生对于教师,不问其学问深浅,只问其官阶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

3.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很少。

4.有些学生,不重视道德修养,沾染了社会的恶劣风气,不自觉砥砺德行,被人看不起。

北大当年存在的腐败现象,突出的就有上述几方面。这些腐败现象,虽然已成历史,后人还应引以为戒。

l走近教育家蔡元培

——大家一起翻翻历史

甲生说:20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试图对已经有20年历史的新文学作一个总结,编纂了《中国新文学大系》。

各卷的编选者均为对该领域贡献最大的作家、批评家,如鲁迅、茅盾编小说集,周作人、郁达夫编散文集,朱自清编新诗集,洪深编戏剧集,胡适编理论建设集等。

而“总序”的作者,所有的人,不管他有着怎样不同的文学、思想、政治倾向,都一致认为,非蔡元培莫属。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必须面对一个基本的事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是其中的主要战线)是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为发源地的。“没有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就不可能有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在当时(2030年代)已成为一种共识。

乙生说: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造,是从根本改变教育思想、明确大学性质入手的。

他在就任演说中,坚定地宣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同时,又建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这就从观念和组织上,根本摆脱了对国家官僚机构与政治的依附与控制,实现了教育(学术,思想,文化)的真正独立,也就是知识分子自身的独立。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目的正是要为知识分子提供自由而广阔的精神空间,将北大改造成为民间知识分子的自由集合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者也”,在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并以此影响社会。

丙生说:蔡元培的两次征婚广告,也让人看到他作为改革家的气质。

1900年夏,它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他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鼓起了冲决一切网罗的勇气。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是:()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惊世骇俗的字眼竟出自翰林之手,吓得媒人个个退避三舍。消息传开去,一时间沸沸扬扬,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无异于在向封建陋俗开战。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黄世振(仲玉)女士结为夫妻。此女不但天足,识字,而且工书画,孝于亲。

19211月蔡元培由巴黎到瑞士日内瓦及伯尔尼考察时,夫人黄世振不幸病逝。蔡元培不得不续娶。这一次,他提出的条件是:()原有相当认识;()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而能为研究助手者。

丁生说:蔡元培是教育改革家,同时又是学问渊博的专家,他在治学方面,也为后人树立的榜样。

他的书房中挂有自己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数字。

他为古越藏书楼亲书对联一副:“吾越多才由续学,斯楼不朽尽在藏。”悬于书楼之门厅。

他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5等于10。”蔡笑着说:“对!!”并鼓励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对中国教育和北大历史的回顾,人们不会忘记 蔡元培 先生

蔡元培 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终身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sāi)责yí)误zī)以求

B.商què)mǐ)谤xiān)为人知

C.当zhóuxù)大有pì)益

D.訾lìyǎn有案可j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有哪些?试指出错在哪里。

①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②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③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④小张帮助 老师的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⑤老同学之间,可得开诚布公,不许隐瞒实情啊。

答:

4.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要注意句中加点的字。

例句: 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仿句: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 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性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 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 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 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 于诸 君者一也。

5.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

6.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和感情。

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答:

7.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答:

(二)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嘴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球赛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8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

9文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请举一例说明。

答:

10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例子吗?

答:

11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吗?请说出来。

答:

综合学习与探究

一、高考链接(2004年福建高考题)

12.“神州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个字。

答:⑴中学生:

⑵中学教师:

二、应用拓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99854日)

江泽民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参加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隆重集会,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心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在这里,我向北大同学和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向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几点希望。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希望你们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但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生长在这样的时代是幸福的。广大青年一定要虚心向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学习,在为祖国的竭诚奉献中焕发出青春的绚丽光彩。

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是非常艰巨的事业。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

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希望广大青年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同心同德,勇于开拓,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13读了江泽民同志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听了江泽民同志的谆谆教导,请你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以“青年学生的使命”为话题,写一段或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基础知识与运用

1DA项的“塞”应读为“sè”,B项的“鲜”应读为“xiǎn”,C项的“裨”应读为“bì”)

2B(应为“磨炼”)

3④⑤运用错误。因为“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责任不可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句中的“小张帮助李老师的东西搬上七楼”应不是小张应尽的责任。因为“开诚布公”的意思是“推诚相见,坦白无私”,通常写谈话,句中却没有“无私”和“谈话”的语境,应为“开诚相见”。

4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

阅读理解与欣赏

5宗旨: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守的基础。

6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7.弊端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是: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8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9.可以从解开一道难题,制作一件手工或完成一次家务等方面来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上海市政局工人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等,他们都体会到了职业的趣味。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11.比如很多的工作的确是辛苦的,这是客观事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学习与探究

12.符合人物身份,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豪感,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13.略。

14我有一个梦想

2004823 ,数万美国民众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0周年。纪念活动在22日晚开始,金的夫人科雷塔·金在林肯纪念堂他的丈夫当年发表演讲的台阶上为一个纪念牌揭幕。

1963823 ,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当时,美国许多黑人没有投票权,种族隔离在美国各地十分盛行。

196844 马丁·路德·金被种族极端分子枪杀身亡。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 115)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2005120 ,十岁的马丁·路德·金小学学生埃丽卡手捧马丁·路德·金画像参加华盛顿第25届马丁·路德·金日游行。今年120日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诞辰74周年纪念日,美国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活动,纪念这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我们今天学习金这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虽然时间间隔了四十年,我国与美国远隔重洋,我们还是会

受到金的激情感染,我们会增加很多社会历史知识,同时也会增加很多演说知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学 习蔡元培 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后,你在哪方面增长了演说知识?

②不少人喜欢读名人传记,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是世界名人,你对他曾经有所了解吗?

③这篇演讲辞是世界演讲史上有名的篇章之一,你是否产生了深入了解它闻名原因的念头了?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l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29 115 出生于美国佐治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早年就读于亚特兰大市的莫尔豪斯学院社会学系,19岁毕业后加入浸礼教会。1951年和1954年又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斯特市的克罗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1954年在蒙哥马利城的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教堂任职。1955后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1963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和平奖。

他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有非凡的演说才能。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点击背景]

在美国众多民族群体中,非洲裔美利坚人(黑人)是唯一非自愿移居美国的民族,他们也是遭受两个世纪奴役的受害者。黑人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是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美国内战以后,奴隶制被废除了,黑人得到了一些做人的权利。但是,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制度仍然存在,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为其基础。在社会上,种族主义分子肆意地歧视和侮辱黑人,黑人没有平等的权利。

l新闻资讯

40周年纪念,美国年轻人不言“我有一个梦想”。

19638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前发表了名闻世界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2003823日,美国的100个人权和民权组织在同一个地点举行了纪念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40周年纪念活动。

  和40年前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说时现场有25万支持者相比,40年后纪念日当天数千民众的集会确实显不出气势。在4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开始前,参加纪念集会的人们为了躲避华盛顿炙热的阳光和林肯纪念碑广场水泥地面的高温,纷纷钻进了十来顶预先支起来的白色帐篷。

  帐篷里的不同人权组织和民权团体分小组分领域跟前来参加集会的人们热烈地讨论着美国少数民族裔的教育权力平等、经济平等、工作平等、投票平等和权力分享等问题。共同组织纪念马丁·路德·金演讲40周年纪念活动的100个人权组织和民权团体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次集会启动了美国大选投票动员运动——关注权力分享,参与公平政治本来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之一。

  纪念活动是以100个团体的负责人、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马丁·路德·金的遗孀和形形色色的政客们的演讲拉开了序幕。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马丁·卢瑟·路德·金三世在他父亲40年前发表演讲的同一地点,同一张演讲台上震撼人心地说:“当年的梦想仍未实现,还需大家更加努力!”;金的遗孀科蕾塔·斯科特·金站在40年前她丈夫曾在站过的林肯纪念碑前的大理石台阶上,眺望着广场中央波光鳞鳞的人工湖,声情并茂地感慨说:“希望在这里所有的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沿着和平的道路争取我们真正的权力,实现我们最终的梦想,希望大家能以和平与非暴力的心作为我们的武器,因为只要心正,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肉体才会有前进的正确方向。”

让今年纪念活动的组织倍加感慨,也倍感到压力的是,参加纪念活动的美国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少。佐治亚州民主党议员约翰·路易斯感叹道:“40年前我站在这里时,我才23岁,身体健壮一头乌发;40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多是跟我一样年龄的人。我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积极地站出来,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我们中的年轻人现在太容易知足了,我们需要发出更多的声音!”组织者们在这次纪念活动开始之前曾经跟许多年轻人联络过,但却遭到了多数年轻人的冷遇。美国“全国青联”主席麦卡尔是在纪念活动中发表演讲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他说:“我们此时来到此地就是为了接过我们父辈的事业,决不能让我们父辈的梦想破灭!”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l补充注音、释义

[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惊惧。[萎缩]干枯。这里指身心不得舒展。[公之于众]向公众公开。[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宏伟,比高山、大河还要雄壮。[空头支票]不能生效的支票。比喻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不能兑现的诺言。[chuō)]图章。[pán]厚而大的石头。[撒撒气]形容稍微出出气[心急如焚fén]形容非常焦急。焚,火烧。[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共叙]一块谈论。[满口异议]形容分歧大,很多不同意见。

l感知文本内容

课文是一篇演讲辞。

演讲一开始,作者就阐述本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起因是:林肯总统一百年前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总统的诺言至今未兑现,黑人还一直生活在不公正的境地之中。目的是:要求当局兑现诺言。

接下来,作者一方面提醒当局不要低估黑人决心,另一方面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号召同胞以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以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益。

之后,作者以坚定的语气鼓舞同胞士气,引导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号召他们回到居住地去坚持斗争,以顽强的斗争精神争取最后胜利。

最后,作者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炽热的梦想,以自己不可遏制的激情感染同胞,以自己坚信胜利一定到来的信念鼓舞同胞。

l画出结构简图

百年前的诺言未实现

为何要实现梦想:黑人仍然贫穷受歧视

不用暴力,和平忍耐

怎么样实现梦想:包容博爱,团结白人

长期坚持,毫不退缩

种族平等,遍及各地

我的梦想是什么:自由之声,响彻山河

[思路探微]

这篇演讲稿的思路是围绕“梦想”这一中心展开。先是交代产生梦想的社会历史缘由,接着阐述实现梦想必须采取的策略,最后满怀激情地描述梦想以及梦想实现的前景。


l

从文中感知到黑人斗争——

l有理

l有利

l有节。

让我们客观地评述吧!

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甲生:马丁·路德·金演说中可以看到,1963828日,25万黑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集会,所进行的斗争,有充分的正当理由。

林肯总统给美国黑人许下诺言,在百年后的今天成了空头支票,黑人仍然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未能真正做国家主人。

黑人此次要争取的就是:要求兑现诺言。

乙生:从课文中又可以感知到,美国黑人的那场斗争,由于领导者的明智,斗争形势有利于黑人这方。

民权运动的领导认识到,对美国来说,“现在是实现诺言的时候”,是走上“光明大道”的时候,是“向上帝所有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他们还充分认识到,黑人斗争的决心,不容美国当局忽视。“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当局面对种严峻的形势,不敢玩火。

丙生:从课文中还可以感知到,美国黑人的那场斗争,由于领导者的引导,其斗争策略是正确的。

领导者告诫民众:“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要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不用暴力,要联合白人,不能单独行动。这种斗争策略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斗争策略的正确,为斗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领悟内涵]

作者在演讲中申述黑人同胞集会的正当缘由和合理愿望,警醒当局认真考虑黑人不公平的处境,要求兑现百年前的承诺,把平等和公正还给黑人同胞,也提醒黑人同胞讲究斗争策略,并且满怀激情地抒写了自己、同时也是黑人同胞的美好愿望以及这种美好愿望必将实现的信心。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这篇演讲,之所以激动人心,首先就在于内容方面富有逻辑力量,它把美国种族歧视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黑人斗争应当讲究的策略,讲得相当中肯。其次是讲话内容是听众关切的事情,它把黑人听众所遭受的苦难,讲得一清二楚,故能够抓住听众的心。同时又很讲究技巧,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诸如比喻、排比,把充沛的情感灌注到演讲中去。

l

[鉴赏菜单]

形象的比喻

雄壮的排比

诗歌的语言

充沛的情感

形象的 比喻

课文开头,为了说明在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之后,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受歧视的境地,就打了一串比喻:“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形象地揭示黑人由于被排挤而在富裕的美国仍然贫穷。“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有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进一步形象地揭示黑人精神上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在指出美国没有兑现诺言时,说:“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这儿用了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中人人懂得的事物“支票”来打比喻,揭示黑人在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在法律上有了与白人一样的平等、自由权利,但现实却令人失望;当局只是说起来动听,但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巧妙的比喻给说理带来巨大的力量。

在申述黑人应当具有的信念时,说:“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剌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这个比喻形象在显示作者的理想。作者相信,总有一天,黑人与白人能像兄弟般和谐相处。

l雄壮的排比

文中多处用了排比手法,增加了演讲的气势,也增添了语言的文采。

演讲的第二段,四次重复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词语,构成排比,把黑人在美国社会中被排挤、受歧视因而贫困的境地,描述得异常清楚。

在演说中间,作者为了加大鼓动黑人同胞坚持斗争、决不满足后退的号召力度,讲了四段话,每段都用“只要”带起,构成排比段落。这四段话列举了黑人在各种典型的生活场合中受歧视、受排斥的情景,形象生动地引导黑人同胞,坚持斗争下去。

在演说的后半部分,作者申述自己的梦想,并显示自己实现这梦想的迫切心情。在这儿,作者用了两组异常华丽的排比句。一组以“我梦想有一天”带起,另一组以“让自由之声”带起。这一串串句子,把作者的梦想——实现黑人同胞在美国社会获得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实现这美好愿望的迫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l诗歌的语言

这篇演说辞,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形式。

演说辞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在很多地方运用排比,并且还适当地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给文辞增添了语言形式的美,诗的美。

文中,在大多数场合用短小的段落,这种组合,给文辞增添了明快、活泼的调子。

语言运用,非常讲究形象,形象的比喻、形象的士排比、形象的反复,让文辞带上形象性,使演说带上了浓厚的形象思维的特征,显示出诗一样的亮丽。

文辞中,浓重的感情色彩,又给演说增添了诗味。

l充沛的情感

这篇演说辞很激动人心,造成这种艺术效果,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主要因素是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

作者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失望,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在这一系列事项的表达之中,无不充满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

正因为作者在演说的始终饱含感情,并且把这种感情融到各种形象中去,使到会的黑人同胞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感染,获得巨大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l打开视野 深入探究

一、作者以“我有一个梦想”命题,试深入分析课文,他的梦想包含了哪些内容。

分析课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梦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改善黑人同胞在美国的现状。

那么,美国黑人的现状是怎么样呢?

作者在演说辞的第二段就指了出来。

黑人同胞们的现状是:一、在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后,没有得到自由,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二、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生活在富裕的美国却未能跟白人一样同步富裕;三、黑人同胞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在自己故土中流亡。概括起来就是:没有自由、平等和归宿感。

作者在陈述自己的梦想这部分做出了更加明确的陈述。

一、实现信条:“人人生而平等。”二、奴隶的儿子与奴隶主的儿子平等,也就是人人平等。三、连过去没有正义和自由的地方也变成有正义和自由的地方。四、黑人的肤色不再是受歧视的对象。五、某些缺少自由平等气氛的地方也同样出现自由平等的现象。六、不管美国哪儿,都同样充满自由平等的气氛。概括起来就是:实现自由、平等,让黑人同胞有归宿感。

作者在演说辞的结尾地方,深情地表达自己对实现梦想的迫切愿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自由之声响遍美国大地。

归纳起来,作者的梦想,就是让美国黑人同胞跟白人一样,做国家的主人翁,享有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

[点击评价]

非裔的马丁·路德·金也是亚裔社区的“角色典范”和“民权英雄”。马丁·路德·金一生致力推动民权运动,使所有美国人受惠,包括亚裔。马丁·路德·金的信念是人人平等,没有族裔之分。 (“美华协会”全美总会会长江惠珍)


二、读罢全文,你从文中体会到作者马丁·路德·金是怎样一个人?

马丁·路德·金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他被种族分子杀害之后,美国和联合国都以他的诞辰为纪念日,可见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到,作者作为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的高大形象。

1.他作为美国黑人之一员,深切关心同胞的生活境遇。他为黑人同胞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心。

2.他有勇于斗争、知难而进的精神,并能在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清醒地看到美国黑人境遇未能改善的种种原因,也清醒地意识到斗争的种种阻力。他警告当局不要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同时又提醒“心急如焚”的黑人同胞,要讲究斗争策略。

3.他作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高瞻远瞩,指导黑人同胞的斗争。他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号召同胞以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以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益。这就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胜利奠定。

4.他满腔热情地投身民权运动,不顾个人得失。他怀抱远大理想,并执着地为实现这远大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l沧桑看云

——翻翻美国黑人的历史,看看他们的现状

甲生说:在美国众多民族群体中,非洲裔黑人是唯一非自愿移居美国的民族。

在纽约黑人聚居地哈莱姆,有一位专门收藏美国黑人历史文物的老教授塞姆普尔·皮特曼,他有很多珍藏品,显示了美国黑人的血泪史。

在众多藏品中,有一个烙铁杆,杆头是一个“R”字,原来这是奴隶主用来给逃跑过的黑人奴隶打记号的,“R”字代表“runaway”,即逃跑的意思。

皮特曼的家里布满了美国的“黑人历史”:黑人奴隶的脚铐、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四个最初的版本、印有黑人作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头像的汤匙以及在林肯发表废奴宣言之前的三个废奴宣言版本等等。

最珍贵的藏品是一件,有150年历史的象牙雕刻作品,描绘了黑人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辛酸历程。

美国黑人自从他们被贩卖来美的那一刻起,就仿佛被下了一道魔咒似的,注定要颠簸过一生,即使受尽欺侮和虐待,也无任何回旋余地。

乙生说:记得曾经看过《乱世佳人》这一部电影,剧中有不少情节反映出当时的黑人问题。其中有个镜头给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一个黑人小奴隶不小心做了一件使主人不高兴的事,那小奴隶的妈妈立刻不分清红皂白的打了他,当时黑人的地位连草芥都不如。

曾看过一篇令我十分痛心的文章。一天下午,在草地旁,有一群白人小孩正在嬉戏玩闹,此时,来了一位黑人小孩,他慢慢地走近了那一群白人,想要加入他们的团体。但那一群白人小孩便歧视他:“哈哈,怪物,黑色的怪物,我们赶快跑。”那黑人小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他慢慢地走回家,拿起刷子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刷。他希望能把皮肤刷白,但他发觉不论他多用力刷,皮肤还是黑的,只有血水汩汩的流出来。黑人只是皮肤黑了一点,就要被视为异物,这真的很不公平。

丙生说: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可以看到美国历史的进步和往复。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在一百多年前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但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的时候,黑人得到的还是空头支票。大多数黑人并未能得到真正的平等、自由,未能做国家的主人。

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就是要为黑人同胞争取平等、自由权利。他希望种族平等,遍及各地;自由之声,响彻山河。

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为黑人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在美国社会某些领域确实取得了进步。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颁布选举法案,有了更多的黑人担任公职,进入政界。整体上黑人的贫困程度降低,黑人的成功人增多,成千上万的黑人进入了中产阶级。人们预计,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许会在不久的的将来实现。

丁生说:历史的进程,总体上是进步,但也不排除往复。

据报导,20041822日,几十名美国黑人农民及其支持者,拉着牲口或者开拖拉机来到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外举行了示威活动,抗议自己在争取贷款时受到的种族歧视“待遇”。这些农民高喊:“我们现在就需要公正!”许多美国银行往往因为该国境内数千名黑人农民的“肤色问题”而拒绝向其提供需要的贷款。

  美联社报道,根据1997年农业部和黑人达成的和解协议,前者同意向每位曾经遭受过“歧视待遇”的黑人支付5万美元的赔偿。不过,许多黑人的赔偿要求被政府方面拒绝,即便在那些已经“胜诉”的农民中,也有不少人至今“连一个子也没有得到”,这些愤怒的农民为争取“自己的权益”开展了长期的抗议活动。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向12859名申诉事件支付了6.29亿美元的赔偿,还有8490起申诉被农业部拒绝。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美国境内共有190万农民,其中只有不到1%的黑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下降。许多美国黑人农民因为政府的“不公正待遇”而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我们从一些报导中确实看到美国黑人某些不如意的生活现状,但我们相信,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

一篇好的演说,或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或慷慨激昂、豪气凌云,或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或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或数者兼而有之。足以使人坚定对崇高理想之信念;足以使人增加认识,明白道理;足以动人心弦,催人奋发;足以给人欢乐,得到美的享受。历来名家演说,不仅风靡当时,且对后世犹有深远影响。


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铐)现)新)石

)变)迹)缩)予)望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歧视岐山跂路伎俩B缔造瓜蒂谛听不啻

C签署曙光甘薯暑假D洋溢谥号狭隘利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种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已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B听说美国政府不兑现诺言,背信弃约,黑人们义愤填膺

C在当时的美国,反对迫害,反对不公平,不平等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到了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的肩头。

D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主人公“恶运”来临,您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您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4.围绕下面给出的内容,仿照课文句子的修辞和句式,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内容:当前世界出现了严重的形象: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

仿句: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马丁·路德·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同,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荒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肤色,而是以他们品格的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这一句另译为: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的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5请根据文段中的六个排比句,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从“梦想”的具体内容来看,作者梦想中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可用原文语句来回答)“梦想”的内容,其顺序能互换吗?为什么?

答:

6.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

7.这几段文字集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我的呼吁

史怀哲(法国)

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判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他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对全世界又有何意义?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能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井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是道德上绝对需要考虑的原则。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平时我都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和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我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

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它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因此良善将建立无可动摇的基础,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我们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因为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所以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可是,今天我们还深陷在战争的危机里。我们正面临着两种冒险之间的选择。一种是继续毫无意义的原子武器竞赛,以及继之而来的原子战争;另一种是放弃原子武器,井寄望美国和苏联以及其他盟邦,能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平共存。前者不可能为将来带来繁荣,但是后者可以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幸福。我们必须选择后者。也许有人会以为他们可以利用原子装备来吓退对方,可是在战争危机如此高升的时刻,这种假设毫不值得重视。

今后,我们的目标是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不再以战争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必须寻求和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敢表白我的信心,当我们能从理论的观点来拒绝战争的时候,我们必定能以谈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战争到底是非人道的。我确信,现代人的理性必能创造出伦理的观点,因此今天我将这个真理向世人宣布,希望它不会只被当作虚假的文字看待,以致实际上根本就被置于一旁。

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能致力避免一切会使现况恶化、危险化的事情。希望他们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这不但是对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而且是对民族之间的关系而言。希望他们能互相勉励,尽一切可能维持和平,使人道主义和尊重生命的理想,有充分的时间发展,并且发挥作用。

8.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下面的两道小题。

文章第一段说“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这里的“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

“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

9.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呼吁”,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呼吁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吁?

答:

10.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但生命有没有价值、意义?生命有没有高低之分?史怀哲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综合学习与探究

一、高考模拟精练

11阳光学校校园电视台招聘记者和播音员各一人。请按照应聘目的写一句话,从二至三个方面介绍自己。每句话20字左右。

答:⑴应聘记者:

⑵应聘播音员:

二、应用拓展

12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是 “非暴力对抗 ”思想的代表,他们主张用灵魂的力量来抵御物质的暴力,在争取自由、平等、民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否正确。结合你的感受和认识,来谈谈你的看法。可开展辩论,写成辩论稿,也可写一段或一篇文章来阐述你的看法。

答:

基础知识与运用

1镣(liào)铐兑(duì)现印戳(chuō崭(zhǎn)新磐(pán)石蜕(tuì)变匿(nì)迹萎(wěi)缩给(jǐ)予瞭(làio)望

2A(“跂路”的“跂”应为“歧”

3BB项的“义愤填膺”是指“由不公平的事情激起的愤怒十分强烈”,符合语境;A项的“人心向背”是指“老百姓拥护或反对的”,句中只有拥护而没有反对,不符合语境;C项的“义无反顾”是指“坚持正义,勇往直前”,不符合语境;D项的“息息相关”是指“关系极为密切”,而“您”和书中的人物的关系并不算密切,不符合语境)

4示例: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阅读理解与欣赏

5.“梦想”的内容: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让黑人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梦想中的新境界: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不能互换。这六个排比句在内容上逻辑严密。因为无论一国家、一民族、一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6评价示例:①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②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文采瑰丽绚烂;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③这六个排比,能使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气势排山倒海,激情一泻千里,表达效果更加增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7体现作者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渴望。

8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或答:把生物分为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随意破坏或者伤害所谓无价值的生物。“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9呼吁的内容: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爱护并促进生命;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呼吁防治大众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只要答出四点即可。呼吁原因:人类面临着“暴行、疾病、战争”等危机,例如,当前恐怖主义的全球破坏,以暴抗暴,美国打着虚伪的自由解放的旗帜实质是国家的暴力行为;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病毒的肆虐,一些不知的的病毒和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等,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社会战争不断,南京大屠杀就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提示:同意。可从以下方面来回答:因为人与人是平等,人与其他物种是平等,人类有母爱,麻雀也有母爱,老羚羊跳下悬崖,使年轻的羚羊生存,这种母爱是人类所不能及的,因为将生命划分为有价值、意义和没有价值、意义,有高低之分,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不同意,可从以下方面来回答:因为生命本来就有价值、意义,有高低之分,一些物种可能对于人类来说,就没有一点价值和意义,如老鼠、细菌,它们只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危害。

综合学习与探究

11要点:⑴①文字水平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社交能力;⑵①朗读能力②普通话水平③容貌气质。

12.提示:

同意。可从以下方面来阐述:①“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受迫害、遭凌虐的一方主动撤出“以暴易暴”的恶性怪圈,将自己置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以一种谦恭而又尊严的方式邀请对方回到理性、和平、仁爱的规则中来,这里包含着伟大的勇气和智慧,是人类争取自由、平等,维护世界和平最理智,也是最理性的革命手段。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仁爱的一面,只要我们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友好地对待你。“非暴力”的方式正是这一真理的体现。当当我们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我们仍然说:“我们爱你们!”这些迫害者的心中真的会无动于衷吗?在受迫害者那深邃的、闪烁着信念和坚韧的目光中,他们真的就毫无知觉吗?在受迫害者那博爱的思想、宽广的胸襟面前,他们真的不觉得惭愧吗?我想不会的!人们的良知一定会被唤醒!非暴力方式斗争不是取得了巨大胜利吗?③“冤冤相报何时了。” 只有从这个怪圈中脱离出来,就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斗争方式。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国家动荡不安,整天动刀动枪,人们就不会感到安心,国家就会灭亡。

不同意。可从以下方面来阐述:①对于国家制度的变革来说,显然“非暴力对抗”方式的力量是不足够的。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没有“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我们今天还能过上现在的小康生活吗?

善良的人们不能和豺狼讲正义,说道理,“非暴力对抗”方式将使我们一不小心,就会“与狼共舞”,恐怕还要葬身狼腹。难道要做“ 东郭 先生”第二吗?“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启示我们,“非暴力对抗”方式对这些邪恶者没有用。②“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③采用“暴力对抗”方式,也许会有流血、牺牲,但胜利和幸福也许早就来临。④“枪杆子里出政权。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拿起武器。⑤采用非暴力抵抗同样要受到恐吓,受到炸弹的袭击,同样会寝食不安。

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们不一定仔细读过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那是共产主义理论宝库的经典著作,有些国家列为高中生的必读书。但我们都敬仰这位革命导师。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答案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有些同学会回答:“思考一切。”这句话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和女儿的一次对话中提出来的箴言。这句箴言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恩格斯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能走近革命导师,深切而具体地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的伟大贡献,了解他的高尚人格,并且可心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战斗情谊。

如果我们再面向课外,多读点革命导师的著作,我们必然会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和精神境界。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我们走上社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道路,必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我们都对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怀抱崇高的敬意,你对他们的贡献了解了多少?

②也许我们还不太认真思考人生道路,试看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会产生怎么样的感想?。

③在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应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l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

恩格斯18201128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1841年,他到柏林服兵役。此期间,积极参加柏林思想界的斗争,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18449月,恩格斯在巴黎遇见马克思。从此,他们两人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

创造。恩格斯在马克思和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大量著作。

1883 314 马克思在伦敦逝世。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主持马克思的葬礼时,发表这篇演说。

1889年,在恩格斯和各国革命者的努力下,召开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晚年致力于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马克思《资本论》剩余部分的出版工作。1885年出版第二卷,1894年出版第三卷。

恩格斯于189585日因病逝世。

l点击助读资料

1.关于“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到”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写给他和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左尔格的信中指出:“人类却失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部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

2.关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指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制度。

3.关于“社会主义批评家”

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法国的圣西门、博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但未能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4.关于“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除了读诗歌和小说以外,马克思还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休息方法,那就是他十分喜爱演算数学。代数甚至是他精神上的安慰,在他那惊涛骇浪的生活中最痛苦的时刻,他总是借此自慰。在他的夫人病危的那些日子里,他不能再继续照常从事科学工作,在这种沉痛的心情下,他只有把自己沉浸在数学里才勉强得到些微的安宁。在这个精神痛苦的期间,他写了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据看过这篇论文的专家们说,这篇论文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保尔·拉法格:《亿马克思》。《回亿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5.关于“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马克思嘲笑欧洲得胜的反动势力,它们幻想革命被窒息,而没有想到自然科学正在准备—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接着马克思异常兴奋地告诉我说,几天以前瑞琴特街上展览出一个牵引火车的电力机车的模型:“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表现而已。”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回亿马克思思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l补充注音、释义

[不可估量]难以估计,形容巨大。[繁芜丛杂]多种多样,而且芜杂。[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朗明亮。引申为由疑惑一变为通晓领悟。[浅尝辄(zhé)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学习、研究不求深入。辄,就。[卓有成效]形容成绩、效果非常显著、突出。卓,卓越,突出。[回敬]回报或馈赠。这而是反击的意思。[私敌]指由个人恩怨造成的敌人。

l感知文本内容

本文是一篇悼词。

文章开头简要陈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然后概括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文章主体部分,首先具体阐述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其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者指出,这一发现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接下来概述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对科学发展的关注,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活动中的贡献。热烈赞颂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文章最后以悼词形式作结,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影响和无产阶级事业前景做了预见。

l画出结构简图

指出影响:逝世情景→让人痛惜;造成损失不可估量

理论建树: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概述贡献革命实践: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办报等等

人格魅力:不把诬蔑和诽谤放在心上;没有私敌

做出预见: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思路探微]

文章大致遵循悼词的一般写作形式,从简要交代马克思逝世时间、情景开头,指出其逝世的巨大影响,然后追述马克思一生的贡献。追述马克思的贡献时,阐述顺序安排为:理论建树、革命实践、人格感召。文章最后简短作结,寄托哀思,同时也是做出预见。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l内涵丰富的语言

[鉴赏菜单]

内涵丰富的语言

诚挚深沉的情感

高屋建瓴的评述

的确

文章用词,生动凝练,内涵丰富。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儿不说“停止呼吸”,这是适合一般人的说法,而说“停止思想”,这是适合思想家,特别是适合马克思这样伟大思想的说法,包含着作者的评价和痛惜。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用了“空白”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这句话中用“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轻轻拂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l诚挚深沉的情感

作者作为马克思的挚友,并肩战斗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是他;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是他;对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最清楚的是他。在悼词中,作者表达出非常诚挚深沉的感情。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写出作者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见最后一面的莫大遗憾,也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话,符合悼词的一般格式,但它寄托了作者对马克思高度评价和沉痛的悼念。

l高屋建瓴的评述

作者对作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马克思的评述,站在同样作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高度,做到了高度概括和准确。

作者对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说:“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儿用两个“对于”,做了准确的表达。

作者对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建树,突出地指出他发现的两个重要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对这两个规律的内涵,用了非常简明、平实的语言进行表述,让普通人都能理解、接受。

作者对马克思所发现的这两个重要规律的评价,准确地用了两个比较:比较马克思的贡献和达尔文的贡献;比较马克思的研究价值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的研究价值。有了这两比较,读者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马克思的贡献。

[领悟内涵]

作者通过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和造成的损失,寄托自己作为马克思挚友的哀思,并通过追述马克思一生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充分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l让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交流阅读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感想

甲生说: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深刻的思想,给人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符合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我们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我们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

他在文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这些话显示出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在考虑到选择职业时,就已经树立了远大理想,有高远志向。这是我们选择职业时应当学习的方面。

乙生说: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必须认真考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选择必须考虑的若干因素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指出,如果条件容许我们选择职业,应当选择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性的职业,选择有广阔空间为人类造福的职业。

他对有尊严的职业做了深入解释:这种职业高尚、体面、有创造性、受钦佩、最可取,但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马克思选择职业的这一尺度,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经过深思熟虑,选择这种有尊严的职业,发挥我们的特长,为人类造福。

丙生说:马克思在文中表达了对职业选择的周密的思考。

他指出:“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这对青年人在缺少正确信念和立场时,贸然选择某些研究抽象真理学科,选择这种类型职业,应引以为鉴。

同时他又指出:“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他在这儿强调的是深思熟虑,并且强调献身精神。

选择职业,要从自己实际出发,而且要有自己的认真思考。我们应当记住马克思的这些教导。

丁生说:马克思在文中提出的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很有指导意义。。

他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在他看来,选择职业,在客观上要考虑为人类谋幸福,在主观上达到自身的完美。而且,他把这二者看作是融合为一,密不可分的。不是为人类谋幸福,就不可能达到自身的完美。

因此他还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就是革命导师的幸福观。

马克思在十六七岁的年龄就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他后来走上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谋幸福的道路,做出了正如恩格斯在悼词中所概括出来的巨大贡献。他是最幸福的人。

我们也相信: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必将永垂不朽!

[点击名言]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爱因斯坦)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yōngzhuàn稿jǔ)rěn)不拔

Bwú)杂kōngfū)huò)然开朗

Cpànghàn(è)zhuó)有成效

D.诬miè)dàoqióngzhōng心喜悦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嫉恨 诬蔑 驱逐 国家设施唯物辨证

B建树  领域 竟相浅尝辄止不可估量

C.摸索逻缉要素极端民主非同寻常

D.爱戴 忌恨预见毫不在意永垂不朽 

3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豁然开朗: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繁芜丛杂:

⑶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卓有成效:

4.“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请你探究一下,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评价马克思?三个词语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巴尔扎克葬词

雨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 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手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 诸位 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动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更来,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 诸位 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5.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⑴巴尔扎克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⑵伟大为自己建造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⑶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⑴

6.雨果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评价巴尔扎克的?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文章的第三段,雨果又是哪几个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

7.巴尔扎克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请从文中筛选出谈巴尔扎克作品对现实的批判性的句子。结合你的课外阅读体验,特别是结合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来谈谈你对其作品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理解。

答:

(二)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 居里 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 居里 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居里 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8.玛丽·居里是伟大的科学家,文章对玛丽·居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

9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你能从选文最后一段话中读出哪些信息(或哪些意思,最少写出两点)?

答:

11.读了上面的文章,你认为一个人的才华和品德,哪方面更重要?为什么?请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综合学习与探究

一、高考链接(2004年湖南高考题)

1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二、应用拓展

马克思的选择与抱负(有删节)

——纪念马克思诞辰185周年

吴雄丞

卡尔·马克思186541日写的《自白》中,有这样两条十分显眼的内容:“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这两句话文字不多,但却是马克思伟大的一生的不懈追求和卓越品格的真实写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从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和业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学习他的那种崇高的品格与精神,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立下大志,要独立地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1835年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明确地确立了自己一生的选择与抱负。马克思在文章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只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会被历史和经验赞美为“高尚的人”、“最幸福的人”、“最伟大的人物”,并成为“人人敬仰的典范”。

马克思的人生目标就这样确定下来了: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首先就要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也就是要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从此以后,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理论创造与革命实践活动,都始终如一地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奋斗。

作为科学家,马克思所研究的领域是很多的。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辛勤地探索,不懈地追求,义无反顾地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思想围剿、经济煎熬、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所带来的诸多艰险和苦难,都没有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马克思不仅是科学家、思想家,他首先还是一个革命家。在他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同时,一刻也没有脱离现实的革命斗争。他总是密切注视社会各阶级的动向,悉心指导民主运动和工人阶级斗争的开展。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财产,都献给了为人类解放的革命斗争。正如恩格斯所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一生经历了许多艰辛折磨,但他一直充满信心,斗志不衰。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取智慧和力量。特别是要学习他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把幸福理解为斗争,目标始终如一,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一身兼备科学家与革命家相统一的品质,并且把马克思的品格与精神好好地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和党性修养之中。(选自《中国教育报》200357日第3版,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列所)

13.下面两小题,难度不同,请你任选一小题来进行思考。

⑴读了上面的文章,同学们也许现在还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伟大学说,但你们也一定会敬佩马克思!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你认为特别应该向马克思学习一些什么?

⑵请你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解释。(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

基础知识与运用

1DA项的“诅咒”的“诅”应读“zǔ”;B项的“空白”的“空”应读“kòng”;C项的“诽谤”的“谤”应读“bàng”)

2DA项的“辨”应是“辩”;B项的“竟”应是“竞”;C项的“缉”应是“辑”)

3⑴“豁然开朗”在这里指“一下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和实质”。⑵“纷繁芜杂”在这里指“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卓有成效”在这里指“成绩效果十分显著、突出”。

4.分别从革命热情、革命意志、革命成果三个方面评价马克思。顺序不能改变,因为没有革命热情,就没有革命意志,没有革命热情和革命意志,就没有革命成果。

阅读理解与欣赏

5⑴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巴尔扎克就是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⑵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⑶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意思对即可。

6雨果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伟大贡献。文章是从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四个方面来评价巴尔扎克的。第一,整体评价,作者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第二,从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作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第三,从文学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作者认为它是“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7相关句子:①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②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提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学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但仍然游刃有余。

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是《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以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了19世纪20年代初和法国社会面貌,突出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本是贪婪地聚敛金钱的能手,最后却成为金钱的牺牲品,父女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同样,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贪婪、嗜钱如命的暴发户,猛烈抨击了金钱对人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通过作品来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

8道德品质、伟大人格、科学功绩

9大胆的直觉,在极端困难中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10示例:①居里夫人伟大的道德品质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②欧洲的知识分子应当学习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③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将成为欧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④科学家们崇高的道德品质是科学事业进步的原因。⑤要使欧洲或世界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意思对即可。

11答才华重要,或品德重要,或才华和品德都重要均可。示例:才华和品德比,品德重要,有好的品德更能促进才华的增长,居里夫人就是明证。

综合学习与探究

12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13⑴提示: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马克思“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 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志向高远”等等精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⑵思考: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还在坚持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这是不是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事业发生了什么问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永垂不朽”吗?

解答提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他的基本原理应该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原因很复杂,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应该恰恰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精神,恰恰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死守一些马克思著作中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是科学求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

16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祖国的建设;在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家乡的变化;在家乡日新月异的飞跃发展中,我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业。我们经常会问问自己,长大后,我们将如何为祖国、为家乡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我们应当朝哪个方向发展自己的才能。

我们崇拜思想家、革命家,我们仰慕科学家、教育家,我们也尊敬普通劳动者,凡是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我们走上社会后,也应当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而且是尽可能大的贡献。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喜欢读伟人、名人的传记,喜欢读他们的著作,了解他们的事迹,接受他们的思想。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 教授的一篇演说,看看演说题目,就很有诱惑力:“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我们肯定想了解我国科学发展的历程,更想了解它的前景,也想听听知名人士高超的言论。

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文明昌盛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成就闻名于世,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什么到了近代,这近代科学要从外国进入我国?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听听 杨振宁 教授的论述!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我们都对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院士怀抱崇高的敬意,你对他的事迹了解了多少?

②我们对我国科技发展史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你怎样看我国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

③回顾祖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会产生很多感想,你在什么方面有什么感想?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l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 教授,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从小随其父、清华大学数学系奠基人 杨武之 教授在清华园长大。

1933年毕业于成志学校(清华附中的前身),1938年至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至1979年期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至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至196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0年至1976年任洛克菲勒大学评议员。他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

杨振宁 教授1951年与 李政道 教授合作,并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他们因此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杨振宁 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1971年以来, 杨振宁 教授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他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名誉教授,并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他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19946月,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课文是根据 杨振宁 教授1993729日在哈尔滨的演讲整理而成。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l补充注音、释义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通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通道为“丝绸之路”[文艺复兴]14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雕(diāo)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本土化]指外来东西为本地引进,成为本地所有的进程。

l感知文本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技演讲辞,谈论了一个热门话题,即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于西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的问题。

演讲内容,在演讲题目中已经显示了出来,分为两部分:回顾与前瞻。

对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分五个阶段叙述:第一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领先;第二阶段,1400年至1600年,中国举步不前;第三阶段,1600年至1900年,抗拒科技引入;第四阶段,1900年至1950年,引进西方科学;第五阶段,1950年至2000年,加入先进国家竞争之列。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瞻即预测,文章谈了两个主要问题作为预测的依据: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中国在刚刚过去的50年间,具备了四个条件中的前面三个,就已经加入了先进国家竞争之列。由此做出预测:到了21世纪,中国尽管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具备科技发展必要条件的四个条件,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是乐观的。

l画出结构简图

回顾:领先世界→举步不前→抗拒引入觉醒起步→进入前列

前瞻:科技发展必备条件: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

中国具备科技发展四个条件,21世纪科技发展绝对乐观

[思路探微]

文章围绕主题分为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回顾,第二部分前瞻。在第一部分安排了分说和总说,先分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作总结。在第二部分,先谈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预测的依据,然后论述中国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合理的结论。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l明晰的结构

[鉴赏菜单]

明晰的结构

严密的逻辑

严谨的论述

的确

文章作为演讲词,篇幅虽然比较长,但总体思路明晰,容易接受。

总体安排分为两部分:回顾与前瞻。

对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回顾,分五个阶段论述,有清楚的时间起止,有因果关系的梳理,有分述、有总结,条理非常清楚。

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预测,先拿出科技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预测的依据,然后分析中国现状与前景,论述顺理成章。

l严密的逻辑

作者说理,具有严密而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论述,就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论证基础之上。先承认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接着指出长远的社会动态通常都有很深的很长远的因素,并指出科技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以此作为预测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根据。

为了说理更加严密,作者又设想反面意见的驳难,排出一大堆可能影响未来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问题。针对这种驳难,作者引导对方审视中国20世纪的状况,列举中国其时遇到的种种问题难,指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中国取得巨大的科技进步。在充足的事实论据基础上,作者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科技的发展所需的原来很简单,只是前面所提四个条件。因为中国未来具备这四个条件,所以,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是乐观的。

文章说理,逻辑严密,给听众带来了充足的信心。

l严谨的论述

作者在文中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在做出任何结论时,都是让事实讲话,实事求是。

为了说明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的领先地位,他列举了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两个例子。

为了说明1400年至1600年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以至落到欧洲的后面,作者又列举了两个事实:明朝皇帝请传教士从澳门把火炮制造技术传到中国来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播。。

为了说明20世纪后50年中国科技的进步,作者列举了更多的事实作为论据:中国在1956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1964年造出了原子弹,紧接着1967年造出氢弹,1970年卫星上天,等等。

让事实说话,使文章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领悟内涵]

作者通过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指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及现代得以迅猛发展的历史原因,并以充足的理由,指出中国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绝对乐观。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热情关注和殷切期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l看云起云飞

——交流对我国现代科技发展转机的看法

甲生说:本文作者把成立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派遣留学生看作三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很有见地的。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我国第一次设立的大学,所教东西比较全面,包括了现代的科学。这表明,国人已经从先前的自大、愚昧的精神状态中转过弯来。

先前不少人把西方科技看作是雕虫小技,而认为我们才是正宗的。这是狂妄自大。又有一些人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产生了什么“种族退代论”,这是自卑感在作怪。

成立京师大学堂,标志着国人的认识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对西方科技有了正确的认识,看到科技在国计民生中起的重要作用,克服了自大缺点。我们又重新树立了信心,认识到,改革教育、办好学校,我们也同样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样可以发展科技,借以富民强国,这就克服了自卑感。

对科技有了正确的认识,采取了发展科技的必要措施,为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迈出了艰难而又可贵的一步。成立京师大学堂,确是我国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一件大事。这之后,中国教育的一步步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科学技术也就一步步发展起来了。

乙生说:作者把废除科举也看作是我国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正确的。

我的理解是,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的,“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废除科举制度,就是给青年人解除束缚,为他们创设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的机会。

科举取士,在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社会中曾经起过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进步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它的毛病就显露出来了。科举制度是一种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跟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联系在一起,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社会制度更替,要求有新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与之相适应。

科举考试内容狭隘,这是由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的狭隘相联系的。文中提到大学士倭仁的讲法:且闻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而不在技艺。这话正好透露出旧式教育内容偏于狭隘:“尚礼仪”,崇尚孔孟提倡的那些儒家的东西;“不在技艺”,不容纳科学技术。

科举制度被淘汰,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废除了科举,创立起新学,采用新的考试制度,用不同于旧时的尺度衡量人才,就能促使中国的年轻人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学习科技,发展科技。这就具备了促进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

丙生说:作者还把派遣留学生看作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同样是正确的。

派遣留学生,是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起点,是为本国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必要措施,目的也是为年轻人创设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才能的机会。

作者在文中叙述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从中可心看到派遣留学生这一举动的意义。起初是派学生到日本留学,随后也到欧洲和美国。门打开之后,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起初出国留学的人,因为他们在国内没有接触近代科技,顾不上修硕士、博士学位。这些人回国后很多人做了教师,成为真正把近代科技大规模引进中国的第一代人。由这些人训练出来的第二代学生,在国内可以接触到一些近代科技知识了,这些学生出国深造,就有很多人读了博士学位。

起初,就是这两代人开始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识介绍到中国。有了引进,跟着就又有了知识本土化的过程发生。出国留学生承担了多重任务:学习、引进、交流、提高。

上世纪初向外派遣留学生,的确是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之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zhān养(shànjiànjiàn)别

B手(tuó)艇(jiàn辱(líng角(líng

C芽(méng誓(méngyì)恋(yī)

Dqiǎn责(qiǎnchóu密(chóu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作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奇技淫巧的人情世态。

B对社会上的一些高谈阔论,我们要有识别能力。

C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史无前例是好势头。

D勤劳、勇敢、智慧,这些民族的美德,我们要永远发扬光大

3.课文中一些地方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演讲经常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加强演讲的效果。请在下文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构成排比句。

生命是一部教科书。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

。在生活这部书的引导、启示下,我不断地成长、成熟。感谢生活!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富有的是精神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

谢冕

热烈祝贺你们来到北大。你们将在这里度过20世纪仅剩的最后几年。在这几年中,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你们将以此为营养,充实并塑造自己,并以你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迎接21世纪的第一线曙光。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

发生在距今99年前的戊戌变法是失败了,但京师大学堂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那次失败的变法仅存的成果。你们正是在这个流产的变法失败100年、也是京师大学堂成立100年的前夕来到这里的。当你们来到这到处都在建筑和整修的学校时,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待,一下子也都拥到了你们的面前,我设想此时此刻的你们,一定是在巨大的欢欣之中感到了某种沉重。

你们是未来世纪中国的建设者。你们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做出平凡的或是杰出的贡献,你们中有的人可能还会成为未来世纪非常出色的人物。但不论如何,19979月的今天,对于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因为你们的名字和这所伟大的学校产生了联系。中国有12亿人,你们的同龄人也应该以千万为单位来计算,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幸能把自己的名字与这所学校联系起来。同学们,请以负重感来代替你们高考胜利的欢欣吧!

你们从各地来到北大,从现在开始,你们已结束了中学学习的阶段,开始了大学学习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虽然都是学习,中学只是普通教育,大学则是专业教育,这才是真正打基础的阶段,你们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许多本事,是在这个阶段学到的。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欢迎本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迎新会上,也发表过一个讲话。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目或必读书目,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想告诉大家,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应付着方方面面工作的,不论是写文章、说话、论证、做判断,靠的就是北大本科几年的读书的积累。那时还有很多的政治运动,用到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但也就是那些有限的时间里读到的那些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积累,支撑着我现时的繁重的工作。虽然时感知识不足,所知者少,但使我有能力去应付那千头万绪的局面的,还是北大当学生那几年打下的基础。

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这样专注的、系统的、全力以赴的学习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等到工作临头,你发现罗曼·罗兰没有读过,高尔基没有读过,《离骚》没有读过,《故事新编》没有读过,但丁和普希金也没有读过,那时工作逼着你发言,你只好手忙脚乱地临时乱翻。那是应急,不是学习。匆忙中谁能把《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口吞了下来?即使吞了下来,你又能发表出什么意见呢?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我们要杜绝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智慧。

此外,要学好语言。不仅本国语言要学好,外国语也要学好。那种认为中文系学生不必学好外语的观念,是一种短见,是很浅薄的。现在国门开放,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了,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也要了解中国,要靠语言这座桥梁。

除了外国语,还有本国语。现代汉语要掌握好,写文章要用语法,不要写错别字,文字要漂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古代汉语,中文系学生不会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不要读白话《史记》或《论语》今译之类的书,不是那些书不好,而是中文系学生应当掌握好古汉语,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还有,也许已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围了,但是我还要讲,那就是中文系学生应当学毛笔字,还要识别繁体字。以上所说,对别人可能是苛求,而对中文系学生而言,则是必要的和起码的。

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所以我还要谈谈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讲敬业,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文学,有人说起源于劳动,有人说起源于游戏。在文学的功能中,是有游戏的成分,有让人愉快让人轻松的作用。但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能等同于游戏,因此,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文学中的优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诗化。文学是一种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精神劳作。我们学习文学,是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做手中的玩物。我讲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于当前文学的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

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北大,物质条件很差,有的方面如学生宿舍则是超乎寻常的差。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者,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4.作者在本文中告诉北大学生,进入北大应该做些什么?(用不超过20字概括)

答:

5.根据作者在本文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北大97级中文系新生:“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请你简述这一过程和思路。

答:

6文章题目说“富有的是精神”。为什么说“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面对北大97级中文系新生,作者告诉了他们如何学习中文?

答:

(二)对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一点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

李约瑟为何由一个生物化学家转变为一个特别关注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科学史学家?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37年三个中国留学生来到了剑桥,李从这三个中国学生身上看到一个勤奋、智慧和谦让的民族的影子,由此,产生了他的第一问:“为什么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不是产生在中国,而是产生在欧洲?”这一问成了促使李约瑟历尽半个世纪潜心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动力,1942年他撇下他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来到了生疏的中国,在对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进而提出了他的第二问:“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和利用自然知识上比西方更有效?”

这两问从此逐步被公认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之谜”,成为中外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成为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因为中国一直被光荣的历史回忆和现实落后的屈辱所困扰,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痛苦的历史反省中认识历史,寻求一条民族复兴的道路。

中国科学技术比西方落后绝不在于中国人的智力水平比西方人低,而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一句很尖刻的话:“中国人就个人从事研究的禀赋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任其自生自灭的话,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它可以取得任何成就。”(引自怀特海著《科学与近代世界》)

中国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作过诸多贡献,尽管有争议。但在近代,特别是自清代以后,在“闭关自守”的政策下,科学技术日渐衰落,尽管在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曾占世界的28.7%1830年中国的工业产量等于英国的3倍,但这只是落日余晖,强弩之末,而此时欧洲正在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迪下,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技术的进步,验证了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经济、技术、文化及社会大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而在思想禁锢,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极低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聪明才智很难得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也难以得到发展。

经济学家罗森堡在《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认为:“就科学技术本身而论,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高于欧洲,但西方国家很快后来居上,原因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首先取决于制度安排,但也取决于制度及民族文化传统本身的适配性。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深层的信念结构,这些信念结构是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力量强弱的根源,在看到我们的体制和民族文化传统的正面因素时,同时也应正视其负面因素,我们必须在自我批判中前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道”本“器”末,贬低科学技术的作用,所以没有形成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物质文化。在创新和守旧的抉择中趋于守旧,奉行“中庸之道”,“天不变道亦不变”,缺乏创新精神。在教育中抑制个性,泯灭个性,缺乏自主精神,认为从商言利者是背离正道的人。“抑商贱术”的社会传统制约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育,延缓了2000年封建社会的变革,所以杨振宁认为:“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创新文化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难有大作为的缘由。

根据以上分析,振兴中国科学技术,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针对技术与经济脱节,技术人员游离于企业与市场之外的时弊,实施“创新战略”。这个战略不是针对具体项目,而应是站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上述“脱节”和“游离”问题,一是针对人,如何解放技术生产力,构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组中国科研队伍,目前科研人员结构分布是不合理的;二是如何解决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应向技术倾斜。如何摆正科学与技术的比重是对我国科技管理层决策水平的一个考验。罗斯福总统科学顾问、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布什的观点“科学——无止境的前沿”曾对各国科学技术的比重取向影响很大。鉴于各国国情不同,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不同,当前中国应重点向技术倾斜。技术如果没有需求的推动,没有企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并获得效益,任何技术创新都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把技术研究的目标转移到战略性的社会需求上是正确的选择。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力争在跨越性技术上有所突破。

再次,已成熟的传统技术没有必要再强调从头开始,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拿来”即是,不一定样样都要自己做,但自主的研究开发应着重投入到原创性有突破性的技术上,实现技术跨越,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如塑料芯片技术、高温超导二硼化镁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一旦有所突破,世界技术、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重新洗牌,我国科技才可望有真正的兴旺发达。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光明日报》2002621日)

注:郭重庆,一九三三年六月生,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同济大学教授,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家机械局科技委委员。从事工程项目设计和咨询工作四十多年,曾三十多次担任国家和部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总设计师,现主要研究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一九八九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7.杨振宁先生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和郭重庆院士在本文中都提到中国从近代至今科技发展滞后。请你在理解课文和选文的基础上,探究一下,我国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

答:

8我们常说:“科技发展能带动了一个国家兴旺发达,进而推动了一场产业革命,带动了一次技术革命,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

9请你根据本文和课文,探究一下:为什么近代欧洲科技能突飞猛进?

答:

10.杨振宁先生认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需要四个条件,即“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的支持”。而本文的作者认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需要“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机制。解决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实施“创新战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向技术倾斜。自主的研究开发着重投入到原创性有突破性的技术上,实现技术跨越。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答:

综合学习与探究

一、高考链接(2005年全国高考题II

11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课文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

二、应用拓展

科技走过的地方(节选)

我总以为,有春风拂过的地方一定会留下生机盎然,因为春风的柔情里满含着活力;我总相信,有你走过的地方一定会留下阳光明媚,因为你的笑容是那么明朗而自然,而科技,科技走过的地方又会留下什么呢?

在此,我不想说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经历了多少次改造的过程;我不想说从古人的徒步远行到今天的飞机遨游倾注了多少科学家的心血;我不想说从40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的掌上电脑走过了多么艰辛的历程,又注入了多高的科技含量,我不想说……,我只想用我所看到的和我所经历过的来谈谈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或许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你无法理解属于那个年代农村的落后,甚至觉察不到科技带给我们巨大的变化;或许我今天无法用深刻的语言来阐述科学的道理,甚至无法真正深入地去了解科技,但我说的一定会是最真实的生活中的科技!而今的我和你们一样,身处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里,聆听着科技心脏的跳动,感受科技那青春的气息,我却禁不住想到了远方的故乡——那座大山和大山里的人们。虽然曾经山那边就是滚滚的湘江,可人们只是隔山听着江水的咆哮,虽然曾经的山上面就是青翠的竹林,可人们只是远望着毛林任它苍老,却从没有人想过要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甚至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是天天和泥巴、黄土不见不散。这难道不让人心痛吗?可这又能怪谁,怨谁呢?毕竟山村已像马车一样被飞旋的时代重重的甩在后面,只因为科技还没有走进那个近乎封闭的山村!

如果科技早点到来,爷爷就不会把水肿病误认为是一般性的浮肿,如果科技早点到来,爷爷就不会因为贫穷而耽搁了治疗,如果科技早点到来,或许今天我还能看到我可亲的爷爷!只是那个时候的我只知道要好好学习以抚慰爷爷的在天之灵!而当我终于走进城市里上中学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家乡前进的步伐有多么的缓慢,甚至缓慢的让人感觉不到它在前进!

他们乘着90年代改革的东风,驾着实用而先进的技术,带领父老乡亲们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夏到秋冬,不停地劳作、不停地探索,终于把昔日狭窄的石板路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把曾经苍老的竹林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把过去荒芜的田地变成了青青果园,当曾经挥舞的镰刀不用在挥舞,当曾经辍学的孩童可以不辍学,乡亲们笑了,果树同他们共起舞,江水同他们共歌唱,歌唱科技来得好,科技来得妙!是啊,我的乡亲们再也不用扛着锄头踏上那祖祖辈辈走过的田野,因为打田机、收割机已经来了;再也不用步行百里传递音讯,因为电话已经到家了;再也不用遭受“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楼房已经盖好了;再也不用让剩余的劳力远赴他乡流浪,因为一个个竹林加工厂已经开工了,再也不用因为贫穷或因为无知而耽搁了病情,再也不用,再也不见……,变了,真的变了!是科技的到来让我的父老乡亲拥有了这许多许多,是科技的到来让我的家乡变得如此美丽而富饶,也是科技的到来让我们想家的心不再倍受煎熬……。只是,只是我能在今天看到爷爷那该多好啊!我相信我的父老乡亲也会像我记住爷爷一样记住曾经的苦难,继而倍加珍惜今天,去努力创造未来!此刻,我仿佛又听到爷爷在笑着对我说:“孩儿,明天的路还很长,别忘了你身上肩负的重任!”是的,我不能停留,家乡也不容我再徘徊,毕竟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期盼家乡能跟上祖国的步伐,我期盼祖国能踏着时代的节奏,而科技的生命等着我们去延续,祖国的明天也盼着我们去打造。同学们,催征的战鼓已经敲响了,让我们携手向前,再向前;让科技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把科技推得高些,更高些……

2004年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科普演讲比赛优秀文稿

12读了上面对文章,你是不是也觉得“科技”有很多好处?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下,我们只要再深入思考,就可知道科技应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请你就“科技的利和弊”,谈谈你的看法。“

基础知识与运用

1B(“舵手”的“舵”应读“duò”,“棱角”的“棱”应读“léng”)

2D(“发扬光大”指“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A项应为“千奇百怪”,“千奇百怪”的意思是“非常稀奇古怪”,而“奇技淫巧”的意思是极为新奇巧妙的技艺或制品B项应为“奇谈怪论”,“奇谈怪论”的意思是“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而“高谈阔论”的意思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也指“高妙广博的谈论”C项应为“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而“史无前例”的意思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形容空前未有”

3示例:在承受着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时,我懂得了珍惜。

阅读理解与欣赏

4学习做人,研究学问,做人第一,研究学问第二。

5.首先说“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一代人”,面对“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待”,要感到自己的责任;接着说“你们是未来世纪中国的建设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做出平凡的或是杰出的贡献”,要有负重感;然后说“大学是真正打基础的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最后告诫北大学生要珍惜你们是千千万万同龄人中这一难得的幸运的机会。

6.因为北大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北大出过许多学者和革命者,有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都有着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作为北大学生在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作者告诉北大97级中文系新生这样学习中文: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广泛涉猎中外著作,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著作;不仅要学好本国语言(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也要学好外国语,学毛笔字,识别繁体字;深入感受文学中的优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接受人类崇高精神的陶冶;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

7制度创新滞后,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科技成果激励体制不完善,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化配置不合理,闭关自守,思想禁锢,资源配置效率低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8例如,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改变了整个世界,把英国拥向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位置,并酿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18661879年三电(电灯、电话、电机)的发明,把一个初出茅庐的美国推到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位置,并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美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日本由于不断地主动采取技术创新,把一个资源小国拥到了世界前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新的世界制造业霸主。只要举例合理并言之有理即可。

9主要是由于历史上欧洲于1617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对宗教真理的理性思考和不堪忍受宗教对人性的束缚的反抗。因此但是思想解放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创新激情和内在动力比较强烈,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由于有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因此近代欧洲科技能突飞猛进。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10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制度,开展创新教育。完善经济体重和科技成果激励体制。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学习与探究

11.示例:最喜欢《滕王阁序》。惊艳天下的词采,行云流水的思想漫流,让人心生高山仰止之慨。心绪飘飞,任意挥洒,千古的绝唱啊!还需要多说吗?②最喜欢《阿Q正传》。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身影。阿Q率真、质朴、自尊,任性、愚昧,几乎集合了所有中国人身上的奴才特征。

12“利”可从以下方面来谈:使人的寿命变长,使世界变“小”,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更加互相协调发展,使环境更加和谐,更加文明,使我们减少劳动,使生活变得安乐舒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弊”可从以下方面来谈:战争年代,科学使人类可能中毒和相互伤害;和平时期,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匆忙和不稳定,使人们变为机器的奴隶,使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漫长单调的令人厌恶的工作上,使人们面临失业,担心自己的口粮;科技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伦理道德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至今人们的头顶上笼罩着一层核战阴云。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单元过程性素养提升评价题

基础知识与运用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hà) 时 空) 扣人心(xián)

B.(jiá)(shā)童心未(miǎn)

C.(yīn)(yǔn)(ɡǔ)汩滔滔

D.(jí)(jǔn)忸怩(ní)不安

2.依次填入句中画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灰土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②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③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

④(黛玉)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黛玉也哭个不住。

A.寂寞 模糊 标明 泣不成声

B.落寞 模糊 标志 泣不成声

C.落寞 含糊 标志 掩面涕泣

D.寂寞 含糊 标明 掩面涕泣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B.高考最后复习阶段要有三忌:一忌患得患失,二忌盲目攀比,三忌怨天尤人。

C.这些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结果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不应该克隆人。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健谈多了。

4.将下列四个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

①抗拒迫人的酷热

②撑开遮天巨伞

③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④洒落一地阴凉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这部小说,精装本与平装本的定价十分悬殊。

B.春节以后,青菜的价格一降再降,几乎下降了三倍。

C.我校参加市运动会的十名男运动员和八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D.袅袅升起的太阳,高高地悬在碧蓝的天空中。

阅读能力考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7.对第二段中“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更具创造性,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的更完美的人。

B.培养大批能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

C.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

D.能适应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兼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

8.第三段中“同样的观点”指的是

A.大学的研究应该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B.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C.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D.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9.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

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于对自然界基本知识的探索。

C.有些发明创造在研究的初期虽未显示出实用性,但却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巨大作用。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B.要求大学的经济效益应该日益增长,这种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表达交流与探究考查

三、语言运用

11.下面是一首咏物诗。请仿拟这种写法,另选一物品(如镜子、路、胶水等)。另写出两句,两句字数可以不一样。

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答:

12.下面都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①家家庆丰收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山好水好年景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能力考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愿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他“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而事实上,阿西莫夫在治学上是很严谨的,在为人方面又是善于自我约束的。

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两者之间是否只有必然的对立关系呢?是否可能协调一致?请就“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1AB的“童心未泯”的“泯”应读mǐnC“荫蔽”的“荫”读yìn;“吮血”的“吮”读shǔnD“蕴藉”的“藉”读jiè;“细菌”的“菌”读jún。)

2C(四句分别选自《故都的秋》《咬文嚼字》《内蒙访古》和《林黛玉进贾府》,①“落寞”比“寂寞”多了一层“失落”的意思,看上文的“清闲”也可理解;②“含糊”用在这里主要说语句的意思,“模糊”放入句中理解就变成“字迹不清”;③“宽大的衣服”对身份来说是个“标志”,衣服上面并不“标明”身份;④侍从对林黛玉不可能是“泣不成声”,“掩面涕泣”说明她们的身份只可能是和着贾母。)

3D,句中“分外”和“多了”语意重复。

4B,文段选自《故乡的榕树》,是一个描写性语段;①②句与④句、④句与③句有类似因果的关系。

5CA选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考默写中的“同音错字”,句中的“侍”应为“事”;B选自苏老泉的《六国论》,考默写中的“串记错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选自《阿房宫》;C选自《师说》;D选自《劝学》,根据今年夏季会考这道试题出现了春季题的特点,选了这道夏季原考题,以示模拟;此题考默写中的“颠倒错误”。)

6.A(提示:B句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C句“运动员”不能由“选手组成”,D句“袅袅”修饰“太阳升起”不当,“袅袅”是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或者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摇动的样子)

7CA概括不完整,B文中无此信息,D是如何应对第二个挑战)

8D(“同样的观点”即上文提到的作者对“最好的教育”的看法,ABC仅着眼于经济效益,忽略了对人的培养。)

9BA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与文意不符;C中“显示”与文意不符;D证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与文意不符。)

10A(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结论)

11.示例:镜子——或许与想象的不同/但它却让你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路——永远踩在脚下/却引着人们向前走

胶水——在夹缝中消逝/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12.示例:①人人喜欢乐 ②佳节佳气佳年华

1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终结性素养提升评价题

基础知识与运用考查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渭分明华发

B今为止而不舍

C高屋建角分明

D灸人口风雨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B、丁绍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先生说的:“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联句,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C、他伸出右手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也很大方地伸出手:“我也同样。”接着他问我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时候到北京的?在什么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D、中国政府正动用所有调控机制来支持东北的发展。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大众、宝马、丰田和马自达这几家汽车巨头给那里注入了大量资金,引来了数十家配件供应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整个广播影视系统目前正在通过“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监察工程”,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优秀广播影视节目。

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找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C、科学探究与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正努力为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连许振超这样的杰出人才都产生不会被合资公司聘用的顾虑,是不是说明一直被我们普遍遵循的所谓用人标准有没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呢?

阅读能力考查

二、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

病毒——看不见的敌人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vivumf1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丁语的“病毒”)的新的、看不见的物质。但没有几个科学家相信病毒的存在,因为没有人能看到这种物质。直到拜耶林克去世后的1931年,人们才明白:因为病毒的体积太小,所以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1939年,人们终于看见了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20世纪50年代,当DNA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

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气中经过数小时后就会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剂杀灭。

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即白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物质。它们在发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时便会将这些细胞杀死,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乱、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大多数也能痊愈。

免疫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过程中取得的最大胜利。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小剂量的病毒(接种)或是病毒的蛋白壳体(注射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已经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并最终于1980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首次消灭一种病毒性疾病。

但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病毒的遗传结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迅速变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它们从而赢得了时间得以在人群中传播。正是这种变色龙似的天性使得人类消灭普通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

一些病毒还进化出一种特殊能力,它们在侵入细胞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它们能悄悄地不为宿主所知地传播。HIV病毒便是这样一种病毒。

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与禽类和猪身上的病毒有关。而艾滋病被认为是狩猎引起的,因为HIV病毒被认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携带的SIVCPZ病毒的一种变体。非典病毒与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关。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病毒的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的百分之一,因其体积太小,用显微镜无法看到而被称为“看不见的敌人”。

B、病毒是人类已知能传播疾病的微生物之一,它最初是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在实验中看到并提出的。

C、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病毒要感染宿主就必须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否则就会灭绝。

D、病毒虽然细小,但结构非常复杂,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也只是在人类发现DNA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才被揭示出来的。

6、下列对病毒引发疾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感染宿主是通过攻击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的遗传物质,使被攻击的健康细胞被迫复制病毒。

B、病毒在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时,便将其基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中,该基因物质能使被攻击的宿主细胞复制更多的病毒。

C、病毒侵入细胞后,新制造出来的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它们很快就找到新的宿主,复制更多的病毒。

D、被病毒攻击的宿主细胞被迫复制病毒,然后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感染新的宿主细胞,这一过程不断重复。

7、文中说“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依据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这一敌人的斗争中,免疫系统取得过重大胜利。

B、有了免疫系统,人类即使染上了霍乱、登革热这类病毒,大多数也能痊愈。

C、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的病毒。

D、病毒发生变异时,人类的免疫系统能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从而消灭该病毒。

8、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得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这使得人类不能采用接种或是注射疫苗的方法来预防感冒等病毒性疾病。

B、人类的免疫系统将继续被利用来对付病毒,直至最终取得最大胜利,消灭病毒性疾病。

C、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复杂,病毒自身并非稳定不变,这使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艰难而且漫长。

D、一些动物身上的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人类深受其害,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灭杀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为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马彦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马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郭崇韬传》

注:斩祛射钩:祛。 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敌人

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国库里的钱财

C、由是谗愈人间:离间的话。

D、视崇韬去就去就:动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为王都以利诱之耳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①契丹之来,非救文礼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C、①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12、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过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3分)

⑵因与从袭等共构之。(2分)

⑶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3分)

四、古典诗歌阅读。(8分)

14、比较阅读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⑴这两首唐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⑵《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意即“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的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

五、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他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 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

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他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

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的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是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他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已的宫殿。

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已经只有这些了。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他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删节)

15、文章的题目说“大树和我们的生活”。作者认为大树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它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的主要依据是那几点?(3分)

17、文中列举八百年梧桐树王、五百高龄的无花果王两棵大树,主要赞扬它们什么?请分别找出最关键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5分)

18、⑴一棵树要成长为一棵大树,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3分)

⑵大树的成长过程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3分)

表达交流与探究考查

六、(22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⑶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0、依据下列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4分)

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并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给无数英雄豪杰带来精神鼓舞和巨大满足。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从而为不重功名利禄者或默默无闻者提供精神支持,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和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给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温暖的慰藉。在历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弥补着彼此的不足。

21、围绕“快乐无价”这一中心扩展语句。要求:①扩展仅限一句话。②要体现对“快乐无价”的辩证认识。③在6080字之间。(4分)

22、手机短信具有简洁、明晰、形象生动的特点,大多运用修辞。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假如某电视台正现场直播以“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国庆55周年晚会,请你参与现场互动,拟一则短信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字数在5070字之间。(4分)

23、根据下面提示语要求造句。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两条校园宣传标语。(要求:①运用对联,平仄不论;②有文采,并体现人文关怀;③每条不少于10个字)4分)

写作能力考查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俗话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其实,同学、朋友之间,班级、学校、单位以至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A读音均为jingBqiè,其余字均为qì,“讫”应改为“迄”;C读音分别为:拎līn,棂líng,聆líng,瓴líng,棱léngDkuài,其它皆读huì,“灸”应改为“炙”)

2DA与日俱增:随着时日一起增长,形容增长的情况连绵不断;此处属于搭配不当。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C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3DA、层次不清,可把冒号改为句号;B、去掉冒号和引号内的句号;C、三个问号都改为逗号)

4CA、搭配不当,应在“建设工程”前加上“实施”一词。B、语序不当,“不仅”应移到“国外……”前;歧义,“许多人”指代不清。D、表意不明,最后一个分句本意是说人才标准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应删去“有没有”中的“没有”)

二、(12分,每小题3分)

5CA应为“用普通显微镜无法看到”;B“在实验中看到并提出的”错,当时他并没有看到;D“结构非常复杂”与原文不符。)

6C(“它们很快就找到新的宿主”不合文意)

7D(“从而消灭该病毒”不合文意,况且这句话是用来说明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的。)

8CA项“不能采用……预防”没有根据;B项“人类利用免疫系统消灭病毒性疾病”没有根据;D项“杀灭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并非最有效的措施。)

三、(20分)

9A(是动词,入侵。)(3分)10AA介词,“用”;B助词/代词/C/被;D于是、乘机/凭借。)(3分)11B(他早就有这种想法)(3分)12AA不是郭崇韬改的。)(3分)

13、⑴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3分)⑵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⑶想借此安抚他们(南诏的少数民族),使他们归顺,可以说他是有远大的志向了。(5分)

四、(8分)

14、⑴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的宽广襟怀。(2分)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1分)

⑵同意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的多。(1分)原因是①从意象的选取分析,孟浩然诗的意象仅限于云梦泽、岳阳城,而杜甫诗的意象则拓展到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在内;(2分)②从“炼字”的角度分析,杜甫诗中“坼”“浮”两字炼得好,广袤千里的吴楚两地就是因为有了这两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之上缓缓行进,这景象何等恢宏!(2分)

五、(18分)

15、作者认为大树是人们很好的榜样,它是奉献的典范,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它是高明的哲学家,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教益。(4分)

16、⑴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它居高临下的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⑵树为人们贡献了全部却从不索取;⑶树是有灵有智的,是处理与自然界各种复杂关系的大师;(4)树取万物精气,得日月之灵华,又养育万物,陪衬日月。(3分)

17、⑴“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着,襟怀博大”——以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王者风范,博得人们的敬仰与爱慕。⑵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5分)

18、⑴取万物之精气,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战胜大大小小的灾难;经历时间的考验。(3分)⑵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生长的环境;经风雨,见世面;汲取各种营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正确对待可能遭受的挫折以至灾祸,战而胜之。(3分)

六、(22分)

19、(4分,每句1分)

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⑵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或关注人的生存,给人以精神支柱)是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

21、快乐是人心理情绪中的黄金,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成就事业;然而,快乐应有度,不说乐极生悲,纵欢致祸,就是完整的人生,也该是“五味俱全”的啊!

22、(示例)雄鸡报晓的大陆版图是您清晰的轮廓,瑰丽壮美的山川是您不老的容颜,五十五年的光辉历程是您的花样年华,华夏大地燃起的烛光是共同的梦想: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23、示例:⑴捧出一颗爱心,送去万份温暖!⑵春风化雨润幼苗,阳光普照暖人心!⑶关注失学儿童未来,擎起贫困山区明天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表现出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的人为此都劝诫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了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事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Baidu
map